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363
2025/01/28 台南市>南區>竹溪禪寺>全台第一間佛寺、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台南四大古剎之一、台南四大名匾之一《了然世界》,展藏四千餘件文物的竹溪禪寺文物館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2025/02/16 21:22:01

又要上歷史課了。今天要造訪位於台南市南區、很有故事性的「竹溪禪寺」

「竹溪禪寺」創建於明朝永曆18年(1664年),是全台第一間寺院,堪稱是台灣的佛教開山聖地。竹溪禪寺曾經歷過多次的大整修,最近的一次,是去(2024)年11月才剛剛整修完畢,這是整修後的新山門。

竹溪禪寺緊鄰「竹溪」而得其名。

竹溪禪寺的園區相當大,環境清幽,是『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也與彌陀寺、開元寺、法華寺並稱為『台南四大古剎』

一進門的左側,有一棟「竹溪書院」,原建於康熙32年(1693年),是由當時的台灣知府吳國柱所創建;早年因禪院竹林蒼鬱,溪景幽雅,常可見騷客遊人會聚於此;目前做為講道及師父、香客住宿之用。

禪寺中的第一棟佛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的正前方,有一座「觀音石雕」,石雕前有一對大象石雕;觀音石雕的兩側,則是一對紅棗色的風獅爺石雕。

觀音石雕的後側,是主殿「大雄寶殿」,裡面主祀釋迦牟尼佛。凱文在寺廟中都盡可能地不讓神明上鏡,尤其不正面上鏡,以示對神明的敬重,阿彌陀佛!不過今天要做完整的介紹,拍攝技巧將會有相當大的挑戰。

這是戊午年(民國67年,1978年),時任中華民國第一位台籍出身的副總統謝東閔所賜匾額。

在「大雄寶殿」的後面,除了有「觀音殿」,還有凱文原本想參觀的「竹溪禪寺文物館」,裡面有號稱『台南四大名匾』之一的《了然世界》匾額,不料沒開放,不得其門而入。

問過禪寺的師兄,只有週六、週日及週一開放,只好悵然回頭離開。大門(山門)的後側門額上,有「因地果還生」的橫刻,所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凱文還有一絲佛緣,數天後,再度來到竹溪禪寺。

這次盼到「竹溪禪寺文物館」開放參觀。

竹溪禪寺因為歷史悠久,因此展出了歷年來保存的四千餘件文物,包含神像、匾額、碑記、佛經等,非常豐富。

文物館在去(2024)年穀旦開幕。

目前(2025/01/03~04/04)有一「跨世紀竹溪禪寺佛教文物展」,每週六、日及週一開放參觀。不過,問過館內服務人員,展期過後,應該還是會常態性地繼續開放參觀。

一進到館內,先來看看竹溪禪寺的歷史沿革。

明末文官沈光文,於明朝滅亡後來到台灣,曾寫了兩首詩,成為竹溪禪寺創建於明永曆15年(1661年)至18年(1664年)間的年份重要參考依據。

竹溪禪寺目前擁有兩座珍貴的明朝的觀音像。第一座為坐像,高約24公分,面貌慈祥,臉型寶滿,眼神微微下望,衣服線條柔和曲線優美,具簡雅素淨之美,推測應爲竹溪禪寺最早的佛像之一。第二座爲立像,高約50公分。

竹溪禪寺在發展過程中,因應禮佛之需,於不同時期會恭塑各類佛像。部分已無宗教之用,便集中於文物館中展出。除了前述明朝的兩尊觀音像外,還有許多清朝及日本時代的佛像。

在入口處的這尊佛像,是日本時代的「準提菩薩」,因具有十八隻手,因此又稱為「十八手觀音」。文物館中針對每一件古物,皆有詳細的文字介紹牌。

這是時任台灣知府的竹溪書院創建者吳國柱,台灣知府即清朝治理台灣的最高行政長官。此座像應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十七世紀末),為泥塑紙糊,再飾以外材塗料,高約40公分,是鎭寺之寶之一。研判可能原本有戴官帽,但已佚失。

