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足太陰脾經:血海穴治療皮膚搔癢的'潤膚穴'足太陰脾經主要治療胃脘痛,食則嘔,打嗝,腹脹,便溏,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厥冷等病症!
2023/09/20 09:04:02瀏覽649|回應1|推薦1
早上9—11點(巳時) 脾經 ( 足太陰脾經 ) https://heho.com.tw/archives/69640  主要治療,調理消化系統;足太陰脾經:血海穴治療皮膚搔癢的潤膚穴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9887989  比吃藥還管用的34個穴位合集;個個都有奇效!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26592?lang=b5
足太陰脾經從足到胸依序排序有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等21個穴位。

  足太陰脾經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夾咽,連舌本,散舌下。

  足太陰脾經,從足到胸依序排序有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週榮、大包共21個穴位。

  足太陰脾經主要治療胃脘痛,食則嘔,噯氣(打嗝),腹脹,便溏(糞便稀不成形),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厥冷等病症!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妇科病血热皮肤病,膝股内侧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 血海穴~~治療皮膚搔癢的「潤膚穴」

引來氣血,搔癢迎刃而解
◆ 體內也有4大海域
略具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有4大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在人體內,也有4大海域:髓海、血海、氣海、水穀之海。「血海」就是其中之一,是氣血匯聚的海洋。
大横穴
大横穴(2)
大橫穴 Dà héng(SP15),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腎氣。 屬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陰維之會。 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 另說腹正中線旁開4.5寸(《針灸資生經》)。 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靜脈。 主治腹痛,洩瀉,便秘,痢疾,以及腸蛔蟲症等。
1)大橫。大,穴內氣血作用的區域範圍大也。橫,穴內氣血運動的方式為橫向傳輸也,風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物質為天部橫向傳輸的水濕風氣。本穴物質為腹結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因受脾部外散之熱,水濕雲氣脹散而形成風氣,其運行方式為天部的橫向傳輸,故名。

2)腎氣。腎,水也。氣,天部的氣態物也。腎氣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富含水濕。本穴物質為腹結穴地部泥水混合物氣化的水濕雲氣,在向本穴運行的過程中,它是由天部的稍高層次橫向傳至本穴的天部稍低層次,水濕進一步集結在雲系之中,如腎水之運行,故名腎氣。

3)人橫。人,氣血物質所處的層次為地部之上、天部之下的人部也。橫,穴內氣血運行的方式為橫向傳輸也。人橫名意指穴內氣血在人部橫向傳輸。理同大橫名解。

4)足太陰陰維之會。本穴物質不光有天部的滯重水濕雲氣,同時還有腹哀穴下行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地部經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陰維脈的氣血特性,故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和地部的經水。

〖運行規律〗水濕風氣向腹哀穴上行,經水循脾經下行。

〖功能作用〗轉運脾經水濕。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1、人中=急救調氣丸。

人中是急救昏厥要穴,按壓人中可以調血氣,陰陽結合,人就能醒。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上嘴唇溝的上 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界處。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

2、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葯。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側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大臂中點的孔最穴,並將頭抬起,1-3 分鐘內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則反之。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溝凹陷處。

3、風門+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經的風門穴(位於背部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處,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處)加上肺經的孔最穴 (位於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通宣理肺散。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等。

4、肩井=頸肩腰痛特效穴。

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邊線的中點。和足底湧泉穴在同一條邊線上。頸肩不舒服時可以用拿肩井的 方法按揉,拇指和四指相對,放在肩正中,一邊捏一邊往上提,就可以讓肩部放鬆,預防肩頸疾病。肩井穴位於肩上,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合谷穴在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5、極泉穴=速效救心丸。

極泉穴在腋窩頂點。操作手法:用手指彈撥左臂腋窩頂點極泉穴處的肌腱,酸麻感會訊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幾分鐘內緩解心臟不適。極泉穴,放射到中指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無名指或小指。如果不發麻只發疼,冠狀動脈可能堵塞50%。

6、中府=補中益氣丸。

肺經上的中府穴(位於胸外側部,與第一肋間隙平行,距前正中線6 寸處)。此乃中氣之府,是中氣彙集 的地方,因此為調補中氣的要穴,主治氣不足,腹脹,消化不良,水腫、咳等;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穴性屬土,土能生金,其補中氣之氣最強,按摩、艾灸都有顯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沖三穴就會有補中益氣的效果。

氣海穴(圖片:博元 婦產/Flickr)

7、氣海=當參。

可補中,益氣,生津,治療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氣海穴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 寸半。

8、人迎穴=速效降壓藥。

人迎穴位於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按一邊人迎穴10秒,仃10秒, 再按10秒,共三次,再換一側(不能二邊同時按)。如在外面沒有速效救心丸的情況下使用最佳。有人血壓高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每次降壓6-10汞柱。

9、尺澤+復溜=麥味地黃丸。

按揉肺經的尺澤、腎經上的復溜,相當於麥味地黃丸,具有潤肺、滋陰、去心火、納氣、平喘、止咳嗽等功 效。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復溜穴位於小腿里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10、臂合陽穴+合陽穴=頸通康片,治療頸肩的疼痛。

