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將台灣經濟推下懸崖 - 何偉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何偉的部落格
作家:何偉
文章分類
    Top
    是誰將台灣經濟推下懸崖
    2014/11/18 09:29:13
    瀏覽:683
    迴響:8
    推薦:29
    引用0

     

    一、前言

    北京APEC最大贏家是南韓,因為中韓FTA即將啟動,由於對台灣將造成新台幣6500億元的損失,台灣已成最大輸家,但不知天高地厚的部分民進黨反而說是誇大受損,難道一定要弄到台灣亡國才相信嗎?很明顯的,服貿、貨貿一直卡住是台灣人民與藍綠政黨全輸的惡夢。最近幾天,包括台灣鸿海董事長郭台銘及各大工商團體都呼籲“立法院”早日通過服貿,降低中韓FTA沖擊,却被認為替國民黨助選,台灣非理性的氣氛最終就是毀國。如果台灣經濟繼續更壞,工作機會將更少,中韓FTA生效后,台灣已無法避免將面臨史上最大的企業出走潮。在李登輝“戒急用忍”時代,大批台商出走到中國大陸設廠,這一波如果没有兩岸服貿、貨貿來抵擋中韓FTA簽後掀起的巨浪,除了企業出走外,最顯著的趨勢將是受薪階級的外移。台灣企業大佬預測,中韓FTA之后台灣勞工薪水可能從22K降到15K,目前中國大陸大城市工資已超過台灣,年輕人赴中國大陸創業、求職現象肯定愈來愈多,台灣若不要服貿、貨貿無疑是剝奪了自己的機會。尤其是民進黨地方執政的南台灣,藍領比白領多,經濟與就業機會原本就比北部差,一旦中韓FTA產生影響,南台灣會更慘。

    媒體報導郭台銘忍不住撂出重話說“根本不會考慮投資台灣”,他強調,“如果我是外國人,我不會投資台灣;如果我是台灣人,我會縮減在台的營運規模”。郭台銘接受陳文茜專訪時提到台灣的3大優勢及3大劣勢,優勢是“人才、法治及社会安定”、“科技基礎扎實”、“與大陸同文同種”。劣勢是“用政治思考經濟問題”、“缺乏強有力的政府”、“兩岸互信程度在退步”,而這3大劣勢把台灣原有3大優勢抵銷了。郭台銘說,台灣市場太小,要發展技術、要培育人才,絕對需要以大陸市場為腹地,“全球都在要,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政治應為經濟服務,但台灣情况相反,政治反而成經濟發展的絆脚石。

     

    二、中國大陸市場各國搶破頭

    依據以色列外交事務網429文章,原題:『令我震撼的10天中國之行』,在現代中國度過的10天,令人震撼。被美國自豪稱為“大蘋果”的紐約有800萬人口,但在中國有8座類似的大城市:廣州有1300萬、北京有1800萬、上海有2300萬。中國有20座規模類似洛杉磯的城市,近50座城市與費城不相上下。這些城市都出乎你的想象,甚至現代化的北京也有古色古香的湖濱社區,上海則像更恢宏的芝加哥,過去4年來這座城市的空中輪廓直上雲霄,讓人恍惚置身法國。10年前中國大陸的服務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如今大城市裡滿街林立的精品及連鎖餐飲店,成了大陸內需市場龐大全球爭相搶進的證明。在中國所有大城市中都能看到推銷歐洲名牌的巨型廣告,與紐約市中心的廣告展示著同樣優雅的歐洲風情。中國消費者喜歡麥當勞、肯德基及星巴克,但同世界其他地區一樣,有關格調的概念源自歐陸。

