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求必應
2014/03/13 10:12:44瀏覽415|回應0|推薦7

舉凡民間常看到或聽到所謂「有求必應」這四個字,其實要當心。若所求超過常理,即使成功是要負相當大的代價。這就是老人家說的福澤是否厚實到堪受,若不堪受是要以自身或親人抵付。

早期臺灣為農業社會,雞豬鴨鵝等高蛋白質動物為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屬於移動式財產(小甲蟲謔稱:動產),一旦不見了就如同鈔票黃金飛了,雖然有警察派出所,但是警力有限,也無法一下找到。最後只好求助村鄰長或民意代表代尋,聽起來很好笑吧!可這是最真切的事情,再來就是到附近大小廟祈求早日找到失物。當時的小廟就如同現在的7-11,隨處可見,日人覺得荒謬,國民政府來台時也覺得迷信。但是若切身處地設想,早期臺灣民眾是很孤獨的,渡過黑水溝,開墾臺灣,最後只有求助那一尊小小的木雕像神明,還有祖先牌位,每日祈禱對話堅強自己。問題無法解決時,甚而去求助不同的廟宇。

神明被立像我認為其實是一個價值觀的建立,是這位神明他在世時某個人格特質被尊敬的。藉由宗教祭祀拜拜,教化人民。這或許是古老的教化方式,以祭典方式被記憶與傳承。

時代的更迭,或許我們應該看到廟宇就思考幾千年前漢人為建立秩序的另一個方式吧。

有求必應,這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語詞。應,回應。善應or 惡應都是應,端看人們的內心與intention.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ttlebeetle&aid=1169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