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爛拖鞋創作 拉黑子珍惜生命
2014/01/06 08:38:04瀏覽2034|回應1|推薦23

寫在前面

這一系列台灣當代藝術家群像,是一年多來我與魅麗雜誌安德昇藝術拍賣公司合作採訪的內容。這些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氣質與生命力,可能就在你我身邊,但我們卻毫無所悉。我想把這些文章拉出來,可以有機會讓更多人看到台灣的當代藝術家

----

用拖鞋與漂流木 拉黑子珍惜重生


提到颱風、拖鞋和漂流木,你會想到什麼?或者什麼感覺也沒?因為太平凡太熟悉了,以致於它們在我們的生活裡經常被遺忘。阿美族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在1994年的提姆颱風侵襲下,差點命喪秀姑巒溪邊,家人原來準備打撈屍體,他卻滿身血出現在家人面前,自此以後,拉黑子的創作與颱風結下了不解之緣。

 

安德昇藝術中心女主人林珊旭介紹拉黑子時,難掩興奮地說,如果觀眾覺得蔡國強的作品非常棒,那麼在看拉黑子的「颱風計畫:消失後的入侵」,一定更覺得震撼!「你看,每次颱風過後有多少垃圾被沖回來?令我感動的是,拉黑子把被丟棄、不要的、看似無用的木頭和拖鞋,重新賦予新的生命力,這生命力是人必須看到的!」

 

珊旭看到的生命力,正是拉黑子在漂流木上深刻的體會。過去部落有很好的習慣,大人撿大的木頭回來,當建材蓋房子,小孩撿小的木頭,拿來當柴燒。拉黑子想要重新賦予這些差點就被自然力量淘汰的漂流木一個新的生命,因此他開始運用這些木材創作。

 

在搬運的過程,他深刻體驗到生命就像這棵樹,好不容易長大,卻被颱風輕而易舉推倒,有的卡在山凹,永遠出不來,的有沖到海邊,也沒人撿拾,所以拉黑子拾回這些木頭後,就不斷和自己的生命對話、重新找回自己,因而成了創作很重要的養分。

 

漂流木是如此,拖鞋也一樣。珊旭第一次看到拉黑子用拖鞋來創作時,著實驚訝!「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來說,丟棄太容易,但是再把看起來沒有價值的東西賦予新生命,是不簡單的。」珊旭播放著拉黑子自己拍攝《看見了是走不到的盡頭》紀錄片,片子一開始映入眼前是,一隻一隻不成雙的拖鞋,大多數都殘破不堪,拖鞋就這樣舖滿了整條田間小路,鏡頭跟隨拖鞋一直往前走,似乎沒有盡頭。

 

有趣的是,拉黑子用了一種像是自言自語的方式做為旁白,非常流暢地從頭說到影片結束,就像是一首長詩,珊旭說:「拉黑子真的很可愛,你聽他可以這樣一直獨白、沒有中斷、沒有吃螺絲,好像拖鞋自己在說話。」

 

撿拾拖鞋的動機來自於拉黑子小時候的記憶。二、三十年前,海水帶來的拖鞋,再怎麼殘破,對於多數貧窮的部落來說,都是上天餽贈的禮物,所以他們會開心滿足地穿上不成雙的拖鞋,但今天已經不是這樣,拉黑子看著海灘上的破舊拖鞋,變成人人眼裡毫無價值的垃圾。

 

或許是為了挑戰這種價值觀,拉黑子想要重新喚回人該有的珍惜態度,他於是花了一年的時間,走訪台灣、印尼和菲律賓的海灘,把拖鞋一一撿回。拉黑子還細心地整理這些拖鞋,他心中想的是,這些鞋,都曾經帶著主人到處旅行,功成身退後,反遭遺棄,再也沒人注意它的存在。漂流多年後被拉黑子拾回,他因而堅持要把拖鞋清洗乾淨,還給它們應有的價值,讓它們享受重生的感覺。

 

不管是詮釋颱風氣流、回家的路、部落的力與美、或者就讓拖鞋在整個空間裡任意飛躍,在在都證明了:在拉黑子的創作下,這些拖鞋不再是無用的垃圾,而是一個個生命力強大的有機體。這個龐大的拖鞋裝置藝術,一路從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展到上海等地,所有人莫不被這些拖鞋所震攝並感動著。

 

原住民部落青年大致有幾種類型,一種是沒有離開過家鄉,一種是處闖蕩後受傷,最後選擇回部落,最後一種是沒受傷、而是帶著使命回到部落貢獻己力。拉黑子屬於後者。1962年出生的拉黑子,和多數五年級的青年一樣,對於自己的前程有著夢想,於是決定來到台北打拚,他在台北從事室內設計多年,成就斐然,但最後因為頭目的一段話,讓他毅然決定回到部落服務。

 

頭目說了什麼呢?「孩子啊,我彎腰駝背的速度非常非常的快,加上前面那個蘆葦長得更快,我再也看不見那個非常清澈的海洋,如果你再不回來,你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因為我們不再放牛,我們不再耕種,你們都在都會…。」就是這段話,讓拉黑子義無反顧地返鄉,重新學習部落文化,領著阿美青年站起來,他也因此被冠以「青年之父」的美名。

 

拉黑子是這樣解釋自己返鄉、並從搬運漂流木裡獲得的體會:「真正的文化是你必須要行動、你必須要勞動,因為這個部落的文化,就是從它的環境裡面產生出來的,如果你不了解你的環境,根本沒辦法瞭解你的母體文化,也甚至你必須要有行動在這裡面,才能真正找到你自己。」這段話,讓珊旭深深地贊同。熱愛烹飪、也不斷嘗試揉麵的珊旭,在手作的勞力過程中,體會到拉黑子所說的,勞動才能讓人回到一種簡單的感動。

 

回到母體文化後,除了以勞力體現,接著還要回歸一種與自然融合的狀態,拉黑子的「大地之衣」就是對自然的謳歌。現代人穿衣,都是以金錢價值衡量好壞,但過去一件衣裳呈現的是「慈母手中線」滿滿的母愛,過去的原民文化裡,需等樹長大,然後再切割、敲樹皮、小心翼翼地變成一件衣服,那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拉黑子因此決定用樹皮來表達一種樹衣呵護我們的身體和大地,因為大地生生不息,人類生命才能夠源遠流長。這種珍惜自然的態度,正是眼前都會生活價值觀 所欠缺的。

 

拉黑子看起來是回到部落創作,但他真正的家鄉,其實是腳下這片自然,而這也是所有人的家鄉,因此拉黑子才會使用漂流木、樹木、廢棄拖鞋、泥土、茅草等做為創作媒材,極力喚起人們和自然的親密關係:唯有珍惜,才能共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tchirene&aid=10390335

 回應文章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創意眼光
2014/01/06 14:59
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