一樓後側的展示廳。

最前面這一座,就是前述明朝的觀音立像。觀音石像的右手姿為說法印,左手持經卷,姿態嫻雅端莊,面相雍容飽滿,修眉細目,雙目低垂,目光慈祥。雕像出自明朝著名雕刻師石叟,英國大英博物館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都有其作品。

這座木牌「南無鐵圍山面然大士菩薩」,其實是一塊「萬歲牌」。康熙時期,台灣平定「朱一貴事件」後,由兩位義民率領群眾護送原廣東移民供俸的「皇上萬歲聖旨牌」到台灣府城的「萬壽亭」供俸,供遙拜皇帝及對皇帝效忠之用。

然而到了日本時代,因為日本政府禁「萬歲牌」,多數被燒毀,原正面刻著「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這塊「萬歲牌」被翻面過來,而原背面「南無鐵圍山面然大士菩薩」反成正面,而倖免被毀。可惜「皇帝萬歲萬萬歲」字眼未完整拍下來。

一樓後側的展示廳,還有「八大(十地)菩薩坐像」。

有不少竹溪禪寺相關的書刊展示。

接著爬樓梯上到二樓。

一上來二樓,可看到竹溪禪寺的演進歷史,以及收藏的珍貴匾額、古物及佛像的介紹。竹溪禪寺草創於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時開始發展,並且陸續增修了不少殿宇;十八世紀的清朝志書中,開始有不少對竹溪禪寺的描述及記載。

二樓的主要展示廳,一眼看到號稱『台南四大名匾』之一的《了然世界》。『台南四大名匾』,除了《了然世界》外,還有「天壇神廟」的《一》字匾、「台灣府城隍廟」的《爾來了(音ㄌㄧㄠˇ) 》及「祀典武廟」的《大丈夫》。另有一說『台南三大名匾』,則是不含「祀典武廟」的《大丈夫》。

《了然世界》匾額,以楷書寫成,匾額其實是以四塊橫版拼組而成,以其木質紋理判斷,應是樟木。

《了然世界》寓意為可以細觀大千、洞悉萬物,如此便能達到大徹大悟真理的佛學境界。製成年代不明,最早應不早於17世紀末,最晚不晚於19世紀末。

這是乾隆37年(1772年)由台灣海防同知朱景英所題獻的《慧海津梁》是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匾額。匾額提醒我們,正念不在遙遠的彼岸,而是當下的每一步路。只要心中有智慧,腳下有慈悲,便能從苦海中解脫,直抵涅槃的光明。

這面匾額,則是乾隆53年(1788年)由福建水師提督蔡攀龍題獻的《捷于影響》,是寺內現存第二古老的匾額。

這面乾隆期間三面匾額之一的《慈雲光芘》,是由陞授福建臺灣鎮標左營中軍遊府帶的陳廷高於乾隆54年(1789年)敬立的,比喻慈心如雲般的廣大,庇蔭著一切眾生。而後陳廷高在乾隆59年(1794年)二次獲得提拔,似得佛祖庇佑。

我們常在匾額中看到「穀旦」的字眼,其實「穀旦」就是良辰吉日的意思。

這面嘉慶元年(1796年)所立的《如西》匾額,描述著竹溪禪寺有如西方極樂世界的美景。竹溪禪寺向來有「小西天」之稱,《如西》匾額成為這項雅稱的最佳註解。

賜進士出身的陳炳極於道光11年(1831年)接任臺灣府臺灣縣知縣,管轄約今嘉義縣市、台南市全境及高雄市部分區域。此《海外慈雲》匾額,是陳氏到任後第二年(道光12年,1832年)就獻匾,可見當時竹溪禪寺的影響力。

