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管柏拉圖怎麼想-哲學思考自己來 讀後感
2009/12/10 00:21:05瀏覽1557|回應2|推薦5

書名:《你管柏拉圖怎麼想-哲學思考自己來》 

作者:艾柳薩.史瓦茲(Aljoscha A. Schwarz)

             隆納德.史威普(Ronald P. Schweppe)

譯者:黃秀如

出版社:究竟

一、前言

 

為了不讓自己感到無聊,
我每天致力於思索不同的、新鮮的事情。
為了不讓自己停滯不前,
人就必須持續不停地改變、再生,讓自己回復青春活力。
                                                    
                                                 歌德(Goethe

        哲學與生活無關?不會吧!哲學思考帶來許多樂趣,而享樂是與生活息息相  關的。別擔心,哲學思考並不「一定」得使用讓人無法瞭解的語言。現在就把書打開吧!

         作者選取15位特別有趣的東西方思想家,以清晰、俏皮的語言講述他們的所思所為,討論這些哲學家也曾思考過的主題,讓哲學變得趣味無窮。本書不只可以啟發我們的思考,也能讓我們體會到,原來進行哲學的思考是如此充滿樂趣。

 

二、讀後感

         有時候,我們難以將新、舊哲學家思考所得的想法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必會閱讀其他書籍,來幫助我們自己了解。當然,書中所言既不是絕對的真理,也不是完全的智慧,只是一些建議、主意以及想法等等。我們要明白以自己的想法來思考是很有趣味的,畢竟哲學不是專屬於書呆子的蒙塵學科,而是屬於全體人類的。

        我們除了要懂得「自我思考」以外,也要學會如何「表達」出我們的想法,但這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是人們能夠輕易將所有重要事物以言語來呈現,就像是智者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是智慧,並且如何接近智慧,這個世界看起來將會截然不同。文字的意義通常既不清晰也不明確,就某方面而言,甚至還是矛盾的,這種特性並不全然屬於文字的缺陷,反而可以說是一種優勢,即一個字眼涵蓋了一個群組的物品或是意義。比方說「椅子」一詞,代表了整群具有大致相同特徵的傢俱;當我們提到「椅子」時,大部分的人也不會有理解上的困難。

         若是我們深入探討椅子的單一特性,就會發現其實是很難去界定的。若是一 張椅子腳的高度僅有一公分高,還能稱得上是「椅子」嗎?如果有4公尺高,那也能算的上是「椅子」嗎?它的椅面面積限制又是多少呢?話雖如此,大致上當我們看見一張椅子時,仍舊能夠毫無困難的辨識出來,這就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擁有了「約定成俗」的共識因此當我們將截然不同的物品依據其外型、功能加以描述,將大約的想法傳遞給他人,這就是透過「約定成俗」的方法來進行彼此想法上的交流,進而讓別人了解我們想表達的意思。

         有了這種共識,我們就能在任何時候與眾人進行著「討論」的動作。人們彼此交換著論點,討論聲調高高揚起,而真理也彷彿正被宣佈著。但這類的討論結果通常都是不了了之,因為人們目前通行的討論形式根本毫無實質效益,也許問題本身在於到底討論的結果應該是什麼?是一個不變的真理?還是一個普遍的知識?或是為了在爭執中占得上風?或者是為了取得一致的看法?

         其實「討論」並不像一般人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錯誤的討論方式只會帶來誤會與爭執;而正確的討論方式不但可以促進思考,增加自己的知識,也能帶來和平。世界上充滿著與自身不同的人類,由此作為基礎區分為「討論者」以及「非討論者」。非討論者包含「智者」,他認為自己知道些什麼,同時也明白自己無法將思想從談話中清楚傳遞給他人,就如同與一個眼盲人士談論色彩的問題,所以他放棄討論,但並不代表他什麼也不說。再者為「謙虛的人」,因為他知道自己一無所知,以致於找不出任何與同類討論的理由,因此他避免討論。還有「僞智者」,他的外表讓他看起來相當睿智,事實上他根本設想不出什麼聰明的論點。接著是「追求和諧者」,對於他而言討論便代表著爭執, 這類活動只會引發分歧,是無助於大家的。最後是「畏懼討論者」,這類的人已擁有自己固定的觀點,因為擔心自己的觀點將因他人的言論而產生動搖,會帶來內心的不安與恐懼,所以他畏懼討論。