臂合陽穴在手曲內橫紋下2-3指腹中間有縫隙的地方,如果點對了酸麻感覺放射到中指,能治療頸肩的疼痛。

11、大陵穴=嗎叮啉。

大陵穴為脾經要穴,位於人體的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揉大陵穴可從心臟借點血幫助運化, 為您增加胃動力,還有健脾功效。當你吃完飯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從心臟借點血幫助運化,為您增加胃動力;吃的太多喘不上氣來,肚脹,揉公孫穴可促進腸子的蠕動。

合谷穴(圖片:Mk2010/Wikimedia Commons)

12、合谷+太沖=柴胡。

雙側合谷+雙太沖,俗稱“開四關”組合在一起,就象柴胡一樣,能疏肝理氣,緩解壓力。合谷穴也是止痛藥。合谷位於第二掌骨的中點,緊握着骨頭中點的邊緣即是,是止痛的特效穴,可治經痛、牙痛。

13、太淵+商丘=參苓白朮丸。

肺經上的太淵穴位於手腕橫紋上,拇指根部側即是,可治療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腕臂 痛,無脈症;脾經上的商丘穴,位於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主治:腹脹,腸鳴,腹瀉,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經性嘔吐,急慢性胃炎,腸炎等。這兩穴合用,可補肺健脾,是免費的參苓白朮丸。

14、神門+大都穴=牛黃清心丸。

心經上的神門穴位於手機腕部橫紋的小指端凹陷處。脾經大都穴位於足內側緣,足大趾與 腳背交界處的那個關節前下方,足大趾內側緣的赤白肉。先按摩心經的神門穴,再按摩脾經的大都穴=牛黃清心丸。如果心中發熱煩燥,常用牛黃清心丸,但這葯若常吃,“是葯三分毒”,不用說也可想而知了。

15、開塞露=商陽穴。

大腸經商陽穴位於食指尖端橈側指甲旁,是一個專治便秘的要穴。它治療什麼類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點像開塞 露,就是好像大便已經到了肛門這塊了,這個穴就管用了。

16、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少商穴位於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針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17、少府穴=牛黃清心丸。

少府穴位於人體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少府穴,它有清心瀉火、行氣活血的功 效,最強的功效是清心除煩,掐掐它就相當於吃了一味“牛黃清心丸”。

18、曲泉=二妙丸 。

肝經上的曲泉穴位於膝內側部,屈膝內側橫紋端,當股骨內上踝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是清肝去濕 要穴,具有清肝火、祛濕熱。曲泉穴=杞菊地黃丸,相當於中藥“二妙丸”。曲泉是溝通肝腎的要穴,按摩曲泉,可滋陰補肝,主治肝腎陰虛、眼睛酸澀,相當於吃了杞菊地黃丸。

足三里穴 (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足三里是人體的一個穴位,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在脛骨和腓骨之間(距脛骨前嵴外側 一橫指),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

20、合陽穴=杜仲壯骨丸。

合陽穴位於膝關節後小腿2-3指腹處。按摩合陽穴,可治療腰背腿頸部疾病。如點對了酸麻的感覺放射到腳趾。 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21、陽陵泉+太沖穴=逍遙丸。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按摩陽陵泉與吃中藥逍遙丸效果一樣,且更為迅捷。

22、商丘穴=消炎大葯。

脾經上的商丘穴在內踝骨的前緣偏下一點(“下肢內側部”),該穴正好對應於足底反射區中的下身淋 巴反射區,因此可治療各種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同時還可以做跪膝法,效果會更好。這是因為脾是管運血的,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髒東西被清走後,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23、太溪=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並能陰陽雙補。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有中醫專家稱此穴 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

太溪穴(圖片:24xinhui-Flickr)

24、太溪+復溜=十全大補湯。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蟲草、河車(胎盤),為補腎佳品,豈知太溪、復溜、湧泉才堪稱是生命至寶。太溪、復溜兩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無禁忌,常相配而用,哪個穴位敏感就先揉哪個穴,然後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若再同時在腎俞、關元、氣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劑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補湯了。

25、太溪=熟地;養血、滋陰。

26、內庭穴=牛黃解毒丸。

里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內穴是去胃火 的,是去熱的穴位,為人體自生的牛黃解毒丸,其作用相當於牛黃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熱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內庭。

27、大都穴=補鈣要穴。

大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就是足大趾與腳背交界處的那個關節前下方,足大趾內側緣的赤白肉補鈣葯 脾經大都穴,是補鈣要穴。同時,這個位置也是頸椎反射區。(這個位置也是頸椎反射區。)冬季太陽照的少,會影響鈣的吸收,這時,您只要揉一揉脾經大都穴,就能幫您吸收鈣了。

28、商陽穴=開塞露:這個穴是一個專門治療便秘的要穴。

具體說來,點揉按摩商陽穴,就有排便的感覺。商陽穴位於食指尖端橈側指甲旁。

29、太白+商丘+太沖=補中益氣丸:只要按么太白、商丘、太沖三穴合用=補中益氣丸。

30、照海=生地;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太沖穴(圖片:shinwugi/Flickr)

31、太沖+太溪+曲池=降壓藥。

32、然谷穴=降糖葯

降糖特效穴.