    中國人對迅猛發展的國家充滿信心,當地建築工程周末也不停工。走過的中國各地,有著和煦陽光般的安詳氛圍,北京、上海、廣州街頭,高檔化妝品專櫃近年來一家一家地開,捨得花大錢買化妝品裝扮自己的大陸女性,始終不缺。媒體報導Sephora中國區市場副總裁周海茵表示,2012年,大陸彩妝市場的總營業額,已經超過人民幣300億元(新台幣約1460億元)。10年來,不論名牌化妝品,還是名牌服飾、皮包、女鞋,幾乎如潮水般地搶進大陸,專賣店一家家地開,發表會一場場地辦。台灣的金融業最能體會大陸內需及金融市場成長,而台灣卻望而興嘆的滋味。10年過去,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更已躋身全球前10大銀行,早已不將台資銀行放在眼裡。如果,當時政府開放台資銀行入股四大行,或是直接登陸設分行,「現在早就賺翻了」。學運時雞排妹說她不要賺中國人的錢實在無知,台灣的競爭力一直衰退,美國及日本市廠節節敗退被南韓超越,最大的順差是來自中國大陸市場,不賺大陸錢年輕人恐怕難逃低薪夢魘!

     

    三、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美國自1872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此前很多經濟體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但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今年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計劃(ICP)最新發布的ICP2011報告涵蓋了全球199個經濟體,作為最權威的對貨幣在不同國家購買力的評估報告,ICP報告經常被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很多公共或私人機構採用。ICP研究結果顯示,2011年中國GDP占全球GDP14.9%,美國的GDP占全球GDP17.1%,由此中國GDP達到了美國GDP87%。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1年到2014年期間,中國經濟規模將增長24%,而美國僅增長7.6%。據此,中國經濟規模有可能今年超越美國。ICP2011報告指出,購買力平價法是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被認可為比較經濟規模的最佳方法,比使用變動的匯率更為理想,因為匯率很少能反映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成本。用購買力平價法的ICP2011報告可以說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霸主已超過一個世紀,中國取代美國將是一個信號,顯示全球政治經濟中心由西方到東方的快速轉變。對廣大中國人來說,成為第一意味著粉碎了西方兩個世紀的羞辱,證明了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優於美歐的民主自由市場系統。而美國丢掉了第一的位置象征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下降。

     

    四、執政黨要從前瞻性、宏觀性及務實性三方面與民眾溝通,說明服貿的重要性

    ()  前瞻性

    由於中國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將其作為優先推動簽署經濟協議的對象,是為了跟其他國家競爭必須採取的經貿策略,而兩岸經濟協議就是「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整體戰略下的政策作為之一,是為了因應區域經濟整合的大趨勢,以及避免台灣在亞洲乃至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中被邊緣化。如果中韓FTA它的簽署要快過我們的,不管是服貿或者是貨貿協定的話,那我覺得我們在中國,市場的一個市占率,可能會受到非常非常嚴重的一個威脅。台灣服貿爭議難解,將影響國際信用,讓台灣在國際經貿談判上添加更多變數。兩岸經濟協議簽署後,政府已持續積極與世界各國洽簽FTA,將藉兩岸經濟協議作為敲門磚,加速台灣與國際經濟接軌,帶領台灣經濟邁向世界市場,也讓各國更有積極意願與我們洽簽FTA。整體而言,兩岸經濟協議能夠加速台灣經濟與國際市場的連結,有助於將台灣打造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以塑造吸引外商來台及台商回台投資的經濟環境,才能實現發展台灣成為跨國企業的亞太區域營運中心,台商的全球營運總部的目標。

