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愛化解仇恨
2018/02/10 14:42:48瀏覽747|回應0|推薦6

生命不應有別!常常看到別人大愛的付出,深為感動!只有用愛才能化解一切仇恨!我一直很佩服真正尊重生命,願意付出的人!這些人讓我感動,讓我學習!台灣也因為這些台灣人無私的愛而有福氣!感恩!感恩為世界付出的人!這是生命真正的美!

兩岸院士聯手馬拉松式肝移植手術 成功搶救6病童

2018-02-05 18:13聯合報 文 李樹人/攝影 丁志榮

術前陳肇隆院長在腦海反覆模擬推演及兩岸長庚菁英即將展開歷史性的示範手術。 丁志榮/攝影

高雄長庚菁英團隊,赴京示範肝移植手術,4天13檯刀均圓滿成功

12年前,高雄長庚院長陳肇隆率領肝臟移植菁英團隊,親赴上海進行示範手術,而今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已成為全中國最大的肝移植中心,近日這個團隊前往清華長庚醫院,在四天內為六位幼兒病童進行肝臟移植示範手術,包括五例活體肝移植,以及一例體外肝切除及自體肝移植、隨後救援性活體肝移植手術。所有捐肝者和受肝者都手術成功,順利康復,並且陸續出院中。

兩岸院士攜手在北京清華大學,打造世界級肝臟移植中心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自2014年啟用以來,積極著手規劃建置肝移植中心,於2018年1月正式取得「肝臟移植執業許可」,而本身即為中國肝移植權威的院長董家鴻,也在2017年11月27日正式獲頒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協助長庚醫院創辦人王永慶生前所捐贈的清華長庚成為世界級的肝臟移植中心,以及本著醫學不藏私的精神,同樣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陳肇隆,再次率領高長肝臟移植團隊一行九人前往北京,在四天內為六位小病童進行肝移植手術。

高長團隊-左起林燦勳教授、廖秀蘭護理師、姚文聲教授、鄭汝汾教授、陳肇隆院長、王世和副教授、楊志權主任、王元元護理師、林麗滿督導。

在台灣已經完成一千七百多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的高雄長庚團隊,近年來,多次至上海、北京等地三甲醫院示範開刀。不過,這次卻是如臨大敵,不敢大意,因為時間緊迫,必須在四天內完成所有手術,不僅考驗著技巧、經驗,更考驗著眾人的體力。一檯刀至少八小時,一個肝移植手術必須同步開兩檯刀(捐肝者與受肝者),若一天要完成兩位病童的手術,意味著要接連著開四檯刀,時間接近二十小時,期間可能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據了解,距離上一次連著開刀的紀錄,已是十幾年前的事,而且,此次雖為示範手術性質,預定接受手術的六位病童情況卻相當複雜,大陸當地許多醫師無法醫治,甚至直接建議家長不如放棄。正因如此,高雄長庚肝臟移植團隊不敢大意,甚至遠從台灣帶了兩大個行李箱的手術器材,其中包括了縫合細小動脈和膽管的針線,護理督導林麗滿說,「這次的患者都是嬰兒,所以除了帶上慣用的手術器械外,還特別帶了適用於嬰兒的專用器材與線材」。

為了此次示範手術,高長團隊特別從台灣準備了相關手術器械,以及嬰幼兒專用的器材。

手術前,兩岸移植團隊與患者家屬合影。

高雄長庚肝臟移植團隊一行九人,抵達北京後立即前往醫院病房,訪視等待移植的六名幼兒,及肝臟捐贈者、家屬,瞭解身心狀況,給予鼓勵打氣。看到陳爺爺親自出現在病房與大家閒話家常,病童的父母們喜出望外,有人話還沒說兩句,就紅了眼眶,哽咽了起來,直說他是孩子的救命恩人,有他在,就放心。

陳肇隆指出,長庚醫院創辦人王永慶在生前念茲在茲,期盼台灣能夠協助「祖先來的地方」,因此,捐出人民幣十億元協助興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而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他,只要有機會,相當樂意至大陸各地貢獻所學及經驗。

