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家同榮譽教授~我在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的經驗 哈佛演講報導 張鳳
2009/11/19 05:34:06瀏覽3663|回應17|推薦87

登上世界日報首頁名家部落格
精采圖文
登上鳳凰博報博客首頁
李家同榮譽教授
~我在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
的經驗
哈佛演講 報導
                                                      張鳳             
                                                           

李家同教授﹐曾任暨南大學、静宜大學校長和清華大學代校長。

現任3校榮譽(講座)教授 和總統府重要資政。大作

讓高牆倒下吧》等書創下了出版界的奇蹟 , 銷售了四十萬冊。

文筆自然樸質﹐動人不已﹗


於1996秋11月16日,我應邀與 李家同校長,

廖炳惠教授 ,《滾滾遼河》名家紀剛醫師、

耶魯孫康宜教授

蘇煒等在

康州科技人文交流會同台講座初識。


他非常重視人文關懷,凡事都會以愛為出發點,也特別關注


弱勢 族群。在大學求學期間,就常去台北監獄與新店軍人監獄﹐


後來也 到臺中啟明學校當義工,目前仍為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


教孩子數學 與英文。 創立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


事業基金會為董事長。

他的講題是 ﹕[我在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的經驗] -


在我歡迎簡介 他上臺謝過後﹐他立即開講1994年的這段珍貴經驗



[在
去印度加爾各答 ﹐德蕾莎修女創的 垂死之家服務之前﹐

雖然我為不少弱勢服務﹐但對貧窮並沒有這樣深入的了解﹐他們的
窮人多無住處﹐沒有鞋穿﹐甚至到死都沒有乾淨的飲水﹐我曾在加爾
各答的街道上,親眼看到一個小孩子,用一只杯子在陰溝裡盛水洗臉,
漱口,最後索性盛了一大杯,痛痛快快地將水喝了下去。這些孩子
,很多終其一生沒有能夠走進任何一個房子,也可能終身沒有嚐過
自來水的滋味。
***走出高牆
50年前,來自歐洲的修女們住在印度宏偉的修道院內,
四面都有高牆,高牆內外,卻是完全一個不同的世界。
德蕾莎修女出身於一個有好教養的南斯拉夫家庭,十八歲進了
修道院,成為修女, 雖然她來到印度,生活仍然很歐洲式的...
40歲時到大吉嶺隱休的途中,感到天主給她一道命令 ,她應該為
世上最窮的人服務。從此要走出高牆,走入貧窮、髒亂的悲慘世界。
得過 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蕾莎修女, 生前她的住處除了電燈以外,
惟一的電氣用具是電話,這還是最後才裝的。電腦等一概沒有。
她沒有任何公關人員,更沒有任何宣傳品。也不容許照相﹐
但聽說慈濟是唯一可以特許拍攝的團體。當時七千以上修女和修士們
參加她這個仁愛修會。宣誓終其 一生要全心全意地為最窮”無尊嚴
的人(Poorest of the Poor )服務。
她從不辦募款,以她的聲望,只要她肯辦慈善晚飯,她想確保
她的修士修女們的純潔。她們沒有公關單位,顯然也是這個原因。
她更希望有人肯來做義工。]
李教授說﹕
[雖然约好早上九点見面﹐早在望六點鐘的彌撒時...我到處找﹐
總算找到這個名聞世界的修女,她在最後一排的小角落? ,這
個精神領袖一點架子都沒有,靜靜地站在修女們的最後一排彌撒
完了,一大堆的人要見她,我這才發現,德蕾莎修女沒有會客室~
辦公室很小,她就赤著腳站在教堂外的走廊上和每位要和她見面的
人談話,幾十位在等。
***垂死之家的經驗
[我在加爾各答可以有三天的自由活動,因想親身經驗一下 ﹐決定
去修女創辦的垂死之家做義工。照顧病危而且要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加爾各答滿街都是無家可歸的人,晚上出去必須小心走路,不然
一定會碰到睡在地上的人,,,垂死之家讓人在去世以前,至少感到了
人間的溫暖,有人握住他的手,讓他感到人類對他的關懷和愛。
垂死之家的義工奇多,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我第一件
工作是洗衣服,蹲著洗了一個半小時,再到樓上去曬衣服,這才
發現他們連夾衣服的夾子都沒有。正好碰到大風,只好每件衣服
都打個結。
曬衣服回來,忽然有人叫我:“修士,有人去世,你要來幫忙
抬遺體 ”我不是修士,可是也不敢否認,因此我就去抬了,抬入
一間暫停的停屍間。我沒有看到她什麼樣子,只感到她的遺體
輕得出奇。
我們要分送飯,也一匙一匙地餵他們吃﹐病弱得不能走路的
,我扶他慢慢走去上廁所﹐完全要扶著,這裡是沒有馬桶的。
義工來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義工來自歐洲,也有來自日本
和星加坡的,我沒有碰到來自美國的義工,也只見到一位印度義工
,而且是從歐洲回來的。其他很多醫生來了,我就碰到六位,都來
自歐洲。還有義大利的銀行家,雖然他不講,也看得出來,他
每年必來,一來起碼兩個星期。義工無貧賤,過去美國加州州長在
此服務過一個月,修女們假裝不認識他,他的工作也和大家一樣。
後來﹐我又與一位年青力壯的修士同行﹐幫忙開救護車的,抬四個
遺體到車上和火葬場去。遺體都已用白布包好,看不見他們什麼樣子。
這所火葬場有一大片房子,房子裡外全是乞丐,我們三人將遺體
搬到一個煤炭堆上,就放在那裡,什麼時候火葬,我們不知道。我
感到這好像在丟垃圾,使我非常難過,有一個遺體的布後來散了,
我認出這是一個年青人的遺體,他昨天什麼都不吃,一位修士情急
之下,找了極像奧黛利赫本的英國義工來餵他,卻也動不了他求死
的決心,昨天下午就去世了。還好死前有人握了他的手,據說他在
垂死之家四進四出,好了就出去流浪乞討,得了病又回來,最後
這次,他已喪失鬥志,不吃飯不喝水,也幾乎不肯吃藥,只求人家
握住他的手。
遺體放好,我們一轉身,二隻大烏鴉立刻飛下來啄食,先用腳
熟練地拉開布,然後就一口一口地吃起來。死者的手,原來放在
身上的,因為布被拉開,我就眼看他的右手慢慢地垂了下來,碰
到了地。我也看到了他的臉,兩只眼睛沒有閉,對著天上望著,
滿臉淒苦的表情。
我們都嚇壞了,跑回去趕烏鴉,我找到了一塊大木板,將遺體
蓋上,可是頭和腳仍露在外面。雖然只有幾秒鐘的時間,那位
孩子無語問蒼天的淒苦表情,以及大烏鴉來啄食的情景...我這次
確確實實地感到難過到極點了。
回來以後,我們要用扁擔抬垃圾去倒,垃圾中包含了死者的
衣物,垃圾場要走五分鐘,還沒有到,一堆小孩子就來搶
,垃圾堆上起碼有三十隻大烏鴉在爭食 ,更有一大批男女老少在
從垃圾堆裡找東西。
貧窮,貧窮,貧窮,這次我真的看到了貧窮所帶來的悲慘...。]