    ()宏觀性

    服貿協議在台灣被說成十惡不赦,不只親中賣台還害人民失業沒飯吃,當然很多政客因政製私利,歪曲事實、製造騙人的懶人包誤導視聽才造成推波助瀾的反服貿風潮,民進黨已從太陽花學運攫取重大政治利益,應該誠實的面對經濟問題,把台灣搞垮只會加速大陸統一!以南韓為例,南韓的人均所得比台灣多四千美元,各項經濟指標均大勝台灣應足為台灣凱模,當台灣反對服貿時,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的第12FTA刻正與加拿大談成。二相比較就知道民進黨在說謊,反服貿顯然是錯誤的方向。南韓的經濟發展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脫胎換骨,如浴火鳳凰般地迅速崛起。近幾年,台灣的經濟無論在進出口貿易、GDP產值及平均每人GDP、薪資水準均不及韓國。南韓2012年已躍升為全球第七個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二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人的國家,正式成為「20-50俱樂部」的成員,其經濟發展的成就被喻為「漢江奇蹟再現」。目前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第四輪談判刻正進行。三國的GDP加總占全球GDP總量近百分之二十、人口規模為15億。一旦中日韓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僅其經濟規模將僅次於歐盟和北美。對台灣在大陸的出口貿易更形成巨大的威脅。屆時誰還把台灣放在眼裡?國際知名競爭力評比機構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指出台灣競爭力已被長期的政黨惡鬥搞垮了。中韓FTA為韓國目前最優先推動之FTA,韓國不但不懼怕對中國大陸開放市場,反而將中韓FTA視為推動自由化及制度改革的推手。中韓FTA起步雖較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晚,但進度已不輸ECFA,而且中韓FTA是採一次到位的方式,有可能在2014年完成談判甚至生效。若中韓FTA早於ECFA生效,不但ECFA早期收穫效果會被侵蝕,台灣其他產品將面臨更嚴酷的競爭。台灣除了需致力提升出口競爭力外,加速完成ECFA談判取得先機更是重要。中韓FTA到位後,韓國將是全世界第一個與中國大陸、東協、美國及歐盟完成FTA的國家,將成為東亞甚至世界FTA的軸心;而上述地區約占台灣出口四分之三,台灣所承受之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務實性

    服貿協議的延宕,更會影響到台灣與其他國家建構FTA。過去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推動FTA只能在邦交國打轉。在兩岸關係和緩下,一些非邦交國願意考慮與台灣洽簽FTA,台星FTA與台紐FTA就是最好的例證。若服貿協議遲未通過,貨品貿易協議也懸而未定,ECFA進度受阻,此會增加各國對與台灣洽簽FTA之疑慮,台灣在FTA道路上將會更難行。雖然服貿協議並不保證台灣可以在中國大陸毫無困難地開疆闢土,但是確保台灣開拓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有效途徑。服貿協議自去年六月簽署後,迄今已有九個月,台灣開拓中國大陸市場先機也在流失當中。在此期間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非常快速。TPP在日本加入後,已擴充至十二國,很有可能在今年到位。特別是韓國也已完成加入TPP的諮商準備;中韓FTA也已談判達成,另外RCEP也有一定程度的進展,對於台灣的壓力更大。台灣未來若仍陷入服貿協議的泥沼中,所浪費的不僅是時間而已,更喪失了其他國家對於台灣推動自由化的決心與法制完備的信心。

     

    五、錯誤的鎖國經濟觀念

        20005月陳水扁上臺後,在兩岸經貿交流上延用“戒急用忍”政策,然而“戒急用忍”政策事實上並未能挽救台灣經濟。投資者對台灣信心嚴重不足而紛紛出走,台灣的製造業高不成低不就,連最後的中階製造市場都因被中國從技術上趕超而被攔腰斬斷。反觀韓國除了中階技術領先台灣外,也已經具有打入高階製造的實力,台灣由出口到世界各國變成集中出國中國,這是出口結構的改變,而不是台灣出口競爭力變強。曾幾何時,台灣經濟一度傲視全球,被廣泛地譽稱為亞洲“四小龍”。然而,民進黨上臺後,台灣經濟形勢卻迅速惡化,外貿大幅衰退,工業生産急轉直下,經濟增長率屢創歷史新低,失業率更是節節攀升,股價指數持續大跌,金融危機陰影揮之不去。總而言之,如今的台灣經濟是實實在在地深陷泥潭。台灣經濟何以如此迅速惡化?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這其中外部因素、內部因素、經濟因素、非經濟因素、結構性因素、政策性因素都有,但是最為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民進黨上臺執政後,意識形態掛帥,導致島內政局動蕩,兩岸關係前景不明;財經政策不明,導致股市大跌,民眾信心受挫,進一步扼殺了台灣經濟的活力與生機,從而最終加深了台灣經濟的惡化。