「捐肝者會不會太瘦?」、「肝內動脈受損,切除後,是否會有風險?是否有其他併發症?」雖然事先已在台灣獲得詳細資料,並透過視訊開過多次討論會議,示範手術的前一天,兩岸移植菁英齊聚一堂,參加「肝移植術前會議」,仔細地討論六個病童與捐贈者等影像檢驗報告及各項數據,以及術中可能遭遇到任何狀況,模擬推演,希望手術成功,讓六名病童平安長大。

北京清華長庚醫師透過投影片,依次講解五例活體肝移植手術示範,一例體外肝切除—自體肝移植手術等六名病童的影像檢驗報告及各項數據,以及捐贈者術前檢查報告。

這場會議從手術前一日下午三點進行至當天晚上七點,高雄長庚移植團隊全員列席,逐一討論個案狀況,深入分析相關數據,從醫學影像檢視及確認病童狀況,最後討論出手術順位,並逐一擬定手術計畫。

兩岸長庚肝移植團隊,清早全員進駐手術室,展開示範手術序幕

高雄與清華兩岸長庚成員,手術當日清晨七點已完成準備進駐手術室。由於清華長庚團隊過去以成人肝移植為主,對於幼兒肝移植的經驗有待學習,因此高雄長庚團隊以兩兩對接的方式,引導清華團隊做好術前各項準備,並逐一核對手術重點與注意事項。

第一台刀的患童僅五個月大,體重也只有五公斤多,體型瘦小,移植團隊格外謹慎。除了精準計算麻醉劑量,為了預防失溫,手術室內的溫度、術中所需用到的水也特別經過加溫,不讓身體沾到一點點冷水,病童周圍放置了一層層保溫裝置。高雄長庚團隊連細微之處都如此講究,這也說明了該團隊肝臟移植病人存活率為何能夠位居全亞洲、甚至全球之冠。

陳肇隆指出,肝臟在腹腔內部,一般從外表看不出肝臟病變,但膽道閉鎖症的病肝異常腫脹、質地堅硬,用手一摸,就可觸及,由於病童接受過葛西手術,而且經常發生膽管炎,腹腔內特別是肝門部位嚴重粘黏,增加了手術難度。

捐、受兩術同步進行,宛如演奏完美交響樂章

活體肝移植手術最困難之處在於必須使用兩間相連的手術室,兩台刀同步進行。陳肇隆以這次手術為例,捐肝手術進行時,須依事前規劃,精準摘取捐贈者部分肝臟,置入維持在攝氏4度的肝臟保存液中,修裁血管、測漏並結紮、縫合血管、膽管殘端之後,隨即開始植肝。但在這同時,團隊成員王世和副教授需先切斷葛西手術的肝腸吻合、分離進出肝臓的所有血管、斷離病肝的所有靱帶,才能摘取病肝,準備好進行新肝植入手術。

高長資深麻醉護理師廖秀蘭(圖中),細心提示幼兒肝移植手術中,麻醉護理人員注意事項。

種肝過程中,亦是困難重重,陳肇隆解釋,植肝時,首先要把捐贈肝臟的肝靜脈接到小朋友的下腔靜脈,再完成門靜脈的吻合銜接,即可開放新肝血液循環。隨後進行肝動脈吻合,由於小嬰兒的動脈可以細到1、2毫米,必須在顯微鏡下放大縫合。

進出肝臓的三條血管重建完成後,必須以都卜勒超音波確定血流通暢,再進行膽道重建,由於膽道閉鎖症沒有通暢膽管可以銜接,必須以小朋友的小腸做成膽道,銜接捐贈肝臟的膽管。動脈和膽管重建都由顯微外科專家林燦勳主任完成,他是全球活體肝移植顯微膽道重建第一把手。整個手術過程就像大師級交響樂團,在完美演奏時,還能注意到團隊的速度,交織出圓滿的樂章。

左圖/王世和副教授與楊志權醫師負責幼童病肝移除手術。右圖/陳肇隆院長與清華長庚董家鴻院長處理捐肝手術。

示範手術第一檯,于父全然放心託付兩院士

早上八時,來自天津的熙熙父親、31歲余江海接受專訪時神情淡然,他說,五個多月大的熙熙,天生愛笑,在娘胎接受超音波胎兒攝影時就是笑著。出生後罹患膽道閉鎖,全身黃疸,但她不哭不鬧,安靜地讓大人更覺心疼。對於第一個準備接受移植手術,于父表示「沒有特別的感覺」,深信兩位權威聯手,一定沒有問題。能用自己肝臟,換回愛笑女兒一輩子的健康,心甘情願。

