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孔明臨死前的禱告
2012/02/01 23:51:03瀏覽2226|回應0|推薦6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
………………………………………

提到諸葛孔明,幾乎人人會豎起大拇頭稱讚他:足智多謀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社會學家、發明家

一個年輕的讀書人竟然有如此强大媚力,能够吸引劉備三顧草盧。一個溫文儒雅的學士竟然有能力身兼數職指揮數十萬軍隊,以敬天愛民的態度治理國家、改變世局,發明最先進的武器和機械,這在歷史上是難見中難見的例子,他的風範無愧為後世永遠的楷模。

然而,縱使臥龍先生有千萬個豪情壯志,想救國救民恢復漢室,也難逃一死,因為「死」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我想以諸葛孔明的才華,54歲就離開他喜歡的工作、丟棄他尚未完成的宿願,心中的遺憾和哀傷可想而知!

孔明如何遺憾和哀傷呢?

我們不妨來看他臨死之前面對上天、祈求上帝延長他壽命的禱告詞

亮生于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馬之勞,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鑒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複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三國演義第103回)

看到這一段孔明面向上天的禱告詞,心中不禁淒淒然也,尤其「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鑒聽,曲延臣算」這一段更令人心酸。

時候一到,即使一代英豪孔明也不得不「實由情切」地向上帝祈求,然而「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臥龍先生最後還是難逃死亡這一關,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呀!

不過《三國演義》第104回用了這樣的標題「隕大星漢丞相歸天」,形容孔明之死乃是回到天上。既然死亡是回到天上,那裏有上帝的祝福,有上帝的恩典,應該是一個美好的地方!所以死亡對孔明而言,應該不是那麽恐怖的一件事。

中國正統文化對死亡的描述是這樣的:

人死後身體要埋在地下,骨肉要變回塵土,然而靈魂會回到天上。如同《禮記》所說的「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骨肉歸復于土。」

中國正統文化對死亡的解釋和《聖經》的講法一樣,但卻和印度佛教的輪迴論「完全相反

生命有長有短,有的人可以長命百歲,有的人一出生還來不及認識這個世界,就病死了。悄悄地來,悄悄地又走了,人到底在這一趟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得著什麽?中國俗語說,人生70古來稀;聖經也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強壯者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是啊!聖經用「如飛而去」來形容人類匆匆的生命,一點也不為過。

老子強調人的一生是「出生入死」,也就是說,人一出生就注定要進入死亡。既然人的一生終要死亡,但人在世上卻不斷地追求權力、積存財富,等到奄奄一息,蓋棺論定的前一刻才恍然大悟,原來權力財富也不過如此毫無價值,如今死到臨頭,還有什麽可以追求的呢?除了感歎人生到頭來是一場夢外,還期望什麽?

既然如此,與其汲汲營營追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還不如趁活著的時候好好地想想要如何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來,等到死後才能回到天上,跟上帝同在,享受上帝永恒的祝福。

從孔明一生「敬天愛人」智仁勇的處世精神,「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人生哲學,以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態度,他的確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縱使禱告沒有被上帝接納,然死後靈魂回到天上,跟上帝同在,應該也無憾了吧!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607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