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年會有盡—遣僕
2017/08/15 05:39:51瀏覽1887|回應0|推薦116

http://qingdafangxing.com/viewSpot.php?id=44596 姚瑩安徽桐城故居

黄山書社出版《康輶纪行》 http://www.guoxue.com/?p=8579 

黄山書社出版《東槎紀略》http://www.guoxue.com/?p=8579 

百年會有盡—遣僕

 

遣僕    —姚瑩

 

仕宦誰最懽。家人及奴婢。豈惟飽暖求,亦有輕肥喜。

爾崑亦胡為,相從乃異是。家本滄海東,生無便捷技。

從余困鞍馬,親見軍中事。南北討亂民,防夷築烽壘。

海氛幾年靖,幸未亡一矢。扶病治軍書,中夜輒數起。

兇夷既受縛,觳觫若羊豕。海外全境完,大吏或怒視。

時事局已成,孤臣志則已。喘息曾未蘇,鞶帶遂三褫。

檻車實顛沛,囚服敢言恥。獄成幸免戍,入蜀更奉使。

冰山與雪窖,負痛入骨髓。已覺脛無毛,數見呼庚癸。

惟爾實相從,艱難僅不死。前後幾十年,辛勤未一弛。

旦夕遭呵罵,或未免鞭箠。面無色怨嗟,背亦無訾毀。

貴賤常異交,安危不同理。翟公門上書,今古慨同軌。

惟爾以拙誠,一意相終始。我髮已全白,爾歲未三紀

蓬州始安居,酬賞尚有俟。病罷我則歸,豢養今已矣。

負爾非一端,患難徒相倚。爾望本不奢,聊以勸義士。

相知有胡公,清峻善臧否。許爾入廡下,安寘及妻子。

勉事新主人,貞勤當自矢。長言述爾事,歲月易流駛。

百年會有盡,臣僕咸視此

 

【作者】

姚瑩(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號幸翁,安徽桐城人。從祖姚鼐,為桐城派古文主要創始人。嘉慶12年(1807)中舉,次年為進士。嘉慶24年(1819)春,調任臺灣知縣。道光元年(1821)任噶瑪蘭通判,改築仰山書院,鼓勵開墾,興利除弊,深得士民心。道光17年(1837),再度來臺,授臺灣兵備道,賞加按察使銜。22年(1842),英艦再犯淡水、大安港,姚瑩引敵艦入土地公港,伏兵奮力攻擊,大挫英軍,受封雲騎車尉,進二品銜;然因清廷與英軍之役不利,被迫投降簽訂《南京條約》,姚瑩因而遭革職入獄。後因輿論壓力被放,但仍貶謫川、藏。咸豐朝再受重用,擢為廣西、湖南按察使。後因辦糧臺,隨太平軍至湖南,病死軍中。著有《中復堂全集》。—以上節錄自《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

