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台獨與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的若干回應
2016/05/25 14:26:59瀏覽3841|回應0|推薦8

日前美國密西根州大的政治學博士生陳方隅先生在臉書寫了一篇名為『台獨與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的文章 ,筆者閱讀之後,心中有些想法,在此回應之。 (https://www.facebook.com/ernie80168/posts/10153575604194109)

首先,筆者同意作者說的『台獨』與『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但作者對於『台灣意識』的定義則值得商榷。作者說到台灣意識『是泛指,對台灣的文化、歷史、語言或其他方面有所認同,覺得光榮,覺得自己屬於台灣,希望用台灣當成正式的名字,覺得自己的家鄉就是台灣......etc。』這段話有疑義的地方在於『希望用台灣當成正式的名字』,作者沒有明確說明何謂『正式的名字』,我想他指的應該是國名。如果筆者的推測沒有錯,那筆者就有疑問了,請問住在加州有加州意識的人、住在江蘇有江蘇意識的人及住在東京有東京意識的人是否完全或普遍廣泛的支持變更其現有的國名為『加州』、『江蘇』或『東京』呢?以筆者個人為例,筆者認為自己有『台灣意識』,但是我並沒有『希望用台灣當成正式的名字』。

其次,作者提到『泛藍陣營的菁英應該去談ROC的好處,不要整天酸台獨或台灣意識』。我不敢自詡為『泛藍菁英』,但我願意說明一下ROC的『好處』。首先,ROC也就是中華民國建立後所訂定的法律及政治制度是支配台灣地區政治、經濟及社會秩序的最佳招牌。在這個招牌下,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享受中華民國憲法及法律保障的各種權益。 此外,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中華民國的一些與其大陸地區相關的法律也能代表台灣還跟中國大陸存在著關聯性。舉例而言,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都載明了這些法律是因應『國家統一』前的需要而生,也因此得以說明大陸地區在中華民國的一部份,否則就不用特別另外規定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的關係,直接將大陸以外國論即可

目前北京當局對台灣的政治底線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個中國不宜輕易被解讀為所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北京對兩岸相關的政治主張也經過變遷,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之前講的是『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所以如果輕易的解讀中國就於所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那等於是自我限縮了台北在處理兩岸事務上的彈性。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也都表達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精神,這點從前斷的敘述即可得知,而這樣的法律剛好可以讓台灣保持實質上的獨立自主而又不會讓兩岸關係陷入困境

雖然希望變更國號的人經常嘲諷全世界包含北京都沒有承認『中華民國』,但別忘了中共雖然不承認中華民國,但是也反對『中華民國』這個招牌遭到替換,所以說中華民國是有它的好處及功用,因為它就是代表著現今中華民國政府控制的台灣地區與北京控制的大陸地區還有關連。今天若是中華民國政府輕易的變更了國號,例如變成『台灣國』,後續的政治效應難以評估,台灣人民要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安居樂業將變的十分困難。簡而言之,撇開一些泛藍支持者對中華民國的情感而言,中華民國這塊招牌是維繫兩岸關係穩定的重要工具。

另外,泛綠支持者經常發出一個疑問:『難道我們就因此要永遠受制於北京嗎?』首先要說明的是台灣的前途必然某種程度的受制於北京,這是無可否認的國際政治現實,這跟台灣的正式國名是否為中華民國沒有任何關係。因此變更『中華民國』為其他的名稱如『台灣國』等並不會改變台灣的前途一定程度上受制於北京的事實,否則中華民國總統無論誰上任都應該優先變更國號以擺脫北京的束縛,但目前為止所有的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及新任的總統都沒有變更國號的計畫,因為複雜的兩岸關係及台灣的國際困境不是變更國號能解決的,府而會帶來無盡的政治問題,甚至軍事衝突。而且不要說北京反對,光是台灣內部可能就有不少人反對變更,所以若台灣人民對變更國號這件事沒有共識,有心人士又一直炒作相關議題,只會讓台灣內部的對立變的更加尖銳,進而影響台灣的安定與繁榮。

至於文中提到泛藍酸台灣意識及酸林昶佐貼不貼貼紙的問題在此也提出個人看法。『台灣意識』之所以會遭到質疑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一些提倡『台灣意識』者的包容性非常的狹隘,並且流露出濃濃的閩南沙文主義。在他們這些較為極端者的觀念裡,中華文化與台灣文化是沒有交集且對立的,因此很多含有『中華元素』的東西都會遭到他們的反對與切割,他們認為台灣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是要為『台灣獨立建國』而服務的,所以最好台灣跟中國大陸切割的越乾淨越好,他們試圖在提倡自己的語言、文字,甚至建構『台灣民族』的論述,以相當激烈的方式去否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連性,例如說台灣人不是華人等。固然不是每個泛綠支持者的主張都如此激烈,但他們對上述內容都有某種程度的認同,只是程度不一。

上述的一切其實在一些泛藍支持者或中間選民眼中已經操作過頭了。再舉例,他們逕自把閩南語與台語劃上等號,且常常說『不會說台語的就不是台灣人』,意思是住在台灣但不會說閩南語的就不是台灣人。這種心態及觀念讓母語是客家語、原住民語言和國語者覺得不合理,沒有道理把閩南語擴張為所有台灣人的母語。筆者不否認蔣介石把現行的國語訂為『國語』並未徵詢過台灣人的意見,但那有它的時代背景,以現在的標準去無止盡的清算過去並冒然的要把這一切做出變更,其實只是衍生出沒完沒了的政治紛爭及現實上使用的困擾,這對於『台灣獨立建國』沒有任何幫助。以新加坡為例,它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少有新加坡人會刻意去切割他們與中華文化的關連性,所以要主張台獨其實跟『去中國化』根本不衝突,但是有些泛綠支持者硬要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就會讓一些中間選民及泛藍支持者難以接受。

另外,林昶佐被酸沒貼貼紙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因為林昶佐本人曾經在立法院示範了各種要把護照上『China』的字樣遮起來,其支持者也十分認同,他們認為這樣在過海關時才不會造成麻煩。但是提倡這個舉措最大力的林昶佐在過海關時並沒有把『Republic of China』遮起來,這給人十分錯亂的感覺,那請問到底是要貼還是不要貼才會造成麻煩?以現在傳出的新聞而言,所有遇到海關刁難的都是貼貼紙的,至少我還沒聽說過沒貼貼紙而被刁難的(我指的是現在,而不是幾十年前大陸人出國還不普遍的時候)。筆者推測林昶佐其實非常清楚知道到底貼貼紙還不是不貼貼紙比較容易造成旅行上的困擾,如果他真的認為貼貼紙才能減少捆擾並彰顯國家尊嚴,那麼他就應該帶頭貼貼紙才對。既然他自己大力主張貼貼紙,但出國又沒貼,被酸其實不難理解。

最後,我也希望泛綠支持者告訴大家到底變更國號能給台灣帶來什麼好處?這個變更的措施到底實務上可不可行?以及台灣意識是否必然與中華意識衝突?如果能提出更多的論述來說服大家支持變更國號及認同他們定義的台灣意識,我想一定會引起中華民國的國民更大的共鳴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771115&aid=5859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