左圖/能有機會用自己的肝,來救自己的心肝,于江海心甘情願。右圖/看著最愛的兩個人即將接受重大手術,于媽媽神情滿是擔憂。

熙熙爺爺心繫兒子余江海與孫女的安危,趕至北京,一早在病房焦急地踱步著,在兒子被推進手術室之際,伸手將棉被塞進床緣,關切之心,溢於言表。

于江海對於即將面對的手術深具信心,在出發之際比出了「讚」,表示一切都會沒問題的!

余江海感受到老父親的擔心,在進入手術室的那一瞬間,喊了聲「沒問題」,還舉起手臂,豎起大拇指,比了一個「讚」的手勢,氣氛感人。

在高雄長庚、北京清華長庚等兩大移植菁英團隊攜手下,余江海捐肝手術在下午三點完成,另一台組團隊緊接著接力種肝,晚上七點左右,順利完成兩岸長庚合作的第一例肝臟移植。

前往手術室途中,于媽媽(圖中紅衣)心疼兩個摯愛將進行移植手術,積壓已久的情緒終於忍不住潰堤,于家爸爸與爺爺紛紛表達安慰。

由於兩岸團隊默契與習慣用語等尚待磨合,這次手術時間比預期長了一些,高雄長庚放射診斷科系教授鄭汝汾醫師表示,肝臟移植手術以安全、成功為最高原則,移植團隊不會在乎手術時間長短,而是要求手術的細膩度,希望做到最完美,捐贈者、受贈者均平安。

陳肇隆院長於術後也特別指示,一切以患者安全為優先,特別是捐肝者的安全是最優先的考量!隔日預定的兩檯的手術,必須在上午的手術確認所有流程進行流暢,捐、受肝兩邊的狀態都穩定後,才能進行下一台刀的準備。

媽媽果決辦出院,連夜赴京爭生機

翌日,預備接受移植手術的是同樣為五個月大的盧紫晨淇。媽媽術前接受專訪時表示,二寶出生後,肚子一直發脹,腎臟也不好,黃疸降不下來,得知膽道閉鎖,她抱著孩子,至北京、天津、上海等大醫院求診,都說得換肝,否則活不了。但先生是修車師傅,家裡經濟就一般,根本無力負擔手術費用,所幸天津醫院在告知有機會讓陳院士開刀,且為示範教學,院方將全額補助醫療費用,媽媽二話不說,當天就辦了出院手續,趕至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媽媽說,曾經想放棄過,看著孩子的雙眼,就是捨不得,這是她心頭的一塊肉,無法割捨。開刀的前夕,陳肇隆院士突然出現在病房探視,當下手中抱著二寶,直想磕頭道謝,但被院士制止,媽媽從未想過會在這時見到陳肇隆本人,心中感動不已之外,口中不斷重複著「二寶真的有福氣,能讓陳院士開刀」。

經過第一天的磨合,兩岸移植團隊逐漸建立起默契,也開始熟悉彼此的手術習慣,從摘取母親捐贈的肝臟,到植入孩子的體內,過程相當順暢,也讓第三組患者順利地依照預定時程,進入手術室準備,進行移植手術。

反思未做虧心事,為何愛女受折磨?

五個多月大的張夢淇,來自吉林長春,同樣罹患膽道閉鎖。父親表示,女兒出生一個星期時,大便顏色仍舊是白色,還以為每個小孩都是這樣,沒想過,過了一個月,顏色還是偏白,這時才驚覺不對勁,趕緊就醫,結果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小醫院醫師建議換至大醫院,否則小命不保。身為護理人員的媽媽,更是透過所有的管道尋求幫助,「肝移植」似乎是眼下唯一的選擇。

五個月大的夢淇,因為膽道閉鎖導致肝硬化,膚色相較於父母,可發現明顯偏黃,令人心疼不已。

到了北京兒科研究所,確診為膽道閉鎖,這個時候肝臟已經硬化,如果不能及時換肝,鐵定活不了,張萬亮談到女兒所承受的痛苦,不自主地哽咽了起來,說著「原本一度厭世、絕望、悲觀,心想自己從來沒做壞事,為何女兒會遭遇這種慘事?」。