33、大補陰丸然谷=大補陰丸

不妨趕緊揉揉然谷=其功效相當於中藥里的大補陰丸,去火補陰。

有人心煩不寐,老想喝水,還總愛起急,屬於陰虛火旺的體質。那麼一旦口乾舌燥,不妨趕緊揉揉然谷,其功效相當於中藥里的大補陰丸,去火補陰。

34、申脈穴(位於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為身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葯。

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酸背痛、足踝關節 痛等癥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適用於寒性體質;中老年朋友;經常傷風感冒、腹瀉、怕冷的人。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這34個穴位是非常的好找到,而且在關鍵的時刻大家按摩一下這些穴位,對身體的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好處的,有一些穴位甚至還會起到救命的作用,大家趕緊嘗試着去學習一下吧。

責任編輯:李智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董氏奇穴穴位與脾胃論治

(一)、經絡及穴位

董氏奇穴重視脾胃,其所用穴位在足部以脾胃經最多,小腿部位(即七七部位)總計28穴中,屬胃經者有1.四花穴群,即四花上、中、下、裡、外、副、腑腸等七穴,這些穴群多在胃經上(少數一兩穴位在脾經),與上巨虛、下巨虛、足三里皆有交集。2.屬脾經者有下三皇、腎關、四肢等五穴,其中之天皇副穴與氣海關元之作用相類近,3.與胃經有關者有一二三重、側三里側下三里、足千金足五金等七穴(界於少陽陽明之間,能治胃經相關病亦多能治風痰為患之病),上唇下唇(界於脾胃經中間)。一共有21穴與脾胃有關,可說佔了腿部的四分之三。
       大腿部位(即八八部位)穴位總計32穴,其中治臟病之穴位,如通天、山、關、腎、胃、背,及駟馬上中下、姊妹一二三、感冒一二、金前上下、上九里、解穴、內通天、山、關、失音穴共22穴,或緊鄰脾胃經或為脾胃經所夾,與脾胃經有關,占了大腿穴位將近四分之三。董師對於李東垣之脾胃學說有深刻的研究,臨床治療對於調理脾胃有很多發明,認為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調導致正常,則許多病便能治癒。例如其治療心、肺兩經之病多從胃經著手,常用治肺之駟馬上中下穴,及治心之通關通山通天穴位置均與胃經有交迭關係。其治腎經病之通腎通胃通背等則在脾經等。

脾胃經絡雖不上到手上,但董氏奇穴治療脾胃或與脾胃有關的穴位也不少,首先是手足同名經相通,手太陰肺與足太陰脾同名經相通,因此以肺經穴位治療脾病,其次是大腸與胃手足陽明經相通,大腸經能治療胃病,再次是心包經與胃經臟腑別通,因此心包經治療脾胃病的穴位也不少。董氏奇穴在手上這幾個手指(或說這幾條經絡)的穴位亦有近四分之三與脾胃有關。略舉數穴便可理解,例如:土水穴治胃炎、久年胃病,此係肺經與胃經有關:蓋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脾主四肢,五虎能治四肢病,脾主涎,止涎穴能治多涎。胃與包絡通,脾腫穴治脾腫大、脾炎。脾硬化…等等。

其他部位穴位治療脾胃病之穴位還多,例如足部脾經的火連、火菊有厚土斂火之功能治陰火等。在在充分表達了董師的脾胃思想及臨床較之李東垣更為豐富。

(二)、五體五行與穴位

根據體應關係,董氏奇穴還有不少穴位也能治脾胃病,體應針法係根據內經「刺五體法」而來,就是「以肉治肉」可治肌肉之病,包括肌無力、肌萎縮、肌震顫等,「以肉治脾」可治濕症治白帶瀉泄等,如肩膀附近的雲白、李白、肩中…,手肘附近的火府海、大腿的駟馬、小腿的四花外、腎關等穴都是健脾理胃去濕常用穴。又根據「以肉生皮」補土生金,針刺肉多的部位亦能補氣生金,治療肺病及皮膚病。又「子令母實」,治療心臟病也多用脾胃經穴位,如大腿之通關、通山、通天等穴及腿上之四花穴群及下三皇穴等。

根據五行屬性,在一些屬土的穴位針刺,或在緊鄰五輸穴屬土的穴位上針刺,也就是陽經的合穴陰經的原穴針刺,也有補土及調理脾胃的作用。董氏奇穴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發揮應用。