**

【語譯】

官宦人家裏,誰最開心呢?那是家人和奴婢吧!因為不止求得吃飽穿暖,還有裘輕馬肥的富貴。

僕人戴崑又為了什麼呢?跟隨我多年,卻不是如此,從來不曾顯貴;老家本來在大海之東的臺灣,沒有特殊賺錢的技能。

他一直跟從我過騎馬戰鬥的生活,親眼見到軍中發生的種種事故;四處征討亂民,平定亂事,構築壁壘,防禦外人進犯。

內,英軍侵擾臺灣沿海,幸好海防嚴密,守住臺灣,一支箭也未曾損失。有時我帶病工作,半夜起牀好幾次。

進犯臺灣所擄獲的兇蠻英軍戰俘,如受驚嚇的豬羊一般恐懼而顫抖。海外防務完備,而朝廷某些官員卻極為不悅。

時局已成,盡己心力的孤臣從未歇息喘氣,又因此事被以「冒功」革職,入獄、出獄、返桐城、入蜀、兩次出使西藏。

坐在囚車中,顛顛簸簸。身穿囚服還能說什麼。出獄後,幸而不必防守邊疆,奉新命入蜀。

天寒,處於冰山與雪窖中,痛入骨髓。路途奔走,多次缺糧,備極辛勞。

只有你始終跟隨,歷盡艱難,僅存一口氣。前後幾十年,辛勤不改,不曾鬆懈。

早晚被呵斥,有時難免受鞭打責罰。面容不露埋怨嗟嘆之色,背後也不批評詆毀。

貴賤安危,境況更易,真情畢現。漢文帝時擔任廷尉的翟公,在門上書寫感慨,不分今古,心境是一樣的。

一路走來,只有你一心一意、有始有終以忠誠相伴。如今我六十二,頭髮已全白,你戴崑不滿三十六歲,正值壯年

在蓬州建書院,才安居下來,酬賞之事有待辦理。教育事業告一段落,貧病交迫,我就要回去了。

對你的虧欠,不止一方面,更在患難時互相依靠。你的希求本不過分,我姑且勸勸如你這般的忠義之士。

我的知交,任職川北道觀察的胡興仁,明辨是非、賞罰分明,答應收納你於府中,並安置你的親屬妻子。

我勉勵你為新主人做事,自誓堅貞勤勞。我在此述説你的事,回想起來,時間過得真快呀!

百年緣會總有結束之日,我們主僕擁有的是曾經共患難的回憶,特別是臺灣之獄的經歷,終生難忘啊!

此詩為五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肆冊。詩前序云:「親見余數平南北路之亂,及英夷犯臺,籌防十七海口,擒斬黑白諸夷事」。提及姚瑩僕人戴崑陪伴他經歷清嘉慶24年(1819)至道光23年(1843)十餘年之間臺灣的安內攘外事件。道光18-23年(1838-1843)五年間,英軍屢犯閩浙沿海,唯獨五犯臺灣皆遭挫敗,清廷大為激賞。雖有戰功,卻因「南京和議」簽訂,牽連獲罪,被彈劾免職入獄。姚瑩身為臺灣地方官,力戰保臺,成果昭然,盡職無憾,本該褒揚,反而引起內地大吏如反姚瑩的耆英、穆彰阿、伊里布、怡良的嫉恨;姚瑩善戰,也相對顯出沿海守土失利的官吏無能無顏,以致矛頭對準他,攻擊、貶抑、嫁禍、設法羅織入罪。故有「海外全境完,大吏或怒視。時事局已成,孤臣志則已」之冤屈長嘆。中央明知實情,但畏懼英人恐嚇報復,仍將姚瑩貶官治罪。忠臣忍辱受罰,一片赤心,點滴辛酸勞苦,惟有忠僕戴崑一路隨從,親眼看見、親身經歷,最是深切明瞭。

這首長詩記錄姚瑩大半生重要的經歷,包括臺灣、川藏等地的宦途波瀾艱辛,「前後幾十年,辛勤未一弛」,推測忠僕戴崑大概少年時期即入姚家長久工作,本性質樸善良,隨主奔波受苦,忍功超強。所有悲歡,看在眼裏,一切經歷,感同身受。主人年老,加以病疲欲歸,家境不豐,想為僕人另謀出路,安排至可信賴的知交府第繼續服務。「負爾非一端,患難徒相倚」,臨別仍致歉意,思及以往患難與共、互相依靠,情分不淺,時光匆匆,不勝感慨。今日勉勵貞勤以事新主。「百年會有盡,臣僕咸視此」,終於相別,多麼感傷!

我們看到忠良無怨的僕人和敦厚愛民的主人,以及一生一世正直奉獻、不計榮辱得失的愛國典範。那真誠無私的偉大情懷,在在催人落淚!