親友接連勸放棄,夫妻相挺堅持救女

面對摯愛的女兒,張爸爸的父愛展露無遺。

張萬亮說,當時許多親友都勸他放棄,連醫院主任也這麼建議,認為治好了,也不是正常,但他上網尋找相關資訊,發現只要換肝就可治療這個病,「孩子有救了,千萬不能放棄,放棄就一點機會都沒了」。張萬亮指出,女兒是夫妻兩人的第一個寶寶,儘管得了這個疾病,但老天關了這扇門,卻開了這扇窗,沒想到,能有這個機緣,女兒有幸參與這一次示範手術,在得知女兒換肝手術竟然是由台灣陳爺爺主刀,他相當激動,講起話來有些哽咽,喃喃自語地說「這是不幸中的萬幸,咱們家淇淇福氣大,有救了」。

父頂寒風夜跑,減脂以服捐肝資格

儘管夫妻兩人願意捐肝救女,但父親有中度脂肪肝,而外婆堅決反對媽媽捐出肝臟!在這個情形下,為了救女兒,原本不愛運動的張爸爸利用每天下班後開始慢跑,即使入冬後夜晚寒冷,他仍舊每天頂著零下低溫跑上兩三個小時,加上飲食控制,就這樣跑了快兩個月瘦了四公斤,原本中度脂肪肝也減至輕度,符合捐肝條件。最令人感動的是,張爸爸鮮少生病對於疼痛特別敏感,連看牙齒都緊張萬分,但這次面臨切肝這等重大手術,為了女兒,卻是勇往直前,毫無畏懼。

談到女兒的病情,張爸爸不禁落下男兒淚。

由於張爸爸仍有輕微脂肪肝,加上男性的肝臟較大,對於女嬰來說,母親仍是較佳的選擇。醫療團隊直至手術前夕,仍期望改由女嬰母親捐肝,但幾經溝通後,外婆依舊堅決不同意媽媽進行捐肝,因此維持原定計劃,由父親作為捐贈者,只是為了符合女嬰的腹腔空間,必須加做肝臟減容積手術。雖然對於經驗豐富的高長團隊來說,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對示範手術而言,是具有正向的意義,但陳肇隆院長對於必須追加進行肝臟減容積手術,仍然相當謹慎,要求兩岸團隊務必嚴陣以待。

左圖/跟著病床準備進入手術室的張奶奶,心情相當複雜,雖然為了兩岸院士出手搭救孫女而開心,但是想到兒子即將接受一場重大手術,而顯露出無比擔心的神情。右圖/連看牙醫都相當緊張的張爸爸,為了救女兒,第一次躺上病床進入手術室,表情無所畏懼,救女的決心展露無遺!

上海仁濟醫院夏強副院長,應恩師陳肇隆的邀請,前來參與指導兒童肝臟移植手術。

為了讓清華長庚團隊更快速地學習兒童肝移植手術,上海仁濟醫院副院長,也是目前全中國最大肝移植中心的領導者 夏強,應恩師陳肇隆的邀請,特別於百忙之中飛抵北京,隨即進入手術室參與手術指導,並且與恩師一同進行手術示範。夏強雖然已創下一年800例移植手術的全球紀錄,但與恩師同台時,仍舊保持初心,全力跟隨陳院長的手術速度,追求最佳手術品質與成果。

另一方面,在順利取下父親所捐贈的肝臟後,為使女童的腹腔能夠容納父親的肝臟,因此父親捐出的左側葉肝臓,包括第二和第三小節,必需進行減容積手術,把較厚、較大的第三小節切除,留下較薄、較小的第二小節,才能裝進小嬰兒的小腹腔,是為「第二單一小節减容積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將捐出的肝修整至適當大小後才能植入,過程中若稍有不慎,將會讓整個手術前功盡棄,因此兩位院長親自聯手進行減容修整。