二、董氏奇穴與脾胃經絡證治

脾胃經絡由於經絡的循行及特性,與脾胃之生理病理關係最為密切。董氏奇穴名之為正經奇穴,其治療脾胃亦多藉由脾胃經絡。以下就來看看脾胃經絡與脾胃論治的關係及應用。這裡將脾經及胃經分別論述,在探討奇穴的運用同時,一併論述十四經穴在這方面的應用,可以做為比較,也可協同配合加強治療作用與臨床效果。

(一)、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可治之證甚多。例如降升火,常用於本經瀉火,胃經多氣多血常用於調理氣血,脾胃為生痰之源,常用於化痰,對生殖器亦有效…。

足陽明胃經是由頭部到趾端的經絡。有四十五穴之多。胃經與脾經相表裏;胃與大腸皆屬陽明,手足陽明經相通於大腸,故本經最常用於治脾胃及腸胃病。又手太陽小腸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的下合穴--下巨虛與上巨虛,皆位於足陽明胃經。故足陽明經與胃、脾、小腸、大腸乃至整個消化系統都有密切關係。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針刺梁丘穴,可使胃機能正常化。胃劇痛時取郄穴梁丘甚效,針奇穴門金(調和木土)亦效,加針足三里更佳。治療胃出血,可於董氏奇穴胃毛七穴點刺(此即包括j胃經之不容承滿)。腹痛也可取梁丘、門金(或陷谷)、上巨虛、四花上(或足三里)。一般常用腹部各穴,但取足部各穴尤佳。

腹瀉針門金(陷谷亦效)甚效,其次為梁丘、上巨虛。痢疾針門金(陷谷)、天樞、四花上(足三里)。便秘取上巨虛、天樞、四花上(足三里)。食滯針四花上(足三里)、天樞、門金(陷谷)。天樞在胃經上卻是大腸經的募穴,對一切胃腸病均有效,尤其是治療腸病的主穴。

脾胃為後天之本,胃經和脾經都是有關於消化器系的。本經穴位常用於調補虛證。身體營養缺乏時,可取胃經經穴醫治。尤其是呼吸器系的疾病,可以應用本經經穴。補益強壯最常用足三里(四花上)。足三里為土經土穴,土性最強。董師用火腑海穴取大腸經上肉多之處意同。

胃經穴除治療消化器系疾病外,對生殖器亦有效。對婦人骨盆腔內的炎症,如子宮周圍炎等,在應用上均有效。對婦科一些疾病下列配穴亦極實用,如月經不調可取天樞、門金 (內庭亦有效)。痛經取內庭、門金皆甚效加天樞更佳。白帶可取 門金(內庭亦有效)、四花上(足三里)。因為胃經通過乳頭,對於乳腺炎亦效可取梁丘、門金。

補土生金能治呼吸器疾患;常用奇穴駟馬或胃經之門金(陷谷)治鼻炎,就有補土生金之意。掌上之土水穴能治胃病,位於肺經,則是此一原理的反面應用。亦或「子能令母實」之用。

又脾胃為生痰之源,胃經穴位亦常用於化痰。理氣化痰最常取四花外(豐隆)、四花上(足三里)。平降血壓針四花外(豐隆)、人迎、內庭(門金)。痰飲所致眩暈可針四花外(豐隆)、解溪、四花上(足三里)。因四花外(豐隆)為痰會,在此穴刺血可痰瘀並治,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又陽明經多氣多血,常用於調理氣血(治療皮膚亦極效,駟馬位於胃經其治皮膚即含調理氣血之用),解穴善於調理氣血治療氣血錯亂及解暈針。天樞(為大腸募穴)治月經遲緩亦係調理氣血之功,配合承漿穴治閉經甚佳,蓋承漿任脈之起始穴,又有胃及大腸經經過。陽明經氣血皆多,故多實證。常用於瀉本經火證,尤其是胃火上炎之頭面、神經症狀最為常用。牙痛:針內庭、厲兌、四花上(足三里),董師亦常於胃經解溪至門金之腳背上點刺治牙痛甚效。此外一些頭面病亦多取胃經穴位,所謂「陽明主頭面」,前頭疼痛針門金、內庭。偏頭(太陽穴附近)痛針陷谷甚效,門金更效。口眼歪斜針上巨虛、四花上(足三里)甚效。眼肌無力眼肌下垂針門金穴(配火菊更佳)

除治上述各症外,可降升火,及應用於暈針(如解穴、四花上)。又中風之足部麻痺症,多係來自外側,故可與膽經經穴並用,或針三重穴,此為少陽陽明並治,也可說是風談並治。

發狂多認為係由於陽明有熱所致,患精神病的人,胃口食量大都異常亢進,此時調整胃經瀉其實證,便能減輕其狂性。一般取四花外(豐隆)、厲兌有效。反之對神經衰弱病患,則補胃經之虛,使身體營養和精神機能提高,就易治癒。神經衰弱可針厲兌、四花上(足三里)、四花外 (豐隆),包括噩夢連連。