         信心不足或信心危機,是台灣經濟形勢迅速惡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信心危機對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股市與匯市上。核四停建將更加惡化! 信心危機來自政局的動蕩與兩岸關係前景的不明。台灣各種政治、社會矛盾激化,朝野鬥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兩岸關係前景不明,是造成台灣民眾信心危機的另一主因。民進黨缺乏財經方面的專業人士,又以意識形態挂帥,利用學運造成國民黨施政困難,宣佈停建“核四”電廠,不僅引發一場影響深遠的政治風暴,而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惡化了投資環境,加大了島內外企業對經濟政策的疑慮,嚴重挫傷了台灣經濟的銳氣。反對服貿不僅影響了兩岸經貿的雙向、直接往來,也讓外商對台灣失去信心,對臺投資下降,嚴重挫傷了台灣企業的積極性,削弱了台灣企業的競爭力,扼殺了台灣經濟的生機與出路。 民進黨若不能改善兩岸關係,不正視兩岸經貿往來,台灣經濟發展前途堪憂,很可能會走上一條長期衰退之路。

     

     

    回應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8) :
    8樓. 努力努力再努力
    2014/12/15 11:45
    當旅遊島吧

    旅遊也輸韓日!

    何偉2014/12/15 17:56回覆
    7樓. 徐百川
    2014/11/19 21:03
    是!是!盡人事聽天命。
    謝謝! 何偉2014/11/19 21:43回覆
    6樓. 玉米蘋果
    2014/11/19 20:58

     句句到位直指核心

     寫得真好,所以一定要「讚」一個。

     其實嚴格說起來其中的「因果與取捨之道」也算簡明易懂,

     那麼多深具國際觀的博士群,平日論起大是大非來盡現辯才無礙,

     怎麼就在與民眾溝通的政策導引上,卻顯得拙於態度與言詞呢?

     會是群起追求垂拱而治的盛名嗎?

    亂世待明君 何偉2014/11/19 21:42回覆
    5樓. 徐百川
    2014/11/19 01:53

    綠營仇中反華,政爭惡鬥已到了飲鴆止渴的地步。

    台灣已經回天乏術,以平常心視之,黃鶴樓上看翻船吧!

    自己的國家能不救嗎?

    何偉2014/11/19 08:19回覆
    4樓. 超級不爽
    2014/11/18 21:21

    哦???~~~

    所以馬英九都沒責任???

    現在都推到王金平頭上???

    王金平不分區第一名是哪個黨主席提名的?

    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

    馬英九突然就在王金平背後捅一刀

    然後還要王金平讓您服貿過哦???

    馬英九還有臉要求王金平以德報怨???

    台灣和韓國的差距怎麼越來越大???

    因為台灣選出馬英九(6年)

    韓國選出李明博(5年)

    就是這樣!

    你的邏輯就是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當了6年總統,政不通人不和的馬英九好無辜好可憐,都沒錯都不用負責???

    台灣經濟為何江河日下,人民日子不好過?

    因為你們溺愛馬英九啊!

     

    我也不爽!立法院朝野協商坐地分贓,卡住服貿,經濟無望,全民遭殃,拖垮台灣全去北大荒! 何偉2014/11/18 21:55回覆
    3樓. 超級不爽
    2014/11/18 17:56

    馬英九不是做6年了????

    平均GDP,失業率,國民所得,政府負債,物價,房價,痛苦指數.........每一樣數據都輸阿扁

    那你還在這邊噴口水說別人不對你們才對?

    一邊說阿扁鎖國一邊說企業跑去中國投資,這邏輯好錯亂

    台灣是民主國家要怎麼鎖國???

    照理說

    馬英九做6年了

    633的目標應該已經越來越接近了不是嗎???

    你們怎麼還在罵前朝???

    誰意識形態掛帥????

