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還能再陪爸媽多久!?
2011/03/27 16:06:38瀏覽1297|回應3|推薦92

我們還能再陪爸媽多久!?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那麼,不妨來做做這道最近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的「親情計算題」——假設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掉應酬朋友、睡覺,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爸媽在一起?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爸媽能活到85歲,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爸媽相處多久?

一算只能再陪老媽25

    這篇引起網友共鳴的帖子,最早出自於山西晚報的網上聊吧裡。自從一位網友將這張「親情賬單」曬在網上後,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不少人恍然意識到,未來見父母的次數竟然少得只能以「次」來計。

網友「陌路花開」的回覆讓人心生酸楚:

    「這輩子,我也許只能和媽媽相處25天了。畢業之後留在重慶上班,一年也就春節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時間不超過5天。5天裡,大概還有3天出門應酬、聚會。剩下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和上街購物,真正能陪媽媽的時間大概隻有20小時。

    我媽媽今年55歲了,如果上天眷顧她能活到85歲,在她最孤獨的那30年裡,我能在她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她說:「算出結果後,我哭了,覺得很愧疚,對不起媽媽,我好想馬上見媽媽一面。」


  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范沈明也做了這道題。

    「畢業後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處的就只有晚飯那1小時的時間。

我每週大約有3天在家吃晚飯,也就是說,我每週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小時,一年就是156小時。媽媽50歲,假如她能活到85歲,我能陪他的時間是5460小時,相當於227.5天,也就是7個多月。這還不包括我以後結婚和他們分開住的情況。」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湯永隆也做了這道題:「我媽媽今年70歲,住在台灣,我每年會休假1個月。假設她活到85歲,我回家每天都能陪她8小時,那麼我還能陪她3600小時,也就是150天。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沒有疾病、意外,沒有額外的應酬,實際時間肯定還會縮水。」

   兒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兒女心目中又佔幾分?很多算過這道親情計算題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淚,懺悔於自己對父母的這份情感疏忽。現代生活讓他們忙壞了,佔走了大量盡孝的時間,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視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只能一生追悔沒有見成最後一面。

現代人出現孝道缺位

  每個人都會漸漸長大,漸漸離開父母的視線。學校、社會、朋友、戀人、異鄉、漂泊……都在一點點拉開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而一年中留給父母的時間卻是縮了又縮。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心理學副教授岳曉東說,對很多人來說,盡孝永遠是「未來時」和「未完成時」。如果明晚不用加班,我就給爸媽打個電話﹔如果週末沒有飯局,我就回家看看﹔如果我有時間了,我要帶父母出去玩﹔如果我有錢了,我要買套大房子把他們接到身邊……

  「很多人會為這樣一道親情計算題動容,就是因為他們雖心存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但往往想得多、說得多,卻做得少。」岳曉東解釋道。湯永隆也表示,還有一個可能,在計算的過程中,人們看到的不光是數字,而是曾經和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兒時天天依偎在父母身旁,到現在分隔兩地見面次數少之又少。「這樣的一個計算,會啟動我們與父母直接的感應裝置,讓很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作為。」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張侃說。

  之所以會出現「孝道」的缺位,一是源於父母本身對子女的教育。岳曉東表示,許多中國父母過於以孩子為中心,以至於父母永遠記得孩子的生日,但很多人從來沒給父母過過生日。這種教育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會以自己為中心,而很少念及父母的感受。二是很多人都覺得「來日方長」。對誰說忙,都不如對父母說的理直氣壯,以至於陪伴父母的計劃總會一推再推。殊不知,父母會在我們的忽視中快速老去。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原本有限的親情數據,在我們的帳本上不停遞減,有朝一日總會歸零。

一個電話、一次慶生、一個紅包,隨時隨地傳遞牽掛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曾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岳曉東認為,很多人自己當了父母后才會明白,父母對於子女的要求其實很少,無非是時常聯絡、報個平安、噓寒問暖。而對於不能守在父母身邊的人,我們也請多位專家給出了「盡孝之道」。

1.規劃好自己的生活

湯永隆說:「子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早些成家,和周圍人關係和諧過得開心,就是解決了父母最大的後顧之憂。」一定不要過度依賴父母,把他們當成生活上的「提款機」和情感上的「垃圾桶」。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也認為,要讓父母覺得,我的孩子是最靠得住的,這就是最大的孝順。「對於我的一對兒女,我不要求他們天天在身邊守著,但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他們一定要能挺身而出。」

2.請安

古代的大家庭中,都有請安的制度。現在,如果我們和父母在一個城市,請安可以是每週看望一次,或帶著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兩地,可以定好每週打1—2個電話,這個電話要由子女主動打。這種制度應該嚴格執行,不能用忙、累、沒空當理由。既然能把陪父母的時間拿來工作、娛樂,應酬,為什麼就不能從這些時間中擠出點時間陪父母呢?