在大家和自己的淚光中﹐ 立刻清晰的憶起他文章寫過﹕
[我的心頭沉重無比,這種景象,以前,我只在電視和報紙上看
到,現在,活生生地呈現在我的面前。
回到垂死之家,一位修女下令叫我去教堂祈禱,他說修士們都
已去了 ,我也該去...我坐在他們後面,還沒有坐穩,我的眼淚
就泉湧而出...
我過去也號稱為窮人服務過,可是我總找些愉快的事做,我在
監獄裡服務時,老是找一些受過教育的年青人做朋友,絕不敢
安慰死刑犯,不僅怕看到手銬和腳鐐,更怕陪他們走向死亡,我
不敢面對人類最悲慘的事。
現在我仍在做義工,可是是替一群在孤兒院的孩子們服務,
這群孩子 ,被修女們慣壞了,個個活潑可愛而且快樂,替他們
服務不僅不會心痛, 反而會有歡樂。
我雖然也替窮人服務過,可總不敢替“最窮”的人服務,我
一直有意無義地躲避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因此,我雖然給過
,也愛過,可是我始終沒有“心靈受到創傷”的經驗,現在我才
知道,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地愛,真正地給過。
可是五十六(~1994)年來舒適的日子,忽然被這二小時的悲慘情景所
取代,想起那四位死者,其中一位低垂的手,對著蒼天望的雙眼。
此時窗外正好下著大雨,他不僅在露天中被雨淋,還要被烏鴉啄
,我這次確確實實地感到難過到極點了...也痛痛快快地流淚,淚流
了一陣子,反而感到一種心靈上的平安。我感到我似乎沒有白活
這輩子。雖然只有兩天,垂死之家的經驗使我永生難忘。
我們每個人都在我們心裡築了一道高牆,我們要在高牆內過著
天堂般的生活,而將地獄推到高牆之外。這樣,我們可以心安理得
的假裝人間沒有悲慘。儘管有人餓死,我們仍可以大吃大喝。
讓高牆倒下吧,只要高牆倒下,我們就可以有一顆寬廣的心。
有了寬廣的心﹐我們會看見世上不幸的人, 看見了人類的不幸,
我們會有熾熱的愛。 有了熾熱的愛,我們會開始替不幸的人服務。
替不幸的人服務,一定會帶來我們心靈上的創傷, 可是心靈上的
創傷一定會最後帶來心靈上的平安。 ]
1997 

李教授的《讓高牆倒下吧》和《陌生人》... 等書創下了出版界的奇蹟
。早就感動於他的安身立命﹐作品在短短幾年內,銷售了四十萬冊,
在老少學子心中﹐虛擬網路廣為流傳深拓﹐讓李教授的悲憫與
寬懷的生命觀,劍及履及的實踐典範﹐撫慰了大家最傷痛敏銳
的心靈﹐長長久久的在逐漸冷漠的深心﹐雋刻上溫良慈悲的熱度
延伸閱讀﹕<救災,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引用 李家同 教授 連結
季非...