左圖/夏強副院長(左)與恩師陳肇隆院長(花帽者),同台進行示範手術。右圖/為符合女童腹腔空間,兩岸院士(左陳肇隆,右董家鴻)聯手進行肝臟減容修整。

當手術圓滿完成後,早已夜幕低垂,歷經一整天總計超過十四個小時的手術後,三位華人世界的肝臟移植權威下了手術台,所做的第一件事並非坐下來休息,而是前往ICU探視了解前一日與稍早完成手術的病童恢復狀態,並叮囑相關人員特別需要注意的相關事宜,對於患者的關懷可見一斑。

董家鴻院長(紅帽者)與陳肇隆院長(花帽者),歷經十多個小時手術後,即便疲累不已,依舊第一時間前往ICU探視病童,了解術後恢復情形。

微信社群「媽媽加油」,勸的是放棄而不是堅持下去

來自遼寧媽媽在得知女兒罹患膽道閉鎖時,不僅求助於醫師,也遍訪網路平台尋求協助,但在「肝移植」資訊不若台灣盛行的大陸,包含醫師都曾勸過高媽媽放棄重新來過,無意間,加入名為「媽媽加油」的社群,原本以為能夠尋得治療上的新資訊,未料,裡面的成員都是決定放棄的父母。雖然放棄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但對於是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高媽媽來說,對於子女的情感特別深厚,也因此在考慮放棄這個選項後,向丈夫提出了離婚的要求...。

高媽媽說:「我跟先生講,孩子是她最重視的一塊,既然救不活了,我們乾脆離婚,然後我跟孩子會去找個地方,等孩子走了,我就隨她一起去!」所幸這個暗黑的念頭並沒有真的實踐,歷時一個月多的天人交戰後,在家人的勸說與支持下,高媽媽決定,不管前面是什麼路,都要走下去。所幸天無絕人之路,能爭取機會至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且由兩位院士來執刀,她相信女兒一定會好的。

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並且主動願意捐肝救女下,高媽媽不僅擺脫負面的想法,並表示不管手術最終結果,她都將盡一己之力推動肝臟移植的觀念。

高聆熙的外婆也說,得知孫女必須換肝,才能救命,雖然她血型符合,但年紀太大,被打回票,最後由女婿捐肝。只是這次外孫女能讓陳院長開刀,雖然她沒讀多少書,但知道示範手術的意義,她發誓自己死後要捐出屍體,供學術研究之用。

高聆熙的外婆表示自己書讀不多,唯一能貢獻的就是往生後將自己的大體捐出,希望為醫學盡一份心力。

術中動脈突破裂,高長團隊神救援

在手術當日,由清華長庚醫院團隊派出具有肝臟移植經驗的醫師執行開腹,未料,手術過程中,高爸爸的右肝臟動脈突然破裂,由於這是右肝唯一一條動脈,關係著捐肝能否成功的關鍵,嚴陣以待的高長團隊楊志權、林燦勳等兩名主任醫師緊急接手處理,不僅迅速找出出血點後進行止血,更透過顯微手術予以精密縫合且保住血管良好狀態,不僅讓捐肝的爸爸脫離危機,也讓捐肝手術得以順利繼續。

為此,整體時間已比預定遲了近兩小時,所幸活體肝臟移植手術順利,父親捐贈的肝臟順利種入寶寶的腹腔。

左圖/楊志權醫師(圖右)堪稱此行最核心的關鍵醫師之一,不僅負責手術中許多重要環節,術後照護也是他的核心工作。右圖/通常都在手術後段才需要上場的林燦勳主任,在手術一開始就已準備就緒,也因此能緊急處理突發狀況化解危機。

兩岸肝移植權威聯手,24小時手術搶救8歲小硬漢

活力十足的馬成龍,問到怕不怕手術?他說:「怕什麼?又不是第一次了,那次都不怕,這次也當然」

今年8歲的馬成龍,自幼感染肝包蟲,肝臟組織受創,5歲時曾經接受過手術切除左半肝,但後復發侵襲多條肝臟主要血管,包含唯一一條肝臟血液回流至心臟的肝靜脈,當地醫師建議肝切除或是肝臟移植。受限於當地的醫療技術與設備的不足,僅能設法控制病況,但繼續延誤下去情況恐怕不樂觀。