         相對於非討論者的「討論者」,首推「哲學家」,這類的人將討論視為最佳獲得知識的良好途徑,透過討論能讓他得知其他人的思考過程與論點,並從中學習。而他也嘗試在討論中證明自己理論的錯誤處,以確定自己理論的準確性。若是無法在討論中自圓其說,他便樂意放棄自己最初的理論,再一次重新進行思考。接著是「熱心者」,他深信自己知道一些重要的事,所以想將其認知分享給他人,並嘗試說服他人。除此之外,他也深信若是其他人相信他所說的話,將對他有所幫助。最後為「自以為是者」,他參與討論只是為了「獲利」,想成為人群中最優秀的人,因為參與了討論能滿足其自認聰慧的心態,也能對自己和他人證明其聰明才智。

         面對不同的討論對象,必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在與他人進行討論之前,大部分的人都會先收集支持自己看法的論點,並且在心中模擬過一場對話,也會嘗試在這場模擬對話中,找出如何因應任何可能被攻擊的地方。這時不如改變以往的策略,改變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試著積極找出支持「相反意見」的論點,同時不要反駁這些論點,試圖扮演著對方的立場,找出所有支持反對意見的論點,如此一來兩個意見相左的優缺點何在,將清晰呈現在眼前。我們不僅能夠建構出基礎穩固的想法,更有助於攻擊對方的論點,而一但我們能夠對他人的立足點暸絡指掌,相對的也能更加有效防範對方的攻擊。

        書中還探討了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那就是「公平」。公平兩個字是我們每天都在為自己爭取的權利,也似乎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公平,然而每個人的認知卻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公平的概念往往是指一種「絕對的公平」,也就是一視同仁的意思。就像是當A、B、C要公平分享三塊蛋糕時,依照絕對公平的概念,即是每個人各分得一塊蛋糕。假設A、B擁有足夠的零用錢,且體重超重,C是個營養不良又貧窮的人,這時C得到較大塊的蛋糕,這則是屬於「平衡式的公平」,即弱方受到彌補之意。又設A、C當時肚子很飽,則B已經很久未進食,這時儘管A超重、C營養不良,當時的兩人最多也只能吃下半塊蛋糕,而B毫無疑問能吃下一塊蛋糕,若此時分兩塊蛋糕給B,而其他兩人各得半塊蛋糕,這是屬於「權衡式的公平」,是一種非物質方面的平等,而是有目的式的平等。再假設在分蛋糕前,A因為犯了錯,所以被迫必須放棄分享蛋糕的權利,這是屬於「壓制式的公平」,即讓罪犯者得到應得的懲罰式公平。

         現在仔細思考,真的人人都是公平的嗎?我們該如何找出平等點呢?從語言、外表型態,或者是基因?但這世界上有著許多聾啞、肢體殘障的人士,也有基因嚴重缺陷的人,對這些人而言,人類平等的實質意義大概只剩下「人」字罷了。依我看來最接近公平本質的大概只有「各得其份」這種方法了,也就是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或者是得到他所需要的。「公平」是一個偉大的字眼,然而為了要實現公平,就必須找一個適當的人選,但即便人們知道公平是什麼,卻也無法輕易找到這樣的人。

         哲學的思考帶來樂趣,讓我們更加明瞭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讓我們明白自己的道路將引領我們前往何處,幫助我們產生新的想法,掌握危機情境,揭示新的生命意義。雖然過程中充滿著許多障礙,但也唯有那些勇於面對困難、不探得其究竟絕不罷休的人,才能覓得答案的方向。


( 創作文學賞析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90682&aid=3573768

 回應文章

柏柏
好書推薦啦
2011/03/14 17:14

《一本大書:91則啟動孩子創意基因的童話百科》非常棒喔,故事情節完全不落窠臼,因此吸引我再而三地翻閱此書。而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除了故事很有趣,其中居然還有相當豐富的哲學意涵是我ㄧ開始沒有讀出來的,這本書果然名不虛傳,值得反覆品嚐玩味。我要推薦推薦再推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7790


kiki
推薦
2010/12/09 10:53

看起來很不錯,也推薦一本我在網路上看到好多人在討論的《一本大書:91則啟動孩子創意基因的童話百科~~

不過這本書單價不是太低,還好博客來有79折優惠,便宜了將近快兩百塊錢,而整本書的質感跟故事內容也都讓我感到物超所值,可說是老少咸宜,看都看不膩的「童話百科」。大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