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米開朗基羅的第一幅畫作
2018/02/01 01:01:50瀏覽2438|回應1|推薦48
  • 米開朗基羅的第一幅畫作

德州福和市的金貝爾美術館 (Kimbell Art Museum) 在美國南方遠近馳名,我因住在達拉斯郊區,得地利之便曾多次前去看展。美術館建築物由知名建築師路易斯康 (Louis Kahn) 所設計,銀色光線穿過高聳的拱形天花板是此館為世人稱頌的特色之一。但引起我的興趣的,並非建築師或建築物本身,而是美術館於 2009 年收藏米開朗基羅的一幅畫作《聖安東尼的折磨》(The Torment of Saint Anthony),這是美國眾多美術館第一次收藏到的米開朗基羅的畫作, 非常難得。 

  • 1213 歲時的畫作

幼年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對上學沒興趣,喜歡臨摹教堂的繪畫,也喜歡和畫家在一起。他的父親便送他到吉朗達歐 Domenico Ghirlandaio)畫室做學徒,接受早期的畫家培訓。在畫室的眾多學徒中,毫無疑問的,最著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此畫繪於西元 1487-1488 年間,那時米開朗基羅年僅十二或十三歲。這幅蛋彩畫作並不大,只有 18.5 英寸 x 13.25 英寸,是源自馬丁· 史高爾 (Martin Schongauer) 的版畫《聖安東尼的誘惑》, (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見下圖)。聖安東尼在整幅畫的中間,穿著一個僧侶的斗篷,束腰帶上掛著書,有角有翼的惡魔圍繞聖安東尼,把他固定在半空中。年輕的米開朗基羅一定非常欣賞複雜姿勢中巧妙安排的怪物,和這個主題產生了共鳴。

  • 畫作與原始版畫的比較

高爾的版畫除了一座小山/岩石之外,沒有真實的背景,賞畫者的視線直接落在聖安東尼周圍的惡魔身上。而米開朗基羅使用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描繪了一個綠意盎然的山區和一艘帆船在水中的鄉村環境,使這幅畫看起來更加出色。他在聖安東尼的頭上增加了一個光環,這在原始版本中並不存在。米開朗基羅以史高爾的印刷品作模型,改進了形狀和形式,並對翅膀、四肢和斗篷的輪廓進行了改動。存在這兩件藝術品之間少數但重要的差異,足以證明米開朗基羅的《聖安東尼的折磨》不是史高爾《聖安東尼的誘惑》的複製品,是一個真正的藝術作品。

  • 魚市場觀摩

據紐約時報報導,米開朗基羅的前學生兼傳記作家 Ascanio Condivi 透露,米開朗基羅還參觀了一個魚市場,以便更詳細地描繪出假想生物。並做了一些修改,給怪物更多的動物般的特徵,特別是在其中一個添加魚鱗,也簡化了聖安東尼,去掉皺紋使他的臉上有較平靜的表情。與米開朗基羅的版本相比,原畫的惡魔看起來更加憤怒,聖安東尼看起來更像在原始版畫中受到的折磨,考慮到米開朗基羅只有十二歲,這樣的改變也是可以理解的。

  • 米開朗基羅特有用

2008年一位藝術品經銷商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近兩百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作,帶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進行清理及鑑定。這幅作品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長年積聚的灰塵污垢掩蓋了原有色澤,大都會保護部門的專家通過X光和遠紅外線技術做進一步檢查,能夠看到在最終版本之前的筆觸。高科技的清理已經改變了繪畫,對創作手法給予更精確的評估。值得注意的是畫上的顏色組合,尤其是蘋果綠和薰衣草色,是米開朗基羅特有的用色,與日後在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 的壁畫所使用的顏色一致。

  • 交叉線條的加強陰影法

交叉線條的加強陰影法 (emphatic cross-hatching) 是另一個重點,這種畫法是他在吉朗達歐畫室做學徒時,從保存至今的素描作品中可看到,一條一條有秩序的細線,不斷交疊、交叉,構成明暗對比光影,強調量體的渾厚深沉力量,是米氏美學最重要的基礎來源。從這種風格特徵上,確定這幅畫是米開 朗基羅的作品。一旦確定了,金貝爾美術館很快就決定收購,成為永久館藏。

  • 米氏的典型技巧 ~ 雕琢、刮擦及浮雕的特殊技巧

其中至關重要的是,雕琢、刮擦及浮雕的特殊技巧都被認為是米氏的典型技巧,並被用在 他在倫敦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的兩幅作品的證據,《聖母子與聖約翰和天使》(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 and Angel),以及《埋葬》(the Entombment) 米氏在微小細節極其強調完美輪廓,是一點都不誇張的說法。

  • 兩次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公開展出

此畫曾兩次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公開售票展出,第一次於 2009 6 月,以米開朗基羅的 第一幅畫作為名(Michelangelos First Painting),展期 3 個月。大都會網站中並有 13 幅細部放大解說圖 (見以下第一個鏈接)

第二次的公開展出是在 201711月,以《Michelangelo Divine Craftman & Design》為名,展期三個月,此畫被列為重點品。該展覽是從美國及歐洲50個公共和私人藏品精選,僅素描就有133 件,還有3 件大理石雕塑,木製教堂拱形建築模型,以及梵蒂岡一幅巨幅壁畫,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展出。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09/michelangelo/photo-gallery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17/michelangelo/exhibition-object-highlights

  • 結語

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通才,集雕刻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於一身,因為崇敬但丁,他寫了300多首14行詩。容我在文末引用米開朗基羅的一首詩做結尾。

藝術家的工作

夫人,什麼是某些人長期勞作的結晶?   

為什麼用粗石雕成的形象,   

比它創造者的壽命更長,   

而曾幾何時,藝術家卻化為灰燼?   

什麼事都有它的成因;   

藝術戰勝自然,顯得更加輝煌。   

我致力於雕塑,對此心裡雪亮:   

藝術超越時間和死亡,萬古常青。   

因此我能使我們倆不朽,   

努力使你的臉和我追求的一模一樣,   

不管用的是石塊,還是色彩。   

過了千百年之後,   

人們看到的是你的美麗和我的憂傷,   

--我沒有辜負對你的熱愛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risleeus&aid=109977281

 回應文章

lil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2/23 08:44

非常喜歡你的結尾,很完美的結尾!

謝謝。

書舫(irisleeus) 於 2018-02-24 00:31 回覆:
非常感謝Lillian的讚美,我也非常喜歡這首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