個性活潑有禮貌的馬成龍,相當受到醫護人員的喜愛,主治醫師想方設法想要救治這個孩子,在得知清華長庚徵求示範手術的訊息,確認爭取到名額後,第一時間聯繫馬家夫婦希望他們前往北京就醫,但馬家夫婦卻遲遲沒有行動。

醫籌車車資相助,馬家終得赴京就醫

原來家境狀況貧困的馬家,雖然這次爭取到北京清華長庚全額的醫療補助外,但一家人七百多人民幣車資卻怎麼也籌不出來,只能坐困家中,眼見難得的機會即將流逝。

對於始終沒有回音的馬家,西寧醫院的主任醫師為了瞭解原因而親自登門拜訪,面對熟識已久的醫師,馬家大嫂話也說得直白,「不試,對不起這孩子,但就是沒錢了,為了治療兒子的病,前後積欠親友十幾萬人民幣」,知道原因後的主任醫師,默默地幫馬家支付了車資,要他們一家人即刻前往北京。馬家夫婦拿到車票時,已紅了眼眶。

馬媽媽回憶起孩子一路以來的醫療過程,以及受過的種種幫助,不禁紅了眼眶。

青海西寧的馬家夫妻帶著大兒子馬成龍,生平第一次到北京,一家三人搭乘火車抵達後,直接住進清華長庚醫院病房,進行相關檢查並等待手術安排。馬家大嫂說,儘管處境艱辛,還是必須走這一遭,這次能至清華長庚醫院接受手術,相當幸運,除了醫療費用獲得院方全額補助之外,最重要的是由陳肇隆院士主刀,她堅信台灣陳爺爺精湛刀技與醫術,一定有辦法救兒子一命,而且還有董家鴻院士協助,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談到是否擔心捐肝後身體狀況,她淡淡地說,「別說是肝臟,我連生命都可以給他」。

兩岸菁英團隊15個專科聯合制定多重手術方案

術前,馬媽媽細心地整理馬成龍的衣服,馬成龍則將手貼在媽媽的胸口,像是要媽媽放心。

兩岸移植團隊於術前評估此病例極為複雜,年幼且為晚期肝包蟲病,特別是因為之前已先動過手術,為此兩位院士特別組建了跨15個專科的MDT(多學科聯合)團隊,特別擬定出多重手術方案。首選的方案為由經驗豐富的北京清華長庚的董家鴻院士團隊執行體外肝切除手術,先將馬童的肝臟取出,清除壞死的部分後植回,不僅可以保留原來的肝臟,而且能夠免於未來需要常年使用抗排斥藥。

馬成龍大方展示第一次手術時,留下「賓士」型傷口。

董家鴻院士在國際上率先將這種術式應用於治療終末期肝包蟲病,已成功拯救多例患者。但馬成龍的自體餘肝體積有限,加之術前影像提示,肝臟變形較為明顯,包蟲病灶位於肝臟核心區域,且已經侵犯了肝臟的主要血管,這使得手術風險大大提高,剩餘肝臟有可能難以正常發揮功能。

為此,手術團隊決定有必要制訂補充方案——活體肝移植手術,以確保應對任何意外情況。與馬成龍的家人講明病情後,母親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為兒子提供肝源。醫院立即安排了血液化驗、肝臟造影等系列檢查,並分別針對兩套方案,進行三維影像重建和虛擬手術規劃,制定了兩套完備的手術預案。

歷時15小時體外肝切除手術,母親同時在等候區隨時準備捐肝救子

董家鴻院士與團隊進行體外肝包蟲清除⼿手術,希望爭取最好的術後生活品質。

「盡力保住患童肝臟,避免讓母親捐肝」帶著這樣的信念,上午八點完成術前準備後,由北京清華長庚團隊盧倩副教授主刀進行前期手術,高長團隊則是在陳肇隆院長帶領下同時進駐手術室,提供必要的建議與協助,並隨時交換意見,取肝以及體外肝切除手術則是由董院士操刀,為了爭取馬成龍最好的預後生活,董院士盡可能保留原來的肝臟。

因為曾經接受過左半肝切除,因此馬成龍腹腔內的重要的器官、血管都沾黏在一起,手術團隊耐心細緻地完成了肝臟與粘連組織的分離。接著從難以辨識的組織中,精准解剖出肝臟與身體連接的血管通道,再一一精準截斷,才能將帶有蟲癌又經歷過一次手術的肝臟取出體外。此時小硬漢通過第一道關卡,準備再闖第二關進入「無肝期」。

