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段禪功高階版
2010/02/28 02:29:01瀏覽3660|回應1|推薦26

九段禪功高階版 (微細版)

說法時間99/02/24 凌晨 於正安聊齋館,對法界眾生說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九段禪功 

(念到此處 身體的能量就已經開始啟動提升,

    此即是文字般若

一、第一定印 (結定印之手勢,肩膀放鬆)

 

什麼叫清淨?當下無思無想。身體的能量當下就呈現微細的運轉,身體會慢慢熱起來,暖暖的。「精氣神」會內斂,所以你會感覺到眼睛、耳朵、鼻子都很通暢。

六根放鬆之後,那些負能量的現象就會一層一層浮上來。

縱使身上有負能量,也都不影響你,為什麼?因為你自體已經「微細」了,所以不影響你,若繼續放鬆下去,那負能量就無所依附,它最終就不見了!所有的外境都不受影響,雖然聽得到、看得到,但不受影響,此即「楞嚴大定」的現象。

身心微細覺受到什麼情況?才能進入第二部分呢?

身體從頭到腳通通都暖和了!

其實如果你沒有起心動念,也可以一直結這個定印靜坐,如果開始有覺知到「微塵惑」,就是開始感覺到內在或外來的一種「」,那就轉換做第二定印。

二、第二降伏心魔印。

我們不念佛號,如果念佛號就是呈現佛號的法性

不念佛號就是呈現自然的現象。

法性由頭頂往下流洩清淨身心的塵垢至腳底徹底排出。

身體處在「輕安」的狀態之下,就可以進行第三個動作。

這個光是從「水藍色」的光,變成「靛色」光,清淨的。

第三定印

你可以覺知到那個「溫度」,就是一種「能量」,比剛剛「第一定印」還要強,而且還不止一倍。也可以覺知到自己坐在這裡,但是身體外圍有一層薄薄的膜,把你包覆著,自然而然就會有,不用起心動念去觀照,只要有那個感覺出現之後,就是放鬆,而不是起心動念去看,起心動念看又會落入現象,是放鬆它自然會呈現出來!

十二無明即是十二因緣。所緣的部分---能與所就是我們講「起心動念」是什麼?是什麼來「起心動念」?然後去追尋這個點,其實是不用這樣,這樣反而又會掉入現象,只要你完全放鬆就好!所以「十二因緣」也可以斷,一個因緣斷了,就通通都斷了!不管在哪個階段,斷了,就通通都斷了!

所以進入第三定印的時候,體內有一些疾病就慢慢排出來,那個所謂的「疾病」並不是病,是一種「塵垢」。進入「緣覺」的時候,你斷了因緣,就是「心無所緣」的時候,就進入菩薩的清淨。那「菩薩的清淨」之後,接著就要行慈悲,對「外魔」行慈悲。

第四降伏外魔印

這個「降伏」是以「慈悲心」降伏,不是用「威神力」去降服!從這開始,就是晉升為「菩薩」位階,就是「覺他」了!

所以 第四定印 降服外魔印,就是要起慈悲心,那有人問說:萬一我起不了「慈悲心」那怎麼辦呢?就從「柔軟心」開始。先從內心產生一種喜悅一種微微的喜悅心,然後慢慢的就會釋放慈悲的能量。

如果你覺知更清楚的時候,妳可以覺察到「第四降伏外魔印」「右手掌心」從「手心」出現了「紅藍白」三色透明清淨光。

左側大拇指的部分呈現---紅色透明光往左前方擴散。

中間的中指部分呈現---白色透明光往正前方擴散。

側無名指、小指處的部分呈現---藍色透明光往右前方擴散。

頭頂上也會出現三色光,手上的光與頂上的光位置不一樣。

頭頂的光由右而左依序紅白藍。

而以頭頂上的光為主體,剛開始三個光是三個點,然後慢慢的擴散,各色的光再形成圓圈圈,最外圍是紅色光,中間是藍色光,正中間是白色光

三重光出現的時候就是一種變化,是從「慈悲心」去運轉這個現象,這三色光形成三個圈圈之後,中間出現一顆「明珠」牟尼寶珠

牟尼寶珠就是「自性光」,在運轉的時候,有其不同作用。

在順轉時→可修補自己的能量,此是自覺現象。

(起恭敬心時---光呈順轉。)

在逆轉時→可放射功德力行慈悲,此是覺他行現象。

(起慈悲心時---光呈逆轉。)

「恭敬心」與「慈悲心」同時運轉的時候,就形成「悲智雙運」;

悲智雙運」時,起慈悲心覺他---光的運轉呈外逆(放射狀)內順(吸納狀)

起恭敬心自覺---光的運轉呈外順(吸納狀)內逆(放射狀)

覺他時,為何要「內順」?

