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恭錄九祖省庵,勸發菩提心文】(一)
2009/03/22 00:39:05瀏覽561|回應3|推薦4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泣血稽顙,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男女等。唯願慈悲,少加聽察。

嘗聞入道之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

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趣向,今為大眾,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謂邪、正、真、偽、大、小、偏、圓、是也。

云何名為,邪正真偽大小偏圓耶?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未來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

既不求利養名聞,又不貪欲樂果報,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巔。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

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勛不忘,知見不泯。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不見一法,離心別有。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知此八種差別,則知審察。知審察,則知去取。知去取,則可發心。云何審察?謂我所發心,於此八中,為邪?為正?為真﹖為偽?為大?為小?為偏?為圓?

云何去取?所謂去邪、去偽、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圓。如此發心,方得名為,真正發菩提心也。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ymountain&aid=2769306

 回應文章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性佛道
2009/03/23 19:22

很棒的勸善經文

希望人人都能拜懺行善

謝謝您分享

  水 羚

天山...(Skymountain) 於 2009-03-28 11:51 回覆:
省庵大師苦口婆心的教誨,讀了真讓人心生慚愧。

說到懺法,地藏經文前,有一偈子,說真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
心亡罪滅兩俱空,此事名為真懺悔。』

☆珂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何謂菩提
2009/03/22 22:13
菩提即是逆,意譯為「覺」,要覺的是什麼呢?就是自覺到貪、瞋、癡的煩惱心,是沈淪生死輪迴的根本;而領悟戒、定、慧三無漏學的正道心,可以讓我們到達了生脫死的目的。
天山...(Skymountain) 於 2009-03-28 11:31 回覆:
始覺合於本覺,直趨究竟覺。

☆珂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弘法者,勢必要能體會『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
2009/03/22 21:58
一個弘法者,倘欲不壞因果,而又能悟入不生不滅的真如本體,則勢必要能體會『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這幾個字。這十個字方為佛法之正知見、中庸之道、名副其實的正法。在事相上來說:生滅,緣起無自性;就作用上來說:也是緣起無自性;從本體界的角度而言:一切法無我。所以,只有「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才能貫通所有的禪、淨、律、密、大、小二乘的總思想,才能捉住佛法的重心,才可以理事圓融,體相用具足。
天山...(Skymountain) 於 2009-03-28 11:37 回覆:
佛說三法印,讓末法眾生,分辨正法。
三法印者,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