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作家的文體
2018/06/24 17:37:00瀏覽1123|回應0|推薦14

三島由紀夫真的很敢講,昨晚讀他的《文章讀本》,批評大江健三郎的文體很「翻譯調」,還說如果拿大江的文章告訴別人這是沙特的譯本,一點也不覺得意外。他認為是大江刻意要讓自己的遣詞用句接近沙特,這在二戰後的日本文壇反而成為主流。

 

大江健三郎畢業於東京大學法文系,受法國文學、哲學影響甚鉅,沙特的存在主義自然是他追隨的思潮。曾在楊照老師的日本文學講堂中得知,大江的小說文體介於日語與法文之間,也許這句話可用來解釋三島為何如此認定。

 

三島也嚴厲批評太宰治,從外貌長相到「不願被治癒」的性格缺陷,以及把自己的弱點直接操作成優點的狡獪,甚至說他的文體貧弱無力,宛如殘疾人,然而一旦面對世俗的道德壓力,旋即流露出被迫害的神情。

 

其實三島才是個大怪咖,他幾乎不愛音樂,家裡連一張唱片、一台留聲機都沒有。他認為音樂是一種無形的黑暗,把人圍封在牢籠,將聽眾的心靈囚禁其中,推下無底深淵(你說他是不是很古怪),讓他感到焦慮恐懼而無從抵抗,只因音樂沒有具體形貌,他只相信眼睛可見之物,例如戲劇。

 

開頭提到大江健三郎的「翻譯調」文體,想到村上春樹也是箇中好手。在他《身為職業小說家》一書中寫到,剛開始寫小說時,花很多時間摸索屬於自己的文體。由於年少時嗜讀十九世紀的俄國文學和西方小說,習慣英語的思考表達。他發覺以有限的詞彙,若能有效組合並精確運用,情感的陳述可以發揮得相當巧妙。於是他試著以英文寫作,然後再「翻譯」成日文,實驗性的玩法下,創造出一種日本語的新文體,成了他獨特、時髦,帶有都會疏離感的村上語言。

.

無論駢體文、韻文;白話文、文言文甚至翻譯調,書寫時若能保有自己的節奏,發現美好的即興與變奏,從心升起一股暖暖的太陽,對我來說就是最幸福快樂的事。當然,想成為職業小說家是不能這麼隨興放鬆的,除了大量閱讀培養對文章的品味,還要有沙丘之女天天鏟沙的勤奮,可能還得效法三島對太宰治的建議:冷水擦澡、機械體操與規律作息(笑)。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11276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