因為:自己入寂滅產生黑洞現象,這樣在覺他時,才不會消耗自己的能量。

若「恭敬心」與「慈悲心」都離相的話,那就回歸清淨,那顆牟尼寶珠就不動,但祂會透徹,越來越透徹、越來越放大→就是清淨覺行圓滿

第五定印 

能量再往上成倍數的提升,所以我們講是菩薩覺他行的「進階」。

你要先能覺他才能夠入菩薩階;就是你要先能發心才能夠入菩薩,

然後才第一地、第二地、第三地菩薩……一路上去,

到了第四地菩薩,真正的慈悲心才能啟動;第六地發光地;到第八地是不動地,即不動心。此時整個人坐在這穩穩的,也不思不想,但是那個情況就是很清楚,但也不會起心動念去做任何回應。但是真的有危險的時候,你還是會反應。這就是清清楚楚的現象,就是入「楞嚴大定」。

第四地菩薩,真正的慈悲心才能啟動,此時持誦的咒語才真正是「覺他」而不是傷害。一般進入到「第五定印」的時候,都會面帶微笑。你會讓人家怎麼看都是很莊嚴,整個臉都是呈現一種微笑的狀態,就是喜悅。整個能量擴散出去成倍數的成長,不用刻意的去覺知,也可以知道這能量擴散的很大。

從第一定印、第二定印第三定印是如何進階的呢?就是一路放鬆自己!

所以我們進入到「慈悲喜捨」的「喜定」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慢慢進入到第四地了;到了「捨」才能夠入「第八地」

有人問說,你講的不就是一般「慈悲喜捨」的四個位階嗎?

羅漢也是「慈悲喜捨」;菩薩也是「慈悲喜捨」;如來也是「慈悲喜捨」,

但「微細度」不一樣!方法都一樣,你看《金剛經》裡頭講,從「恆河沙

「我相」講「是相 非相 是名實相」;

「人相」也講「是相 非相 是名實相」;

「眾生相」也講「是相 非相 是名實相」;

「壽者相」也講「是相 非相 是名實相」,都是從這三個角度來講。

我常舉例說,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都讀歷史、地理,但是內涵不一樣!

第六 接受供養印

此時「」開始內縮,比較粗的能量會開始回收回來,於色身外圍形成一層金橘色薄薄的膜它是一種壓縮的強烈的保護膜,就等同壓縮檔一樣,那壓縮了之後,就好像穿了一件潛水的緊身衣一樣,這個當下就如同是入了「寂滅」的感覺一樣,你完完全全鬆掉,就是內斂了!所以在那個內斂的過程中,整個過程是很安詳的。這時候就可以接著供養,那「應供」有兩個位階:「羅漢」與「如來」。

「羅漢」他可以應「一般的眾生」,屬於「」的現象

「如來」是應「菩薩」的應供,屬於「」的現象,就是「微細」的。

第七定印

 

釋放出來的能量場,變成是一片金光的現象,而且是綿綿密密的,而且是從海底輪直接通到頂輪上去,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從底下通上去到頂輪,「人」的現象就是運轉「天地」之氣,「天」是「無為」→能仁;「地」是一種「承受」→堪忍,所以這個地方,就等同「釋迦牟尼佛」的現象→就是「能仁」與「堪忍」。

所以到了「第七定印」的,會有「世尊」的證量出現。

從此處來講,就可以說「開眼閉眼盡青山」,

因為這個當下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常常講「也無煩惱也無憂」!

第八定印 說法印

你接受「法」的供養之後,會產生一個現象,就是我們常常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現象,就是「大悲如幻三昧」。這個時候你從「心輪」散發出來的能量會有一種「清淨」的感覺,然後緩緩的散出去,就是一種慈悲度化的現象,那個時候就是「眾生所求皆得圓滿」。

第八定印 說法印,是誰在說法?是「世尊」的「報身」→「大日如來」。

所以前面是屬於「應化身」,這個地方是屬於「報身」,接著最後「第九合掌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進入「法身」。

進入「法身」之後,法身是「無相」,所以基本上來講,你是一片清淨,湛然光明的現象!這個當下你要坐多久就坐多久了。

第九合掌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散掌  嗡阿吽 娑哈

此刻,天好像亮了! 

第一三五定印,氣是往外擴散的,氣是越來越強。

第七定印,氣是往內收縮的,是天地人三才合一。

慈悲喜捨是四禪的晉階關鍵。

初禪以六根的覺受為出發點,雖然書中所論僅及身之八觸甚而十六觸,

但六根之色、聲、香、味、觸、法皆如是修。

二禪淨信能入佛知見,此淨信即是離相,離四相,離六相,離諸相。

三禪以慈、悲、喜之無量心,入於虛空法界,慈悲為運轉之機,為功德之化。

四禪捨為保任,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後記:今天是二月二十八日   是和平紀念日 

      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  

      澎湖的元宵節有傳統的肪片龜(富貴平安)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3810354

 回應文章

四月
悲智雙運氣之運行
2010/02/28 13:18

與來訪法師對流悲智雙運之身心覺受(20080806)

http://blog.udn.com/omhon/211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