鴉片戰爭後,姚瑩守衛臺灣,積極封港、巡防。 治軍簡而嚴,究其大端,不責苛細」,令出必行。領導軍民英勇抵抗英軍侵略,五戰皆捷,堪稱名軍事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抗擊外侮鮮有的輝煌戰績!

英國政府藉口所謂「殺俘事件」要挾清政府,謊稱俘虜是難民,遇颱風漂至臺灣,卻被鎮道當作官兵殺害,冒功請賞。 英國公使堅決要將鎮去官正法 」姚瑩義正辭嚴提出證據駁斥捏造的謊言,但依舊含冤下獄,主戰派愛國人士和臺灣人民憤怒不平。清吏赴臺逮捕姚瑩等人,精兵數千抗議阻擋,士民千百群起匍伏於官府,申訴者眾。及至下獄,輿論嘩然,爭相請願陳情援救。隨即貶官四川,出冰雪西藏,最後擢為廣西、湖南按察使,病逝軍中。

姚瑩是我近年來閲讀臺灣古典詩而發現最值得敬佩的人。他文才武略樣樣精通,最難能的是品格清高,處逆境不改其志,多次因功獲罪,遭誣入獄或貶官,仍不忘憂國。他的胸襟寬大,思想先進。只盡心付出,但求無愧。認為既以君子自許,若遭人喚作禽獸,實天大恥辱。因此一生注重修身,嚴於律己。即使因功受誣入獄貶官邊陲僻地,仍把握時機以博學勤勞的精神,而能「處之如恬,途中誦讀吟詠不輟」。更考察環境、人文地貌政經現況,探究西洋各國情勢及諸教源流,繪圖並文字記錄,發表經世致用的禦敵建設言論,著述成果頗具史料輿圖文獻價值的有《康輶紀行》15卷,並附圖一卷,提醒國人要學自然科技,深植國力,明瞭他國狀況,抵抗西方侵略。《 康輶紀行 》是中國近代新思想啟蒙的先驅,此外還有研究臺灣歷史地理的早期著作《東槎紀略》。

姚瑩的風骨崇高、氣魄宏偉、為官清廉。 在臺三度任職,停留十年。 生活儉樸,兩袖清風,不時捐款賑災、興學。 在臺任縣解職回程中,父歿於鹿耳門 ,先抵福州,原擬謀其父靈櫬及親屬返桐城」,「以貧困不能成行」,由剛調任閩浙總督友人趙慎畛適助其歸櫬。

平日姚瑩留意民生疾苦,排難解紛,平亂安民,救急輸義…。他以身作則、體察民情、深得民心。福建巡撫劉鴻翱讚美姚瑩在臺政績,曰:「經濟根於學問,正直而能通達,討逆平叛,功績昭著,洵海外之保障」。離臺時,軍民夾道跪拜二十餘里。凡此種種,真實感人,令人低回讚嘆!

總結一代奇才、民族英雄姚瑩:

文武全能,品德優秀。有情有義,清廉自守。學識淵博,涉獵百科。整軍得力,戰功無數。愛民如子,教導體恤。治理有方,政績卓著。百姓蒙恩,感戴莫名。去職之時,夾道跪送。畢生勞碌,奉獻犧牲。鞠躬盡瘁,病故軍中。著作宏富,經世致用。好官如是,生民大幸。如斯完人,幾世難逢!

今日,我們鼓勵民衆深入認識臺灣史、愛護鄉土,更應將典範人物姚瑩的事蹟列入教科書中,引為榜樣;感激先賢的貢獻,尊崇高尚的品格,並仿效其勤懇任事、寬厚待人,培養開闊胸襟,盡己所能,學習不輟,做個坦蕩光明、正直無愧的人!

 

*一篇   介紹姚瑩  得失微官何足問—留別臺中人士

http://blog.udn.com/mmty1223/108369436

** 數年前寫過另一篇有關姚瑩詩之賞析(扶桑枝紅挂朝日--臺灣行)http://blog.udn.com/mmty1223/6652330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10827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