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薩依德3(奧爾巴哈引雨果)
2018/09/20 00:21:02瀏覽1384|回應4|推薦55

覺得家鄉甜蜜的人,還是幼嫩的初學者;

覺得每塊土地都有如家鄉的人,已經成長堅強;

但覺得全世界都有如異鄉的人,才是真正無懈可擊。

薩依德《東方主義》(立緒文化本):一個人距離自己文化上的家鄉越遠,越容易加以評斷,面對整個世界也一樣,一定要有精神上的疏離與寬容,才能具備真知灼見,同樣的道理,有了這種親切與疏遠的綜合感受,一個人才能更容易地對自己和異國文化做出評價。(頁379)

格主案:薩依德是巴勒斯坦裔的美國公民。幼年在黎巴嫩及埃及受教育,在美國讀普林斯頓大學及哈佛大學。長期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教授英美文學及比較文學。精通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一個在美國功成名就的中東裔學者。學術穿透力廣披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加勒比海。《東方主義》及《文化與帝國主義》揭示帝國主義及殖民主義在全球的霸權宰制,引起東方主義者的不滿。他也參與巴勒斯坦的政治,引起猶太復國主義的不滿。他對阿拉伯地區政治與伊斯蘭也有批評,也引起不滿。很多人讚美他,也有很多人批評他。他不是要與誰作對,他其實是個文化多元主義者,倡議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與對話,追求人類和平的福祉。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7608005&aid=116255901

 回應文章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1/13 18:09
范疇專欄: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同胞書  今天蘋果日報
嵩麟淵明(z7608005) 於 2019-01-13 18:11 回覆:
親愛的中國人民,值此2019新年之際,祝願你們14億人,如同台灣的2350萬人一樣,都能多元相處、全年平安。我們之間,雖然相互的遊客和訪客都不少,但至今存在許多隔閡和誤解,希望藉著這個機會,能夠縮短鴻溝,增進互諒互解。人類歷史上,沒有解不開的結,我們雙邊,也到了該解結的時候了。

台灣土地上,的確有不少人,出於情感和事實上血緣的聯繫,願意稱呼你們為同胞,但是也有不少人,對「同胞」這兩個方塊字是無感的,因為台灣是個典型的多元種族混種國家,源自南島語系,400年來混合了葡原(住民)、荷(蘭)原、西(班牙)原、漢原、日(本)原、日漢、百(越)漢等等數不清的混種,近幾十年來還加入了大量的越南、菲律賓、印尼血統。這2350萬人,當然都有同胞,但他們的同胞是輻射整個亞太區域的。

當然,由於人類地緣文化上的規律,台灣的這些人,和隔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之間,確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同質性,例如,我們之間都用筷子,都使用方塊字,中秋端午都會慶祝。另外,台灣許多人也拜中國沿海的媽祖、中原的關公,土地公廟更是無處不見,全中國的佛道,只要叫得出名字,台灣都有。在這方面,比較遺憾的是,台灣由於歷史原因,沒能像日本國捕捉並保存了西亞諸多塞外民族共同建立的唐朝文化元素。

但你我之間的異質性是更值得注意的。其實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就能點出最大的差異所在,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致力於追求「統一性」,而台灣致力於追求「統多性」。「統一」所追求的就是消滅多元,而「統多」所追求的是多元並存。用比方來說,「統一」就像某家人年復一年的每天餐桌上只有同一道菜,而「統多」就像某家人每天都要換著花樣吃菜。你說,這兩家人能夠住在只有一個廚房的同一個屋頂底下嗎?

台灣人非常希望,你們也能嘗試一下「統多」下的生活,這樣我們雙方就有共同邁向未來的基礎了,畢竟「統一」和「統多」是走不到一塊去的。比如說,台灣儘管有豐富的漢文化節日,但是台灣還有原住民節日、基督教節日和南亞穆斯林節日。再如,儘管台灣種族、文化多元且交混、社會意見紛爭,但是我們用「定期選舉」、「定期公投」這個機制來達到和平統多,警察是用來保障人身和財產的,不是用來統一維穩的。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的制度是鬥爭得權後的指定指派,政治是用來統一意見的,公安是用來統一維穩的。