Empty Traveler

< 一段李教授演講的記憶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phong&aid=3506731
 引用者清單(1)  
2010/06/13 03:18 【Empty Traveler】 一段李教授演講的記憶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良知的教育家
2010/05/23 14:20

有良知的人往往不想做官,也不會做官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0-05-24 11:01 回覆:
趙元任也是如此﹗

虎麟盼政客們以蒼生為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您的大作分享 ~
2009/11/28 16:13

李老師是我極為景仰及尊敬的前輩

其愛心如深海

其人格如峻山

聽其言如沐春風

閱其文有如重生

一介風骨  歷久彌新 ~ ~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9 12:38 回覆:
真確﹗他的安身立命早就令人憾動不已﹗

中等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震撼人心
2009/11/25 14:34
這不僅僅是一篇故事, 要不然怎麼會如此地震撼人心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6 05:36 回覆:
這真是李家同教授不同凡響的踐歷和心路歷程﹗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晚安
2009/11/24 23:19

鳳姐吉祥

這是我敬佩的長者

有著悲天憫人的胸襟

與謙卑的胸懷

實是人間典範

我的敬仰者

謝謝  分享

祝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5 12:49 回覆:
功德文字皆擲地有聲﹗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觸動人了
2009/11/24 04:11
太觸動人了。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5 10:35 回覆:
真是感人肺腑﹗

taipe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位令人尊敬的學者
2009/11/22 03:23
30年前我在臺灣清華大學修課時, 有幸能與李教授有一面之緣,當時我請教他一些有關申請美國大學電腦系的問題, 李教授給我提供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對我後來在美唸書幫助很大,很感激他。這些年來,看到李家同教授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默默的在做公益事業,更令人敬佩不已。
也謝謝張鳳妳能把李教授的行善事蹟分享給我們。。。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2 04:31 回覆:
感謝感謝﹐分享往事﹗

蔡碧航(大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敬佩
2009/11/21 22:06
鳳妹妹是空中飛人飛來飛去.真是辛苦了.

我最敬佩李家同校長的是他經常為弱勢學生發聲.
爭取他們的受教權和特別照顧.
認為唯有教育才能脫貧.才能拯救弱勢家庭改善社經地位.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2 00:38 回覆:

李家同校長所創﹐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就是親自率領腳踏實地﹐拯救弱勢學童和家庭﹗

大咪姐的仁心襄助侯導和葳葳等事跡﹐也教人感動相隨﹗


* 六月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感動
2009/11/21 13:50

逐字拜讀,非常感動。感謝鳳美眉費心分享。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2 00:25 回覆:
感激百忙中來細閱鼓勵﹗

Empty Travel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演講
2009/11/21 12:58
還有一些 關於那一次聽李教授演講的趣聞 可以分享:

當時李教授是清大教務長 專程從新竹來台北演講
他本身專業是研究電腦演算法(algorithm)的大師

該固定的星期專題演講是算學分的 我們學生必須參加
一如往常 應該是學術性的 但是 往往隔行如隔山
如果跟自己研究主題 不相近的
學生們通常就會開始打瞌睡(最近似乎是熱門話題 XD)

但是 那次演講 是很特別的
我們從他說忘了帶講稿就開始笑
一路笑完一小時 沒有打瞌睡
因為 他把講題 改成了

"為什麼健忘的教授都會很有成就"

舉了幾位優秀的教授是如何到他的辦公室 談公事
然後走的時候 就忘了雨傘啊 書啊 錢包啊
李教授的結論是說 越健忘 就是越專心做研究的學者
也就是說他忘記帶講稿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 他也是優秀的學者啊 ...

這會 我想了半天 都想不起來他原來要講的題目是什麼
也不重要了 研究論文 一日千里 經過十年早就落伍了
但是 李教授的人文因素 (human factor) 倒是歷久彌新
遠在他出書之前 就令人印象深刻 了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2 04:25 回覆:
真真感謝﹐長敘智慧趣事﹐分享大家﹗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09/11/21 01:49
李教授的故事常讓我感動,這一篇尤其是。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09-11-21 10:09 回覆:
的確﹐有口皆碑﹗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