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9 09:03:18瀏覽628|回應0|推薦6 | |
============================== 附錄:《三國演義》描述的「上帝」和「神」之關係 ============================== 《三國演義》的故事橫跨了將近100年的時空,不但情節複雜,裡面所包含的人、事、物、地也眾多。在這本錯綜複雜的演義小說裡,有許多忠孝節義的情節深深地印烙在人們的心裡,也有幾個神秘的故事常常被讀者忽略。 在這些神秘的故事當中,有二個令人回味,這二個故事的主人翁分別是關公和糜竺,就讓我們先從關公的身份說起。 故事之一:關公之神位為上帝所賜 在民間崇拜的眾多偶像當中,最著名的例子應該是關羽(公元160一219年)。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河東解良人,黃巾之亂時期(公元184年)與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為兄弟,後來因為破敵有功,當上了蜀漢大將。關雲長武功的高強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他不但屢屢建功、贏得敵人的尊敬、更受到民間的崇拜,然而一代英雄最後卻不幸被東吳所害,結束了他多彩多姿的一生。 關雲長一生最令人難忘的是他忠貞不二的心,因此在歷史上被視為忠誠和公義的象徵,死後被尊稱為關公,後來又被民間信仰供奉為關聖大帝。 其實當關公兵敗麥城時,只要投降就可以免去一死,當時孔明的哥哥諸葛瑾特別奉命前來向他遊說:「我今天奉了吳侯的命令,前來勸導將軍。自古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將軍所統領的漢上九郡,都已經屬於他人,現在所剩下的不過是一座孤城,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聽從瑾的勸導,歸順吳侯,這樣一來既可以繼續坐鎮荊襄,也可以保全家眷,但願君侯深思深思!」 關公正色回答說:「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國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一死戰!」 孫權想給關公保留一條生路,卻被他拒絕了,只好搖頭嘆氣說:「真忠臣也!」 關公被困在麥城,無計可施,清點軍馬只剩下三百餘人,糧草又盡。部將趙累建議他拋棄孤城,奔入西川整兵再來恢復失地。關公同意,於是留周倉與王甫同守麥城,自己則與關平、趙累引殘兵二百餘人,突出北門。結果在半路上趙累被殺,自己則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所獲。關平孤身來救,也因為力盡而被捕。 等到天明,馬忠簇擁關公到帳前,孫權還沒有放棄勸他投降:「孤久慕將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公平昔自以為天下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將軍今日還服孫權否?」 關公厲聲大罵說:「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就這樣關公父子雙雙成仁取義。 關公既歿,赤兔馬被馬忠所獲,獻與孫權,孫權隨即將它賜給馬忠,然而赤兔馬卻數日不食而死。王甫在麥城看到關公父子的首級,大叫一聲墮城而死,至於周倉則自刎而亡。在羅貫中的筆下,不僅關公忠貞不二,連他的馬、他的貼身部將、他的兒子也忠貞不二! 卻說關公死後陰魂不散,在空中悠悠蕩蕩一直飄到荊州當陽縣的玉泉山。是夜月白風清,三更之後,普淨正在庵內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叫說:「還我頭來!」普淨仰面端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面將軍、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著落在玉泉山頂。普淨認得是關公,遂用手中麈尾敲擊門戶說:「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吾師何人?願求法號。」普淨說:「老僧普淨,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 「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關公低聲地懇求。 「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醜,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去索討?」聽了普淨得一番話,關公的靈魂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來常常在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恩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後人為了紀念關公,特別在廟前題了一幅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關公遇害沒多久,張飛也接著被殺。 劉備為了報仇,親自率領七十幾萬大軍攻打東吳,沒想到卻被陸遜的一把火大破於彝陵之地。劉備為這一場敗仗感到非常羞愧,無臉回成都見群臣,只好退駐白帝城,將館驛改為永安宮。這一場敗戰擊垮了劉備的信心,加上關張被殺之仇未報,使劉備的心情沉痛無比。 在永安宮,劉備日夜思念關張二弟,沒多久就染上了重病,在恍恍惚惚的夢中看到了關公和張飛向他顯靈,這突然的一幕令劉備大為吃驚,以為他們還活著呢! 