陽明胃經屬土,針之尚能通絡除濕,如治療肩臂不舉常取條口、上巨虛。肩背疼痛針髀關甚效。

(二)、足太陰脾經

脾胃表裡,脾主運化,主治胃腸消化器系統疾病;補土生金能治呼吸器疾患;脾統血,善治血液病;脾主濕,治療濕證如瀉泄白帶身體酸重等;還能治生殖器系統的疾患,婦人病等。

足大陰脾經,起於大趾之隱白穴,上行足腿之陰前側,行於下腹,經任脈之中極、關元,從此循脾與胃,上側脅,至咽舌。除與消化器及下腹部之生殖器及胸部有關之外,其支脈別注於心中而與精神作用亦有關。

脾胃表裡,脾經和胃經是主治胃腸消化器系統疾病有效的經絡。本經常用於調理脾胃及治療消化不良。脾經之盛衰關系著消化吸收力之盛衰。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針刺公孫(火散)穴〈該經絡穴〉後可出現蠕動减弱。

治療腹痛常取火菊(公孫)、火連(太白),若針刺火菊(公孫)後小復仍痛,多為器質性疾病。治腹瀉常用天皇(陰陵泉)、人皇 (三陰交)、太白。治便秘可取太白、商丘。針刺人皇(三陰交)穴治療便秘有效率達八成。治嘔吐可針海豹。治消化不良海豹、火菊(公孫)、人皇 (三陰交)皆有效。

細菌性痢疾常於人皇, 地皇(或地機,脾經郄穴〉、天皇 (陰陵泉,該經合穴〉等穴附近可觸到過敏點,針此過敏點治療急性菌痢多例,全部迅速治愈。

脾統血,常用脾經穴位治療貧血、出血、崩漏之證。脾胃吸收養分以形成血液,因此血液病與脾之消化吸收甚為相關。曾以四花上(足三里)、人皇(三陰交)、血海、膈俞等穴,治療過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又以四花上(足三里)、下三皇、治療心脾兩虛、貧血、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不足及多血症等。

婦科疾病,多由脾虛所致,三陰交、血海皆為血病要穴,子宮出血、月經異常等,凡與血有關之病均用此穴。產病之逆產、橫產、難產、分娩異常時,自古即以針三陰交為主,常可獲得良效。針刺三陰交穴稍後三至五分治療宮頸糜爛有效率達九成以上。治療産後宮縮痛多例,一次而止痛者占七成以上。地機、血海(針右側)以埋針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亦收到滿意療效,可見足太陰脾經和婦産科疾病尤其子宮病的關係非常密切。又治療崩漏最常取隱白,其次為地機、三陰交,使血歸於脾,以上三陰交可治之病,人皇穴皆能治療,配腎關穴應用療效更佳。

脾經穴位也能治生殖器系統的疾患,趾端附近的穴位如隱白大都等,及三陰交至血海之間的經穴,都有一定療效。董氏奇穴下三皇即是治療生殖器系統疾患的特效穴。

又脾主運化,身體沉重、無力可針本經,脾為後天之本,身體衰弱機能不足亦可針本經穴位。身體沉重取火連(太白)、大包。四肢無力針火連(太白)、大包。眼肌無力針火菊(公孫)、陰陵。治療四肢痛之四肢穴即在人皇下一寸。

脾主濕,脾屬土,土能制水,常用本經穴位治水腫及痰濕、寒濕之病。健脾制水治療水腫常取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遺尿可針地機、人皇(三陰交)、天皇(陰陵泉)。腎關治療多尿遺尿療效甚佳。小便不利針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加足三里更效)。健脾除濕治療痰濕頭痛,火菊(公孫)、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地機皆有效。寒濕腰痛可針海豹(或大都)、火菊(公孫)、地機。瘀血腰痛則可取海豹(或大都)、火菊(公孫)、地機、血海。上述陰陵泉、三陰交、地機並用之治療皆可以下三皇(上)代之效更佳。

治療呼吸器疾患需要加強身體營養時,也必須調整脾經和胃經。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常針四花上腎關等穴。身體倦怠、神經衰弱和脾經也有很深的關係已如前述。此外所謂脾腎兩虛,也是較常見的虛勞疾病。如呼吸系疾患、泌尿系病、婦人病等,多係因脾腎兩虛所致。可取下三皇穴治療。糖尿一般為脾腎兩虛之病,針刺三陰交穴 2~4 小時,血糖明顯下降者占九成以上。治療糖尿以下三皇共用效更佳,治療多例糖尿療效甚佳。以下三皇治療腎功能衰竭療效亦佳。

治黃疸隱白刺血有特效。脾與小腸通,小腸經之腕骨及奇穴肝門治療黃疸亦有效。小兒疳證與脾經關係密切,可取腹部或足部脾經的要穴。針(或灸)隱白或商丘有效。

下三皇能調理脾胃陰症;四花穴群能調理脾胃陽症,下三皇還能調及肝腎,而木斗木留能治肝病,也在胃經上(支脈通過)。脾經還有許多穴位例如陰陵泉能脾腎雙治,奇穴之天皇與陰陵泉穴位置相同能土金水皆治,又《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高而外者取之陰之陵泉,則內在之高位病變都能治之。又如公菊(火連)穴為脾經之絡穴,又係八脈交會穴,能治之病更多。與火連共用還可降陰火厚土滅火。

