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紅樓殘夢且圓夢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2016/08/02 15:30:13瀏覽3836|回應0|推薦5

作者:朱玉昌(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人類歷史與文化的必然轉變,多少是因偶然所促成,正如美國數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提出的「蝴蝶效應」。秦末蘄縣偶然一陣大雨,迫使農民陳勝、吳廣為保命而起義,間接促使大秦帝國滅亡;三國關羽守荊州,偶然一場糧倉火警,讓管糧者糜芳、傅士仁求自保,直接促成關羽殞命,進而改寫三國生態,這都是因偶然事件觸發歷史連動的必然反應。

文化同樣隱藏著偶然的潛規則。曹雪芹寫《紅樓夢》,引發後世全球性的「紅學」探索,談的豈止是小說結構與內容,更多的研究是針對成書動機與作者書稿的未竟之憾。

世事難料 淪為殘稿

研究「紅學」者都熟悉,曹雪芹三十歲前就已完成全書的創作,其間共增刪五次,但因何到他四十歲離世的十年間,全書竟不能付梓,留下後四十回由他人續補的迷團。

原因出在曹雪芹曾將原稿借給親友閱讀,未料瘋傳過程,輾轉散失八十回之後的五至六回章節書稿,面對這個突發偶然,曹雪芹卻保持「總會失而復得」,而不肯再行補寫的念頭,樂觀地將書稿悉數交由脂硯齋、畸笏叟編輯、校對、審訂。前八十回,經人不斷謄抄,遂成現今世人讀到的八十回版本。

然而,世事難料,曹雪芹百般算計,算不到痘殤取了他的命,「總會失而復得」的僥倖念頭,終讓後四十回難見天日,也注定《紅樓夢》淪為殘稿的必然命運。

細數近代研究「紅學」的大師,早期如胡適、魯迅、林語堂、張愛玲;近有俞平伯、周汝昌、夏志清;現有余英時、劉心武、白先勇等。其中林語堂仿故事精髓創作了《京華煙雲》。文學家白先勇則將《紅樓夢》視為文學天書,從五、六歲偶然接觸堂姐妹收藏的紅樓煙盒開始,便與書中人物結下不解之緣,憑藉著小說內容思想,在生命不同階段,體悟新層次的人生境界。

白先勇自一九六五年起,獲聘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職,不久,即規畫《紅樓夢》中、英文導讀課程,成為主要授課重點之一。任教三十年後退休,四處講學談的依舊是「紅學」,二○一四年,還應母校台灣大學邀請,回台開設導讀通識課程,可說一輩子沒離開過「紅學」。

課程開設期間,熱烈度益發不可收拾,原本預計一學期的課程,欲罷不能,為求學生學習的完整性,和白先勇版「評說」得以落實文字出版,結果,紮紮實實共開立了三個學期。

有始有終 完整之夢

白先勇在這套心血集結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自序中寫道:「十九世紀以前,放眼世界各國的小說,似乎還沒有一部能超越《紅樓夢》,即使在二十一世紀,在我閱讀的範圍內,要我選擇五本世界最傑出的小說,我一定會包括《紅樓夢》,可能還列在很前面。」由此了解,這套書的問世,正是白先勇長期浸淫「紅學」的價值表述,並提供給讀者在文化上探索的意義。

這套書除了白先勇對作者曹雪芹筆下的敘事手法、文字風格、人物塑造、神話架構、平行對比、對話技巧、象徵隱喻、觀點運用、千里伏筆,展開小說創作的全方位評點及分析外,最精采的是關於後四十回的研究論述,白先勇側重於「小說創作邏輯技巧」、「藝術美學的延展性」兩項指標作為解構工具,深入剖析後四十回,無論就文字風采或藝術純度,絕對不亞於前八十回,甚至多處功力較之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部分,白先勇在書裡解釋,《紅樓夢》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作品,充滿對過去繁華的追念,尤其後半部寫賈府衰落,可以感受作者哀憫之情。因此,前大半部寫賈府昌盛,文字理當華美豔麗,後四十回寫賈府衰敗,文字落寞蕭疏也是符合情節所需,而非功力不逮。

此外,他個人也傾向於愈來愈多「紅學家」所深信的觀點,後四十回續作並非高鶚所寫,而是傳說中曹雪芹消失的原稿再現,只是被程偉元和高鶚蒐集得到,並「細加釐剔,截長補短」重新整編而已。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出版,為紛紜雜沓的紅學世界,再添一樁重量級心得史話,也姑且為眾多「曹迷」們一圓《紅樓夢》有始有終的完整版之夢。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6868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