羅貫中特別在第85回描述了這段人鬼見面的神秘故事: 卻說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關、張二弟,其病愈深,兩目昏花,厭見侍從之人,乃叱退左右,獨臥于龍榻之上。 忽然陰風驟起,將燈吹搖,滅而復明,只見燈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視之,上首乃雲長,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驚曰:「二弟原來尚在?」 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 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即喚從人問之,時正三更。先主嘆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 看完這段故事,我們終於瞭解了:原來關公的神位為上帝所賜,他是上帝的僕人。 故事之二:火德星君「灶神」是上帝的僕人 第二個神秘的故事與劉禪阿斗的舅舅糜竺有關。 糜竺在東漢末年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富商,生意不但做的很大,所僱用的僮客據說有一萬人之多,而且還精通文武。做為一個家財萬貫的商人,沒有被財富沖昏頭,反而出錢出力救濟窮人,把自己心愛的妹妹嫁給劉備當二太太,甚至拋棄一切榮華富貴,甘心出生入死協助劉備打天下。為什麼?糜竺到底是哪一號人物? 依據《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記載,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縣人。祖上歷代從商,家產億萬。剛出道的時候曾經在徐州陶謙下面當幕僚,在曹操攻圍徐州的那一場戰役,糜竺獻計,成功地聯合公孫瓚和孔融的力量,並趁著呂布擊破兗州的機會,化解了徐州的危難,也因此結識當時正在撅起的劉備。陶謙去世不久,糜竺奉遺命迎劉備於小沛,並協助他接管徐州。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出兵對抗袁術,呂布趁虛偷襲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子。等到劉備進軍廣陵海西,麋竺把妹妹嫁給劉備為次妻,並捐獻大量的金錢財物資助軍備,解決劉備窮困的問題。 曹操看到麋竺文武兼備、為人忠貞又財力雄厚,遂向朝廷推薦他當嬴郡太守,弟弟麋芳為彭城相。但是後來兄弟兩人分析局勢,決定棄官追隨劉備。 劉備入主荊州時,糜竺因功被升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平定益州後,又被拜為安漢將軍。 糜竺的人格敦厚儒雅,令人印象深刻,他不喜歡與人爭也不在乎名位,常常散財濟貧,在三國時代可以說是清流人物的代表。 唯一讓他心痛的是弟弟糜芳與關羽共事時,曾經飲酒誤事,被輾轉調到南郡當太守。等孫權奪取荊州,糜芳受情勢所迫投降東吳,導致關羽覆敗。糜竺為了這件不光彩的家務事面縛請罪,劉備雖然安慰他說兄弟的罪跟他無干,如往常一樣尊敬他、器重他,然而糜竺的內心卻頗為自責,不久即因羞愧憂傷而發病,一年多後病死於家中。 做為首屈一指的富豪,擁有僮客萬人,後來又當上高級將領,不但沒有凌人的傲氣,也沒有官僚的鴨霸,反而常常施捨錢財救貧濟弱,為什麼?是什麼力量改變糜竺的人格? 按照書上的記載,改變糜竺人格的是一個奇遇,什麼奇遇呢?《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描述說: 「此人家世富豪,嘗往洛陽買賣。乘車而回,路遇一美婦人,來求同載。竺乃下車步行,讓車與婦人坐。婦人請竺同載,竺上車端坐,目不邪視。 行至數里,婦人辭去,臨別對竺曰:『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奉上帝敕,往燒汝家,感君相待以禮,故明告君。君可速回,搬出財物,吾當夜來。』言訖不見。 竺大驚,飛奔到家,將家中所有疾忙搬出。是晚果然廚中火起,盡燒其屋。竺因此廣捨家財,濟貧救苦。」 原來這個奇遇是上帝差遣祂的使者灶神火德星君化成美女,在來回洛陽的路上考驗糜竺的人格。 透過上帝的安排,美婦人已經預知糜竺經過的地方,於是她在路旁一直等著。當糜竺的馬車到達的時候,美女懇求糜竺讓她搭便車。糜竺很大方地答應美女的懇求,自動從車上下來,跟著家僮一齊步行。為了再考驗糜竺,美女又請他再上車。糜竺上了車,端端正正地坐在美女的身邊,目不斜視,沒有受到美色的誘惑。 經過數里的行程,美婦人看到糜竺以禮相待,認為他確實是一個正人君子,於是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乃是上帝差遣的使者「火德星君」灶神。接著她把上帝命令燒屋的任務告訴糜竺,催促他趕快回去把家裡的財物搬出來,晚上她會再來。美女的話一說完,就從車上消失了。 糜竺聽到這個警示大為吃驚,急忙趕回去把家裡的東西統統搬出來。到了晚上,上帝使者的預言果然應驗:大火從廚房冒起,最後把所有的房子都燒成焦土。 糜竺因為通過上帝的考驗,才保住了家產。然而這個考驗卻讓他領悟到,既使家財萬貫又有什麼了不起,一把火就可以燒掉一切!所以從那時起,糜竺變成了一個樂善好施、濟貧救苦的大好人。 ========================== 後語: 神州大地有不少祭祀關公/灶神…等偶像的廟宇,然而對關公/灶神的大老板、「祖傳」的信仰「上帝」卻沒人有祭祀。自從「異族佛教」傳入中原之後,中國人更變本加厲,不但自甘墮落,還淪喪為「迷信外邦偶像」的民族。 這好像一個人交了壞朋友,就遺棄了自己的父母/祖先一樣荒唐、不孝。 從這件事情來看,中華民族已經不再是「崇尚孝道」的民族了。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