當然,我們充分明白「一國X制」的先進文明之處,但事實上台灣在這精神下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得強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X」是「兩」,而台灣的「X」老早就是「多」了。台灣在多元背景下,老早就邁向「一國多制」了。

台灣社會也能體會「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有條件善意,真的。只是台灣社會在這方面又更先進一些;台灣人會說「人不打人」,而不會用帶條件的「XX人不打XX人」。因為「XX人不打XX人」在語意上是很難自圓其說的,例如,新疆維吾爾人是不是中國人?打維吾爾人是不是反證了維吾爾人不是中國人?電視上有一個鏡頭,一位維吾爾人拿著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分證說:為什麼打我,我不是中國人嗎?

我同意,我們之間一定要有共識,共識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共識是萬萬不能的。這個共識,就是制度的共識,就是「統一不如統多」的共識,就是「定期選舉比隨權指派優越」的共識。一句話說盡,就是要有對人性的共識。

有了對人性的共識,具備了對制度的共識,不要說僅僅隔著海峽,就算是隔著大洋,也能夠一家親。沒有這兩個共識,咫尺也天涯。

關鍵字

范疇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楊平世:進口洋垃圾瓦解資源回收制度

【廢調度警察條例嗎】刑事局張伊君:避免警察被當「細漢」 該廢了

更多

《論壇》

新聞
  • 警大博士生:警察國家罵的是「濫用警察權者」不是罵警察

    林書立/警大博士生 貴報日前報導內政部長徐國勇,大力支持廢止《調度司法警察條例》,引領該條例是否廢止之議題,頃...

  • 越南的比基尼台灣奶茶

    戴發奎/自由業 台灣奶茶到了越南之後變得更好喝了,除了沒事喝的發呆奶茶,還可以看到穿著比基尼的越南女生來喝奶茶...

  • 拜金女學生嗆工人「不乾淨」,「月賺4.5萬」沒資格交友?

    古志誠/時事評論者、斜槓青年 電子媒體、《蘋果》即時報導,有高職女學生日前PO文有名男網友傳訊息表示想認識她,...

  • 「九二共識」是迷幻藥,小心落入「一中」的陷阱

    張原溪/退休教師兩個星期前,蔡總統聽了習近平的新年「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後,立即回應:台灣各政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了,總...

  • 羅智強批口譯哥 呂秋遠酸:你不心虛嗎?

    作者:呂秋遠/律師羅智強在2008年,從馬總統競選總部發言人,一躍而成為中央通訊社副社長,但是在這之前,他沒有任何媒體經...

  • 時代力量黨員聲明:高層不該縱容「不是故意歧視」原民的言論

    王健年/時代力量黨員昨(12)日時代力量召集黨員大會進行黨章修正,提案:「決策委員中應至少有一人需具備原住民身分,且單一...

  • 滯台中國異議人士:美中「新冷戰」台灣須和美日等自由聯盟站一起

    龔與劍/滯台中國異議人士 美中兩國開始走向全面對抗之際,台灣應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國際角色與國際地位?在兩岸關...

  • 「四位大老的公開信」背後隱微的性別權力關係

    陳冠華/高醫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近日,一封來自於台灣四位大老——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前資政...

  • 公設辯護人:車禍後才繳保費,保險公司為何不理賠

    簡松柏/台南高分院公設辯護人王任昌先生在《車禍後才繳保費,賠不賠不是保險公司說了算》一文,針對新聞報導《出車禍後繳費想續...

  • 稱「政治組長」只是名稱,外交部對駐美代表處投下「不信任」票

    蔡張坤/退休教師 外交部長吳釗燮任命「口譯哥」趙怡翔,擔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趙沒有經外交特考,到外交部時間不...

熱門新聞
    • 1

      羅智強批口譯哥 呂秋遠酸:你不心虛嗎...

    • 2

      越南的比基尼台灣奶茶

    • 3

      警大博士生:警察國家罵的是「濫用警察...

    • 4

      時代力量黨員聲明:高層不該縱容「不是...

    • 5

      滯台中國異議人士:美中「新冷戰」台灣...

    • 6

      「四位大老的公開信」背後隱微的性別權...