3.多說「廢話」

在和父母交流時,多說些「噓寒問暖」的廢話,甚至多聽父母的嘮叨。比如問問父母三餐吃了什麼,去哪兒玩了,這些家長裡短的話題,才最能顯出親人間的親近。
湯永隆回憶道:「我在日本上學時,有一次從電話裡聽出媽媽有些不對勁,再三追問,才知道她剛動完手術。」很多父母怕孩子擔心,有困難、生了病會瞞著不說,做子女的一定要用心。

4.給父母慶生

雖然很多老人嘴上說「不願意過生日」,但子女不能不當回事。平時的生日可以親自下廚給父母做頓飯﹔五十、六十、七十這樣的大壽一定要隆重過,兒女儘量全回到父母身邊。祝壽不僅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讓父母自豪的一種方式。

5.過年給父母發紅包

孩子給錢父母總會推辭,不管他們是真的不需要還是嘴上說說,每到過年,建議有收入的子女都給父母發個紅包,老人給孫子輩的壓歲錢也可以從這裡面出。

6.讓父母享受「隔代親」

父母對於孫子和外孫輩,是永遠看不夠的。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後,一定多帶著孩子去看父母,每次打電話時,也要鼓勵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多說話,這就是讓父母最高興的事情。

此文讀來頗有感受,希望天下的兒女們能隨時溫暖父母的心。  

人有三老,全憑運氣.二老自己找

    60歲的老伴去世後,他決定回到老家台灣度晚年,我覺得納悶,他的3個兒子分別住香港、加拿大及美國,怎麼不選擇這些地方,讓兒子方便照顧?

他回答:(以下是他的故事)

兒子長大,有他們的人生,選擇在那幾個國家居住,我還是得一個人住,那還不如回台灣,有熟識的親戚同學可以聊天。

6年前,我找了住加拿大的兒子吃飯,告訴兒子我想回台灣,兒子問:『那麼你在蒙特婁的房子給我好不好』?我回答『再想想』。從那時起到現在,這兒子一通電話也沒有,所以人要想開,伴侶、孩子都不能強求,人只要清楚自己要過什麼樣的日子就好,不要一輩子辛苦,就為了留房子、金錢給孩子,你看我最多的就是錢,但是,家人不相往來。

一段孤獨心涼的遭遇,並沒有打敗他的活力,他回台後在教會當志工,教小朋友唸書寫字,他笑著告訴我:「我在教會裡,   有一堆孩子叫我爺爺,不是也蠻好的嗎!我有兒子,就像沒兒子一樣,沒給他們機票錢,他們也懶得回來看我。

我還要告訴你:人有三老

一、是老伴.....這完全憑運氣,若老伴不好相處,也是煩惱。

(補述:相知相惜的好友,也是老伴之一)

 二、是老友....但即便是老友,萬一意見鬧僵,幾十年的友誼也沒有了。

(補述:廣結善緣,彼此介紹新朋友,投緣的新朋友,真情令人感動)

三、是老本....身邊有夠用的錢,把自己的身體顧好,不用靠別人,才活得自在。

(補述:年輕要儲蓄)

二老自己找,可自己掌握:

1.老趣....培養興趣,如:打牌、彈奏樂器、唱歌、園藝.各種運動.書法.繪畫.攝影、學習新技藝、宗教信仰之支持........都可以結交朋友,讓老年生活多采多姿,不要枯守電視。免於疾病之威脅,以提昇生活品質&生命的尊嚴。

 .老健.......運動之外,增強養生知識,並且實踐,讓身體 .... 

from 網路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o1xx&aid=5024383

 回應文章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年人要想還能與子孫相處多久!
2011/06/05 23:41

想到這問題會令人酸酸,

老年人真應該好自為自。

愛說笑(tao1xx) 於 2011-06-06 14:24 回覆:

老年人應該認清時下年輕人的心態,

及早因應未來,以免老大徒傷悲。


雲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悚然一驚
2011/05/02 10:46
算一算能與父母相聚的時間有多少後﹐不僅悚然一驚。真的是見一次就少一次了﹗感謝您的提示﹐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愛說笑(tao1xx) 於 2011-05-04 13:03 回覆:

任何為人子女者都應該有此驚覺,如今社會愈來愈功利化,

傳統的孝道,好像日趨衰落。感謝留言。


尋夢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棒的一篇文章!
2011/03/28 17:14
感謝分享,真的發人深省~ 行孝需及時,莫留遺憾
已逾半百,我尚年輕仍有夢;做個永遠的「尋夢人」﹗
愛說笑(tao1xx) 於 2011-03-30 14:58 回覆:

你有『如果沒有明天』的警覺,難怪感覺深刻。

居安思危是現代人人都應有的態度吧!!

感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