人體沒有肝臟期間新陳代謝功能也無法作用,此時需要麻醉醫師進行精細調控以維持生命跡象,這也是對馬成龍生命力的挑戰。肝臟取出後,在低溫器官保存液中,開始進行體外蟲癌切除、血管修復,不僅要確保病灶沒有一絲殘留。同時還必須保留充足的肝臟,和完整的血管結構,保證剩餘肝臟不僅體積夠大,還要功能正常。兩位院士帶領清華長庚肝膽外科盧倩副教授等仔細剝離病灶,並修整成適宜重新接入體內的形態,這個步驟耗費了6個多小時。

自體餘肝再植也是重大挑戰,醫師需要截斷身體的血流循環,而此極易造成血壓嚴重下降,威脅病人生命。在兩岸經驗豐富的麻醉團隊合作下,精準維持住血壓,讓手術順利進行。過程中分秒必爭,移植團隊,以最佳的口徑和角度,以及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肝臟靜脈與下腔靜脈的吻合,但被蟲癌侵蝕過的肝臟出現滲血,幸好及時控制出血,同時快速精准地完成了其他血管的重建,順利完成再植。

整體手術約在15個小時後完成,為求慎重起見,醫療團隊嚴密監控植回後的肝臟狀態,但術後部分肝臟出現瘀血腫脹,開始出現休克,危及生命徵象,且必須使用大量升壓藥物才能維持,兩位院士當機立斷召回所有移植團隊成員啟用第二方案,取下病童肝臟後,高雄長庚楊志權醫師與清華長庚盧倩副教授迅速完成血管重建,才穩住血壓狀態,但危機尚未解除,因為人體進入「無肝期」超過24小時將無法存活。

母親斷食15小時,就為此刻能救子

此時母親得知需要緊急進行捐肝程序,雖然因為擔心兒子檔下淚如泉湧,但卻迅速收拾心情接受手術,由於團隊已經將各種狀況都推演過,後續親體移植手術相當順利,在清晨五點鐘,母親的肝臟在孩子的體內重新活動起來,從此母子心肝相連。

整場手術歷經24小時,即便已歷經連續四天12檯手術的醫療團隊,仍舊完美地完成這額外的「第13檯刀」。而這個小硬漢,竟在歷經生死交關的術後兩小時甦醒,並在6小時後脫離呼吸器,拔除了氣管插管,並在ICU團隊的照護下迅速復原。

完成「第13檯刀」的醫護們,已經累癱就地休息。

兩岸院士聯手成功挽救六個家庭的幸福

在兩岸共同組建的醫療團隊照護下,不僅13檯手術均順利完成。不僅馬成龍的恢復速度迅速,第一天接受捐肝手術的于爸爸,隔天已離開ICU回到病房,並且能與記者談笑風生,侃侃而談這段心路歷程。特別在談到女兒原本黃澄澄的皮膚、眼白,已經轉變如一般孩子的白淨時,更是難掩興奮地手舞足蹈。而其他的病童與捐肝父母,也在三週後陸陸續續恢復至良好狀態開始辦理出院,接受完整的術後追蹤照護。六個原本絕望的家庭,總算重新找回幸福與歡笑。

左圖/于爸爸一談到女兒恢復良好的狀態,滿臉難掩喜悅之情。右圖/其中一位小病童在醫護人員的照護下,恢復十分迅速,大口吸吮奶瓶,活力十足!

陳肇隆表示,董家鴻院士是他在大陸最傑出的學生之一,兩人自1997年成為師生以來,開始未曾間斷的指導、切磋與交流,二十年間更已成為如同手足般的摯友,這次4天13檯刀的示範手術,在兩人天衣無縫的默契,以及匯集雙方菁英與完整的術前評估、計劃下,這樣的結果是在預期當中的。未來也將繼續依照長庚醫院創辦人王永慶「要幫助祖先來的地方」與「醫療不藏私」的精神,繼續在大陸傳承肝臟移植技術。

連結: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8118/2958076?from=udn-referralnews_ch1005artbott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1e5885e&aid=11024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