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嶺澳核電站創世界紀錄連續安全運轉5000天看中國能源智慧
2020/03/16 12:34:07瀏覽440|回應0|推薦16

從嶺澳核電站創世界紀錄連續安全運轉5000天看中國能源智慧

一、中國核電技術已領先世界

3月15日,中廣核大亞灣核電基地再度刷新世界安全運行紀錄,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連續15年無非計劃停機停堆,實現連續安全運行達5000天,創造了國際同類型機組連續安全運行天數的最高紀錄。大亞灣核電基地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二期共六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2019年,大亞灣核電基地六台機組在72項WANO指標中,有58項(80%)進入世界卓越水平,創4台及以上壓水堆機組核電基地的世界紀錄。據大亞灣核電公司新聞發言人常啟能介紹,“連續無非計劃停機停堆”是反映核電站管理水平的關鍵指標。到2020年3月15日,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比目前排名第二的法國機組領先15個月時間。大亞灣核電基地多次刷新世界核電運營紀錄,顯示了世界一流的運營水平,也標誌著大亞灣核電基地的運營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國電力公司安全業績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公司連續11年奪冠,累計獲39項次第一名,是全球獲冠軍數量最多的核電基地,並在“能力因子”和“核安全/自動停堆”等最能體現核電安全運營水平的硬指標上長期居於首位。

截至目前,大亞灣核電基地商轉26年以來,累計上網電量7551.92億度,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少消耗標煤約2.33億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6.35億噸,相當於種植了約170萬公頃森林,覆蓋8.5個深圳市面積。在台灣廢核之際,中國大陸核電卻正在加速發展,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國大陸預料在2年內取代法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核能供應國,甚至在2030年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合電之首。國際能源機構(IEA)數據預計,2040年,核電在大陸總電力供應的比重將達4%,高於2016年的2%,2040年大陸核能發電量將增加2倍多,接近目前11%的世界平均值,未來勢必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核電國。中國大陸核能行業協會徐玉明認為,中國大陸已經建成了完整配套的核電工業體系,核電主要設備制造能力位居全球第一,核電建造能力世界第一,這是大陸核電「走出去」非常好的機遇。然而,綠色低碳能源體系的建設也不容忽視。核電發展過程中,關鍵和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核廢料處理,去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已與陸方簽署協議,將法國阿海琺(AREVA)的核廢料處理技術轉讓給大陸。

二、中國核電發展

中國的核能發展在核武領域和和平用途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建立了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為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鑑於核能在增加能源供給、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明顯優勢,中國製定了核能發展規劃,積極推進核能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截至目前,商運河電機組有47台。1954年,前蘇聯奧布寧斯克核電站並網發電,開啟了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時代。從長遠來看,華東地區缺煤少油,要解決華東地區用電問題,要搞核電。為加快中國核電發展步伐,從法國引進的2台M310核電機組相繼於1993年和1994年在大亞灣建成投產。大亞灣核電站不僅為廣東和香港提供了經濟發展急需的電力,還通過工程實踐,學習了大型核電站的建設和工程管理經驗,以及通過技術轉讓,掌握了部分核電設備的製造技術,為以後的核電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自2006年開始,中國核電進入了規模化、批量化的發展階段。在“九五”(1996~2000)期間,國家對核電發展的提法一直是“適度發展核電”,但在2002年後,先後出現“加快核電發展”、“積極推進核電發展”、“大力發展核電”等。 2003年國務院領導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核電發展問題,將核電發展納入整個電力發展規劃之中。這種形勢的變化反映了當時中國對電力增長的迫切需求,以及中國核電建設能力的整體提升。2011年3月11日發生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中國國務院要求國家核安全局對核設施組織安全大檢查,以高標准進行整改,福島核事故後,中國強調“安全高效發展核電”,速度明顯放緩。 “十一五”(2006~2010)期間中國批准了29個核電機組開工是核電建設黃金時期。其中除AP1000和EPR共6台以外,其餘20多台均為二代改進型機組,均已建成投產,安全性好、造價低(12000元/千瓦)、設備國產化率80%以上。 2014年,中國推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基於中國30餘年核電科研、設計、建設和運行經驗,充分借鑒國際三代核電先進理念,吸收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具有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成熟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可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華龍一號”和可望近期開工的CAP1400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大戰略中將承擔重要角色;出口巴基斯坦卡拉奇的2台“華龍一號”也正在建設之中。中國30餘年的核電發展成就不僅建成了一批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性良好的核電站,其規模列全球第三,而且形成了完整的核電發展產業鍊和保障能力,為中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中國的能源政策

    中國大陸於2016年12月由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公佈了“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2016-20)。在該計劃中,中國大陸決心降低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2020年的初級能源消費比例從62%降至58%,燃煤電廠與空氣污染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減少燃煤發電是世界大趨勢,英國與中國是以核電取代燃煤發電的良好例子,台灣由於廢核因此無法讓台中火力電廠減煤反而要增加燃煤與世界主流背道而駛。中國大陸也致力發展更多的再生能源,但大陸的風機都是自產且太陽能板產量及大,到2020年,風電和太陽能的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210GW和110GW。到2020年,非化石燃料的比例應從2015年的12%上升到15%以上。

    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解決空氣品質的影響,中國大陸將其能源結構從化石燃料主導地位轉向再生能源和核能,台灣廢核顯然錯誤。中國大陸的五年計畫實施了積極的再生能源政策,到2020年推動再生能源生產增加到總能源結構的15%。中國大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約占全球30%,為減少碳排,於2017年啟動全國性的排放交易系統,該系統涵蓋約1700個燃煤和天然氣發電企業,年排放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的39%)。而中國大陸在自定預期貢獻中,提出2030年CO2排放達到峰值、碳排放密集度較2005年下降60-65%,且非化石能源占初級能源消費比重達20%的目標。藉由此排放交易系統的推行,預期將可經濟有效地減少碳污染,並有助於中國大陸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總量的峰值。

     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50年核電等清潔能源將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按照中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佈局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考慮到後續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的資源和環境條件,以及季節性和間歇性發電的特點,核電作為低碳、安全、穩定、經濟的非化石能源可有效替代一部分煤電承擔的基本電力。當前條件下,核電在中國是一種最現實、最可取的能源。有研究機構預測,2030年核電需求的裝機規模為1.3~1.5億千瓦左右。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我國核電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3206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