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春風·煙雨·江南 - 杜牧遣悲懷
2018/04/30 09:58:21瀏覽4694|回應0|推薦4

【漢坊聽詩語】 舊愛新歡‧之三十二

作者:朱玉昌(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釧動釵飛,管弦嘈雜的酒肆門裡走出了一位詩人,詩人撐了把紙傘融進細雨綿綿的秦淮河畔,夜雨春寒,夾岸酒綠燈紅,掩映在河道上煞是好看,對比著日間花團錦簇的錦繡江南,毫不遜色。但詩人已無心戀棧於紙醉金迷的日常,拖著沉甸甸的步履,緩緩行進在絢麗的夜色中。

詩人心想,頹靡已久的大唐,好不容易迎來的「元和中興」,卻似黃粱夢般地煙消雲散,藩鎮跋扈所造就的時局,紛亂得教人無所適從,那曾經恢宏的盛唐氣象,會不會就此踏上六朝金粉的後塵,在浩渺的歷史洪流裡,再添一縷萬劫不復的亡魂。

要解讀一個國家富強與否,透過人民富庶的景況即可判別,其中大眾「娛樂」消費是衡量經濟繁榮的重要指標,而象徵「李唐執政」的興盛,某種程度可著眼於「青樓」與「酒坊」的林立窺視面貌,當整體社會過度縱情於酒色時,潛藏幸福背後的危機會不會尾隨而至,或許,「歷史宿命」已經告誡世人,繁華過盡易入盛極而衰的命運。

雖然詩人年輕時懷抱過滿腔熱血,無懼風險地勇敢直諷大起宮室,廣納聲色的皇帝而寫下〈阿房宮賦〉,為充分暢述藩鎮誤國的見地,昂首揮灑五言長篇〈感懷詩〉,只可惜這一切皆作孤臣無力的枉然,詩人會經常沉溺於「青樓酒坊」,算不算是對現實無奈的一種宣洩?是矛盾!更是諷刺。

不過,詩人腦子是清楚的,此刻的「雨」喚醒了詩人失落的情懷,不必記得是誰說過雨中漫步最富詩意?光是雨散發的善感氛圍,已足夠讓詩人乘著「雨」捉住「詩」遣悲懷的靈感而完成一幅心靈的畫卷,詩人用白話成詩,以隱喻寫詩,藉詩淬鍊出生命的彩度,進而豐潤文學的華美。

趁著江南這片春雨,詩人就地取景抒懷,名為〈江南春〉。字面書寫秀麗風光,以景抒情;字裡藉景寓實,以實代意。景面寫實,景下寫意,讓純看「景」的人讀詩「賞景」,懂得解「意」之人從「實」中領略大唐由盛轉衰的關鍵,藉此心生警惕。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其一,詩人【景面寫實】讀詩賞景。

徜徉在無邊春色裡,耳際聽聞著愉悅婉轉的燕語鶯啼,眼簾跟著映入漫山遍野的綠樹紅花,好一個春暖花開的江南大地,處處生機盎然。無論臨水聚集的村落,還是依山而建的城郭,多得是供人歇腳閒談的賣酒人家,門口懸掛的布招兒正迎著風動,霸氣地飄揚起來。環顧四周,一座座南朝政體所遺留下來的斑剝古剎,籠罩在這突如其來的朦朧煙雨之中,益發地增添了幾許思古的幽情。

江南風光,始終是文人墨客最愛吟詠的題材。詩人「寫實」,用凝煉的分鏡藝術,記錄著旖旎的江南春景,二十八個字宛如詩畫,從「賞景」中品味萬千景色,引領讀者感受遼闊大地的「自然」之美、樸實經濟的「人文」之美、宏偉建築的「歷史」之美,以及因氣候變化帶來的「迷濛」之美。純粹讀詩,不作聯想,「以景抒情」,歲月靜好。

第三句中的「四百八十寺」,應是參照初唐李延壽撰寫的《南史》〈循吏.郭祖深傳〉「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而來,意思是說,當時首都內的寺廟有五百多座,座座富麗宏偉,出家僧尼多達十餘萬人,而且擁有許多財產。詩人取「四百八十」想必是種合轍押韻的數字概念,非指實數,僅僅形容「很多」之意。

其二,詩人【景下寫意】見實悟意。

當下的環境充滿著各種誘惑?不只城市隨處可見鶯歌燕舞、花紅柳綠的場景。連漁村、山城這些窮鄉僻壤,也有數不清供人歡娛的酒家茶鋪。這些場所的確可為國家帶來稅收,為百姓增加收入,但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是否也腐蝕了人心?想想南朝每個政體,傾國之力虔誠地打造金碧廟宇的全盛時期,有哪個料想得到其結果?如今不都同樣淹沒在歷史的軌跡裡。

「寫意」帶著濃厚的提醒味道。詩人直切唐政府「由強轉弱」的觀點,詩作前兩句從「青樓酒坊」探索字面下的玄機,娛樂消費本是牽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原因,卻也是導向社會衰敗的關鍵因素。唐玄宗曾經創造出唐王朝空前鼎盛的格局,也因自滿而耽溺於逸樂,結果招致苦難,國家就此積弱不振。

相隔「開元盛世」約一甲子,憲宗治理下的「元和中興」重啟大唐強盛的曙光,可惜後繼的穆宗、敬宗奢侈荒淫,畋遊無度,終使大唐無力回天。文宗繼任,時值詩人任職揚州,期間多次遊歷金陵,金陵乃南朝四個政體的首善之區,詩作後兩句則順勢借助宋齊梁陳的前車之鑑,警示人們物極必反的道理。

這首詩作,後代學者多由三個面向作研究譯注,一為「抒情論」,喻作者杜牧藉景感嘆人事滄桑。二是「諷刺論」,指作者心存尚儒排佛的主張,其旨借古諷今,表達出對統治者無能治國卻篤信宗教的憂疑。三作「藝術論」,認爲杜牧單純地描繪景物之美,應當回歸藝術視角,而非給予過多的抽象推論。

根據多方史料記載,詩人杜牧偏好涉足風月場所,但又不失憂國憂民之心,〈江南春〉的「寫意」之情,即由此一論點出發。

關於寫意的「風月」聯想,應與詩人遍遊金陵期間的另一首名作〈泊秦淮〉合併理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是「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深度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則宜對照「商女不知亡國恨」琢磨,為詩人有感而發,是勸勉「唐民」該要懷抱的殷鑑。因此,「寫意」嘗試作研究譯注的第四個面向,以「警示論」詳解。

詩人簡介

杜牧,字牧之,唐朝京兆萬年人。太和二年擢進士第,累遷中書省(別名紫微省)捨人,人稱杜紫微。秉性剛直,敢論列大事,文章犀利,明白曉暢而自成一家。古體詩取材廣泛,用筆峭勁;近體詩文詞清麗,情韻見長,詩歌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新體散賦突破賦體駢偶化與聲律化趨勢,將抒情、敘事、議論熔爲一爐,對賦體發展深具影響。著有《樊川集》傳世。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11169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