《海外慈雲》匾額的右上角,有一個橢圓形的印章「鳳閣舍人」,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職官名,為輔佐皇帝的高級秘書官,掌詔令、侍從、敕旨、審閱上奏表章等。陳炳極為嘉慶19年(1814年)進士,故簽以「鳳閣舍人」。

《聽萬壑松》意即有千山萬谷風吹松聲,來形容竹溪的美景,文字源自李白所作《聽蜀僧濬彈琴》。鮑復康於光緒2年(1876年)擔任臺灣府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盗同知時,在重修竹溪寺後立此匾,藉李白詩來抒發心境。

《默助成功》匾額見證了「臺灣民主國」這個短暫存在於台灣的共和制政權。「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光緒21年(1895年)割讓台灣後,唐景崧宣布建國,並出任首任大總統,卻在隨後日方接收台灣而起的「乙未戰爭」中瓦解。

光緒21年(1895年),劉永福出任臺灣民主國的第二任大總統,以台南為基地。劉成良為劉永福義子,領軍持續抗日。此《默助成功》匾額為劉成良當時所獻,祈求事事順利傳捷報,可惜最終事與願違。

清朝的「十八羅漢」。

這口乾隆37年(1777年)以鉎鐵鑄造的金爐,鑄刻有「乾隆壬辰年荔月弟子馬仕傑敬置」文字。雖金爐已有破損,但無損於其對竹溪禪寺而言的歷史意義。此金爐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為全台最早的金爐之一,也見證清代寺院的發展。

清代竹溪水域寬廣,竹溪寺橋就在寺邊。依嘉慶12年(1807年)刊行的《臺灣縣志》,及碑文「乾隆伍拾染年桐月吉旦住持僧智得敬立」,眼前這塊近年出土的「重脩竹溪寺橋碑」,應是《縣志》鄉老吳邦傑於修橋時所立,別具史料價值。

這是光緒元年(1875年)由福州的「怡山西禪寺」及「湧泉寺」所捐助鑄造的銅鐘,鐘高約97公分,緣口為倒蓮花瓣形。

銅鐘分三段,上段鐫刻寺名及捐款者,中段更鐫刻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叩鐘偈〉、〈聞鐘偈〉與〈破地獄真言〉等經偈。

館內還留有許多經文。

竹溪禪寺現存最古老的大鼓,應為光緒年間與銅鐘約同時期之古物,「鼓面」直徑約80公分,「鼓腹」直徑約90公分,鼓面為獸皮,以圓釘固著於鼓身上。

再爬上三樓,迎面而來的,是20及21世紀竹溪禪寺重修再造的演進。大正8年(1919年)新建完成的蓮花寶塔,是寺內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建物。去(2024)年進行最近的一次整修,確立了由天王殿、觀音像到大雄寶殿層次漸昇的氣勢。

竹溪禪寺早年有提供籤詩供民眾求取,此籤櫃為民國50年(1961年)所設置使用。

三樓的展示間。

「錫杖」為僧侶所持的一種法器,上有金屬環,發出的聲響,可以用來警告,以防止歹徒及野生動物靠近,做防身之用。亦可搖晃錫杖作響,代替叩門,請施主出門布施食物。竹溪禪寺收藏有多把錫杖,此銅質錫杖,高約178公分。

這是民國48年(1959年),僧人釋妙禪贈與的四幅水墨畫,主題分別為梅、蘭、竹、菊,即「花中四君子」。梅在寒冬綻放、蘭花清秀、菊花淡香、竹子節節上升,是氣節崇高的象徵,得到古代文人的喜歡,常寫入畫中。

竹溪禪寺有提供住宿,這是民國43年(1954年)使用的共住清規。

竹溪禪寺於民國44年(1955年)建設「竹溪精舍」,以為居所,信眾題贈《竹溪精舍》匾額及對聯祝賀。匾由二片木材合製,無邊框。

二樓有清朝時期的「十八羅漢」;三樓這裡則有日本時代的「十八羅漢」。

竹溪禪寺在日本時代昭和2年(1927年)重建時的造型配置地圖。

「蓮花寶塔」是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外觀有五層(含基座),內部卻只有四層;平面在二層以上以八角形層層退縮。