三.調脾胃以奇穴治五臟九竅四肢病

董氏奇穴(兼論十四經穴)與脾胃論治 (一)論理篇在在《董氏奇穴與東垣針灸》一文中我曾提及董氏奇穴與東垣針法的承緒關係,曾經提到其中的脾胃思想對董氏奇穴影響尤大。董氏奇穴重視脾胃,不論是穴位或治療,皆與脾胃有密切的關係,這裡就來談談脾胃論治與董氏奇穴。一、董氏奇穴穴位與脾胃論治

(一)、經絡及穴位

董氏奇穴重視脾胃,其所用穴位在足部以脾胃經最多,小腿部位(即七七部位)總計28穴中,屬胃經者有1.四花穴群,即四花上、中、下、裡、外、副、腑腸等七穴,這些穴群多在胃經上(少數一兩穴位在脾經),與上巨虛、下巨虛、足三里皆有交集。2.屬脾經者有下三皇、腎關、四肢等五穴,其中之天皇副穴與氣海關元之作用相類近,3.與胃經有關者有一二三重、側三里側下三里、足千金足五金等七穴(界於少陽陽明之間,能治胃經相關病亦多能治風痰為患之病),上唇下唇(界於脾胃經中間)。一共有21穴與脾胃有關,可說佔了腿部的四分之三。
       大腿部位(即八八部位)穴位總計32穴,其中治臟病之穴位,如通天、山、關、腎、胃、背,及駟馬上中下、姊妹一二三、感冒一二、金前上下、上九里、解穴、內通天、山、關、失音穴共22穴,或緊鄰脾胃經或為脾胃經所夾,與脾胃經有關,占了大腿穴位將近四分之三。董師對於李東垣之脾胃學說有深刻的研究,臨床治療對於調理脾胃有很多發明,認為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調導致正常,則許多病便能治癒。例如其治療心、肺兩經之病多從胃經著手,常用治肺之駟馬上中下穴,及治心之通關通山通天穴位置均與胃經有交迭關係。其治腎經病之通腎通胃通背等則在脾經等。

脾胃經絡雖不上到手上,但董氏奇穴治療脾胃或與脾胃有關的穴位也不少,首先是手足同名經相通,手太陰肺與足太陰脾同名經相通,因此以肺經穴位治療脾病,其次是大腸與胃手足陽明經相通,大腸經能治療胃病,再次是心包經與胃經臟腑別通,因此心包經治療脾胃病的穴位也不少。董氏奇穴在手上這幾個手指(或說這幾條經絡)的穴位亦有近四分之三與脾胃有關。略舉數穴便可理解,例如:土水穴治胃炎、久年胃病,此係肺經與胃經有關:蓋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脾主四肢,五虎能治四肢病,脾主涎,止涎穴能治多涎。胃與包絡通,脾腫穴治脾腫大、脾炎。脾硬化…等等。

其他部位穴位治療脾胃病之穴位還多,例如足部脾經的火連、火菊有厚土斂火之功能治陰火等。在在充分表達了董師的脾胃思想及臨床較之李東垣更為豐富。

(二)、五體五行與穴位

根據體應關係,董氏奇穴還有不少穴位也能治脾胃病,體應針法係根據內經「刺五體法」而來,就是「以肉治肉」可治肌肉之病,包括肌無力、肌萎縮、肌震顫等,「以肉治脾」可治濕症治白帶瀉泄等,如肩膀附近的雲白、李白、肩中…,手肘附近的火府海、大腿的駟馬、小腿的四花外、腎關等穴都是健脾理胃去濕常用穴。又根據「以肉生皮」補土生金,針刺肉多的部位亦能補氣生金,治療肺病及皮膚病。又「子令母實」,治療心臟病也多用脾胃經穴位,如大腿之通關、通山、通天等穴及腿上之四花穴群及下三皇穴等。

根據五行屬性,在一些屬土的穴位針刺,或在緊鄰五輸穴屬土的穴位上針刺,也就是陽經的合穴陰經的原穴針刺,也有補土及調理脾胃的作用。董氏奇穴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發揮應用。

二、董氏奇穴與脾胃經絡證治

脾胃經絡由於經絡的循行及特性,與脾胃之生理病理關係最為密切。董氏奇穴名之為正經奇穴,其治療脾胃亦多藉由脾胃經絡。以下就來看看脾胃經絡與脾胃論治的關係及應用。這裡將脾經及胃經分別論述,在探討奇穴的運用同時,一併論述十四經穴在這方面的應用,可以做為比較,也可協同配合加強治療作用與臨床效果。

(一)、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可治之證甚多。例如降升火,常用於本經瀉火,胃經多氣多血常用於調理氣血,脾胃為生痰之源,常用於化痰,對生殖器亦有效…。