    • 7

      拜金女學生嗆工人「不乾淨」,「月賺4...

    • 8

      公設辯護人:車禍後才繳保費,保險公司...

    • 9

      稱「政治組長」只是名稱,外交部對駐美...

    • 10

      ​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確立「一中各...

看更多
最新的火線話題
    • 蘇貞昌組閣

    • 年節清潔全攻略

    • 非洲豬瘟疫情

    • 六都選後新局

    • 蘋果微視蘋

    • 蘋果最強專訪

    • 賴揆執政爭議

    • 孫安佐返台

    • 瘋跨年 迎接2019

    • 中美貿易戰

看更多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15 21:28

那頭三句話,

挺耐人回味...

嵩麟淵明(z7608005) 於 2018-10-16 00:10 回覆:
吾心安處即故鄉。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30 01:15
成大中文學報 13 民94.12 頁195-213
篇名在邊緣的邊緣實踐--以清代臺灣澎湖文石書院山長林豪為例的研究
作者林耀潾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清代臺灣澎湖文石書院山長林豪在教育文化事業上的貢獻。林豪的實踐是一種「在邊緣的邊緣」的實踐,但不排斥「中心」,透過「內地化」的指標也樂於接受「中心」,也期望有少數的「邊緣」可以躍居「中心」。「邊緣」也逐漸地有一種「土著化」的過程,那是立根於斯土斯民的「在地認同」。林豪「在邊緣的邊緣」實踐,自在又自得,兼具「內地化」與「在地認同」,闡揚儒家道德理想,也積極準備讀書應試,這是「在邊緣的邊緣」最好的實踐方式。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22 15:35
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

我曾經寫文章談論農業文明與游牧文明的更易關係,主要談的是此刻現實的一切,基本上是奠基在農業文明價值觀上,因此倫理、道德、美學與生命意義,都與農業社會以土地為本的看法有關係。

因此,沒有固定鄉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就自然經常被拿來作為鄙夷嘲笑與對比的對象。但是,世界在20世紀先後進入了工業文明社會,這樣巨大的衝擊與改換過程裡,卻發覺許多農業社會固守的價值觀,已經漸漸難以適用,而最令人驚訝地,竟然發現原本被唾棄的游牧文明價值觀,有些方面卻更加吻合此刻的需求。
嵩麟淵明(z7608005) 於 2018-09-22 15:37 回覆:
譬如因為必須逐水草而居,靈活與彈性成為必要,過往會被引以為傲的龐大家庭與固定資產,重要性忽然大幅降低,甚至可能成為發展的負擔。由此衍生的效應極多,譬如以農業社會結構為本的儒家思想,在當代社會就時時會顯得尷尬難以立足,許多婚姻、養育與安老的過往模式,也忽然難以適切地繼續沿用。

我的一生正是生長在由農業文明往游牧文明移動的過程裡,因此夾雜在兩種時時矛盾的價值體系裡,經常不能自我明白地,就陷入理念與現實會相異而馳的狀態。光是拿生小孩來說,小時候先是聽到政府說大家都要節育報國,之後說法是:「一個不算少,兩個恰恰好,三個不算多」,現在卻是全面用政策和補助鼓勵生育,就連光是該不該生小孩,就可以在半個世紀裡如此幾度轉變,其他事情可見一斑。
嵩麟淵明(z7608005) 於 2018-09-22 15:40 回覆:
我剛出了一本隨筆集《城愁》,雖然像是在漫漫談著我的記憶與現實觀察,但其中感慨與意圖思索的,正是當曾經被視為生命依歸處的「鄉愁」,已然不復在現實中得以尋見,而有如游牧般未明的「城愁」,也還身影模糊時,個體生命究竟該何去何從的絮語。

此刻的年輕世代,比我幸運地生來就更浸淫在游牧的現實裡,沒有如我輩般的尷尬與兩難。但是,他們會遭逢的挑戰,除了尚未明朗化的文明走向外,更是這樣價值觀轉換時,依舊懷念「古風」者的批評與勸阻。也就是以「鄉愁」為本,不知「城愁」已至的人,不覺將自身的矛盾,設為下一代必須游牧時的柵欄吧!(今日蘋果日報  〈城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