竹溪禪寺在民國62年(1973年)重建時,適逢官方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廣中國古典式樣,因此整座佛寺曾全部採用綠色琉璃瓦。

三樓有一尊高約110公分的「緬甸玉佛」,白玉材質,精雕細琢,推測年代約為1930年。玉佛以右手覆於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佛像臉部圓滿,慈眉善目。此尊玉佛原為白玉,但經香火煙薰後,色澤變暗成為現貌。

緬甸玉佛前方,有一面「大悲出相」展牆,天花板上還有一座青龍雕像。

竹溪禪寺是台灣佛寺中最早製作大悲出相者之一,在日本時代就設有大悲閣,閣內塑造一組大悲出相。本展牆為民國70年(1981年)由竹溪禪寺第三代住持委託安平葉進祿匠師所製作的剪黏八十八出相,表情、姿態、服飾各有巧妙。

文殊菩薩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此幅「文殊菩薩騎獅彩繪圖」,為佛教道場用掛軸,推測完成時間為日本時代。此圖像為府城名家潘春源之作,他的兒子潘麗水、孫子潘岳雄繼承衣缽,潘氏三代都是國寶級的廟宇彩繪師。

離開文物館,準備離開竹溪禪寺。經過竹溪書院旁的草坪上,看到立著的十八羅漢石雕像。

竹溪禪寺歷經多次整修後,僅存的古寺遺跡(建築物),除了蓮花寶塔外,還有這座舊山門,現在已經成為側門,平常並不開啟。

也只有這座舊山門及蓮花寶塔,還保留著中式建築的古樣,其餘皆已改為西式建築外觀。


今天造訪『台南四大古剎』之一的竹溪禪寺,清幽的環境,走起來十分舒暢;逛了收藏豐富的竹溪禪寺文物館,更覺收穫滿滿,非常充實的一趟小旅行,也非常推薦朋友們可以去走一走。

※※※

最新創作
2025/01/28 台南市>南區>竹溪禪寺>全台第一間佛寺、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台南四大古剎之一、台南四大名匾之一《了然世界》,展藏四千餘件文物的竹溪禪寺文物館
2025/02/16 21:22:01 |瀏覽 13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2025/01/28 台南市>南區>台南體育公園周邊景點小旅行>縣市合併前原台南市唯一森林-哈赫拿爾森林、台南市立橄欖球場、蒸汽機關車(火車頭)展示場
2025/02/12 20:31:28 |瀏覽 51 回應 0 推薦 11 引用 0
2025/01/28 台南市>南區>桂子山小旅行>海拔29.5公尺,縣市合併前原台南市第一高峰>曾經有防空洞及軍事碉堡(桂子山碉堡)、電話總機房、涼亭、觀測日環蝕的測量三角點
2025/02/10 21:15:41 |瀏覽 68 回應 0 推薦 13 引用 0
2025/01/09 台東四日遊-第四天>多良火車站>票選全台最美麗的車站、列車緩緩行經車站,車廂內的旅客與月台上的遊客相互揮手致意,形成溫馨又有趣的畫面
2025/02/06 21:26:20 |瀏覽 100 回應 0 推薦 16 引用 0
2025/01/09 台東四日遊-第四天>台東卑南遺址公園>卑南遺址月形石柱、卑南遺址考古現場、卑南文化公園、卑南族少年會所、史前家屋、石柱地景藝術
2025/02/04 20:25:43 |瀏覽 96 回應 0 推薦 13 引用 0

最新影像 20423509
2025/01/28 台南小旅行
2025/01/28 台南小旅行
2025/01/28 台南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