足陽明胃經是由頭部到趾端的經絡。有四十五穴之多。胃經與脾經相表裏;胃與大腸皆屬陽明,手足陽明經相通於大腸,故本經最常用於治脾胃及腸胃病。又手太陽小腸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的下合穴--下巨虛與上巨虛,皆位於足陽明胃經。故足陽明經與胃、脾、小腸、大腸乃至整個消化系統都有密切關係。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針刺梁丘穴,可使胃機能正常化。胃劇痛時取郄穴梁丘甚效,針奇穴門金(調和木土)亦效,加針足三里更佳。治療胃出血,可於董氏奇穴胃毛七穴點刺(此即包括j胃經之不容承滿)。腹痛也可取梁丘、門金(或陷谷)、上巨虛、四花上(或足三里)。一般常用腹部各穴,但取足部各穴尤佳。

腹瀉針門金(陷谷亦效)甚效,其次為梁丘、上巨虛。痢疾針門金(陷谷)、天樞、四花上(足三里)。便秘取上巨虛、天樞、四花上(足三里)。食滯針四花上(足三里)、天樞、門金(陷谷)。天樞在胃經上卻是大腸經的募穴,對一切胃腸病均有效,尤其是治療腸病的主穴。

脾胃為後天之本,胃經和脾經都是有關於消化器系的。本經穴位常用於調補虛證。身體營養缺乏時,可取胃經經穴醫治。尤其是呼吸器系的疾病,可以應用本經經穴。補益強壯最常用足三里(四花上)。足三里為土經土穴,土性最強。董師用火腑海穴取大腸經上肉多之處意同。

胃經穴除治療消化器系疾病外,對生殖器亦有效。對婦人骨盆腔內的炎症,如子宮周圍炎等,在應用上均有效。對婦科一些疾病下列配穴亦極實用,如月經不調可取天樞、門金 (內庭亦有效)。痛經取內庭、門金皆甚效加天樞更佳。白帶可取 門金(內庭亦有效)、四花上(足三里)。因為胃經通過乳頭,對於乳腺炎亦效可取梁丘、門金。

補土生金能治呼吸器疾患;常用奇穴駟馬或胃經之門金(陷谷)治鼻炎,就有補土生金之意。掌上之土水穴能治胃病,位於肺經,則是此一原理的反面應用。亦或「子能令母實」之用。

又脾胃為生痰之源,胃經穴位亦常用於化痰。理氣化痰最常取四花外(豐隆)、四花上(足三里)。平降血壓針四花外(豐隆)、人迎、內庭(門金)。痰飲所致眩暈可針四花外(豐隆)、解溪、四花上(足三里)。因四花外(豐隆)為痰會,在此穴刺血可痰瘀並治,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又陽明經多氣多血,常用於調理氣血(治療皮膚亦極效,駟馬位於胃經其治皮膚即含調理氣血之用),解穴善於調理氣血治療氣血錯亂及解暈針。天樞(為大腸募穴)治月經遲緩亦係調理氣血之功,配合承漿穴治閉經甚佳,蓋承漿任脈之起始穴,又有胃及大腸經經過。陽明經氣血皆多,故多實證。常用於瀉本經火證,尤其是胃火上炎之頭面、神經症狀最為常用。牙痛:針內庭、厲兌、四花上(足三里),董師亦常於胃經解溪至門金之腳背上點刺治牙痛甚效。此外一些頭面病亦多取胃經穴位,所謂「陽明主頭面」,前頭疼痛針門金、內庭。偏頭(太陽穴附近)痛針陷谷甚效,門金更效。口眼歪斜針上巨虛、四花上(足三里)甚效。眼肌無力眼肌下垂針門金穴(配火菊更佳)

除治上述各症外,可降升火,及應用於暈針(如解穴、四花上)。又中風之足部麻痺症,多係來自外側,故可與膽經經穴並用,或針三重穴,此為少陽陽明並治,也可說是風談並治。

發狂多認為係由於陽明有熱所致,患精神病的人,胃口食量大都異常亢進,此時調整胃經瀉其實證,便能減輕其狂性。一般取四花外(豐隆)、厲兌有效。反之對神經衰弱病患,則補胃經之虛,使身體營養和精神機能提高,就易治癒。神經衰弱可針厲兌、四花上(足三里)、四花外 (豐隆),包括噩夢連連。

陽明胃經屬土,針之尚能通絡除濕,如治療肩臂不舉常取條口、上巨虛。肩背疼痛針髀關甚效。

(二)、足太陰脾經

脾胃表裡,脾主運化,主治胃腸消化器系統疾病;補土生金能治呼吸器疾患;脾統血,善治血液病;脾主濕,治療濕證如瀉泄白帶身體酸重等;還能治生殖器系統的疾患,婦人病等。

足大陰脾經,起於大趾之隱白穴,上行足腿之陰前側,行於下腹,經任脈之中極、關元,從此循脾與胃,上側脅,至咽舌。除與消化器及下腹部之生殖器及胸部有關之外,其支脈別注於心中而與精神作用亦有關。