    民進黨控制立法院讓服貿不過您不知嗎?馬毀在王金平手上,立法院開議期間,在綠營立委杯葛下,行政院長江宜樺未能上台報告,陪同備詢的官員也枯坐一整天,立法院天天空轉,台灣的媒體及有正義感的民眾也已是非不分未能譴責,柯王關說案的源頭是柯建銘有案在身,託王金平關說,監聽柯建銘經法院合准,關說事證確鑿,王金平的權力來自國民黨的不分區委員,王金平違反黨紀遭革除黨籍亦合情合法,卻被三個是非不非女法官攪亂政局,造成犯法關說者老神在在,力圖改革者千夫責罵,台灣的民主是黑白不分的假民主已非常明顯!

    事實上王金平和柯建銘二人共治立法院已很多年了!王院長配合民進黨暴力堅持不動用警察權維持議場秩序,造成民進黨胡作非為讓國民黨根本無法施政,最後經濟衰敗全民糟殃,再將責任推給執政黨,立法院本來就是實施民議表決的地方,只要回歸法治和秩序,民進黨以往癱瘓立院議事、焦土抗爭的那套把戲就不管用了!面對立院秩序的重建就是要找一個不吃裏扒外、不會出賣國民黨並且敢用警察權的院長。資深無用,要對國家作有益的事才能說服大眾,王金平玩的朝野協商事實上就是就地分贓及利益交換,多年來執政黨多數立委常被在野黨少數立委挾持,證實台灣的民主政治是變態的,真正的民主政治是以民眾福祇為依歸,在野在朝各抒己見,意見不合以表決方式,少數服從多數,數人頭而不是打人頭,像目前立院的亂象動輒霸佔主席台阻撓議事進行應已違反民主議事程序,若立法院長不能動用警察權維持秩序,執政黨應果斷更換立法院院,不可再和稀泥!媒體更應將立法院內的亂象放大檢視,讓真相公諸於民眾,以客觀的開會數據及意見主張,加上實際的錄影存證,把鬼混不盡職利委及瀆職不用警察權維持議事秩序的院長糾出,讓人民判決是非。

    立法院會上演表決大戰本來就是民主政治常態,民進黨席次少若不是對國家有利只是虛耗本來就該遭否決,若是對國家有利的法案被國民黨封殺亦可訴諸媒體及民眾,以民進黨文宣能量之強也不是難事,立法院有秩序後自然效率會高,人民應該額手稱慶怎會抱怨呢?立委諸公領人民薪水,卻不好好辦事,老是無法在正常法定集會期間推動修法,動輒以加開臨時會處理法案,還將此「特例」變成「慣例」。相關改革法案總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在野黨及執政黨從未把立法當回事,只顧著算計背後政治利弊得失,把把議場當秀場,可謂「朝野交相賊」,台灣經濟不行,朝野立委還坐領乾薪,放任議事虛耗空轉、一事無成,浪費納稅人血汗錢,這樣的國會叫人民有何期待?所以若不守法的民進黨立委繼續霸佔主席台不遵守議事規則而立法院長又不動用警察權時,執政的國民黨應果斷自力救濟,由多數執政黨立委組自救會另推派主席調派警力維持秩序,行政院有資源可配合調派警力,以前阿扁執政時行政院有所謂『抵抗權』,現在只是依法維持秩序有何不可?

     

    何偉2014/11/18 18:33回覆
    2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2014/11/18 14:54
    台灣

    有人高舉反共的大字報,自以為義,其實是陷台灣於孤苦的深淵。

    島民的眼光如何治國?

    連小日本安倍為了不要自絕於亞太,也要勉為其難求見習近平。再不願意也有必須低頭的時候。

    中國大陸把台灣當成一家人,台灣還要怎麼樣呢?


    所言甚是!

    何偉2014/11/18 15:48回覆
    1樓. 星際訪客
    2014/11/18 13:11

    此時此刻...當下中國經濟起飛的同時不搭上線...機會將消逝......嘆!

    當市場的路鋪好...再起爐灶的火...經濟自然就起來了!

    這樣淺顯的道理人人都懂...就民進黨刻意阻止台灣的發展!

    所言甚是!

    何偉2014/11/18 15: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