脾胃表裡,脾經和胃經是主治胃腸消化器系統疾病有效的經絡。本經常用於調理脾胃及治療消化不良。脾經之盛衰關系著消化吸收力之盛衰。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針刺公孫(火散)穴〈該經絡穴〉後可出現蠕動减弱。

治療腹痛常取火菊(公孫)、火連(太白),若針刺火菊(公孫)後小復仍痛,多為器質性疾病。治腹瀉常用天皇(陰陵泉)、人皇 (三陰交)、太白。治便秘可取太白、商丘。針刺人皇(三陰交)穴治療便秘有效率達八成。治嘔吐可針海豹。治消化不良海豹、火菊(公孫)、人皇 (三陰交)皆有效。

細菌性痢疾常於人皇, 地皇(或地機,脾經郄穴〉、天皇 (陰陵泉,該經合穴〉等穴附近可觸到過敏點,針此過敏點治療急性菌痢多例,全部迅速治愈。

脾統血,常用脾經穴位治療貧血、出血、崩漏之證。脾胃吸收養分以形成血液,因此血液病與脾之消化吸收甚為相關。曾以四花上(足三里)、人皇(三陰交)、血海、膈俞等穴,治療過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又以四花上(足三里)、下三皇、治療心脾兩虛、貧血、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不足及多血症等。

婦科疾病,多由脾虛所致,三陰交、血海皆為血病要穴,子宮出血、月經異常等,凡與血有關之病均用此穴。產病之逆產、橫產、難產、分娩異常時,自古即以針三陰交為主,常可獲得良效。針刺三陰交穴稍後三至五分治療宮頸糜爛有效率達九成以上。治療産後宮縮痛多例,一次而止痛者占七成以上。地機、血海(針右側)以埋針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亦收到滿意療效,可見足太陰脾經和婦産科疾病尤其子宮病的關係非常密切。又治療崩漏最常取隱白,其次為地機、三陰交,使血歸於脾,以上三陰交可治之病,人皇穴皆能治療,配腎關穴應用療效更佳。

脾經穴位也能治生殖器系統的疾患,趾端附近的穴位如隱白大都等,及三陰交至血海之間的經穴,都有一定療效。董氏奇穴下三皇即是治療生殖器系統疾患的特效穴。

又脾主運化,身體沉重、無力可針本經,脾為後天之本,身體衰弱機能不足亦可針本經穴位。身體沉重取火連(太白)、大包。四肢無力針火連(太白)、大包。眼肌無力針火菊(公孫)、陰陵。治療四肢痛之四肢穴即在人皇下一寸。

脾主濕,脾屬土,土能制水,常用本經穴位治水腫及痰濕、寒濕之病。健脾制水治療水腫常取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遺尿可針地機、人皇(三陰交)、天皇(陰陵泉)。腎關治療多尿遺尿療效甚佳。小便不利針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加足三里更效)。健脾除濕治療痰濕頭痛,火菊(公孫)、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地機皆有效。寒濕腰痛可針海豹(或大都)、火菊(公孫)、地機。瘀血腰痛則可取海豹(或大都)、火菊(公孫)、地機、血海。上述陰陵泉、三陰交、地機並用之治療皆可以下三皇(上)代之效更佳。

治療呼吸器疾患需要加強身體營養時,也必須調整脾經和胃經。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常針四花上腎關等穴。身體倦怠、神經衰弱和脾經也有很深的關係已如前述。此外所謂脾腎兩虛,也是較常見的虛勞疾病。如呼吸系疾患、泌尿系病、婦人病等,多係因脾腎兩虛所致。可取下三皇穴治療。糖尿一般為脾腎兩虛之病,針刺三陰交穴 2~4 小時,血糖明顯下降者占九成以上。治療糖尿以下三皇共用效更佳,治療多例糖尿療效甚佳。以下三皇治療腎功能衰竭療效亦佳。

治黃疸隱白刺血有特效。脾與小腸通,小腸經之腕骨及奇穴肝門治療黃疸亦有效。小兒疳證與脾經關係密切,可取腹部或足部脾經的要穴。針(或灸)隱白或商丘有效。

下三皇能調理脾胃陰症;四花穴群能調理脾胃陽症,下三皇還能調及肝腎,而木斗木留能治肝病,也在胃經上(支脈通過)。脾經還有許多穴位例如陰陵泉能脾腎雙治,奇穴之天皇與陰陵泉穴位置相同能土金水皆治,又《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高而外者取之陰之陵泉,則內在之高位病變都能治之。又如公菊(火連)穴為脾經之絡穴,又係八脈交會穴,能治之病更多。與火連共用還可降陰火厚土滅火。

三.調脾胃以奇穴治五臟九竅四肢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179887989

 回應文章

許登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20 10:18
早上9—11點(巳時) 脾經 ( 足太陰脾經 ) https://heho.com.tw/archives/69640 主要治療,調理消化系統;足太陰脾經:血海穴治療皮膚搔癢的''潤膚穴''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9887989 比吃藥還管用的34個穴位合集;個個都有奇效!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26592?lang=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