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名物之真假四破魚
2017/05/30 15:14:50瀏覽10672|回應0|推薦4

圖片取自八斗子漁村文物館籌備處網誌〈八斗子百年魚寮-正忠行〉(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l)一文,謹此致謝。

基隆の丸子貓愛吃丸子,但是從小常聽到四破魚。最近查閱地方志,驚訝的發現原來四破魚真是基隆名物,在道光本的《福建通志》(約1834年編輯完成)已有記載:「四破魚,似鳁而無鱗,性嗜火。大武崙至三貂一帶海邊居民,昏夜以二艇,共張一罾,另一小艇持炬引之,群魚望火而來,罾中得魚無數。

 

拿來做為比較的「鳁」,應該是澎湖的臭肉(沙丁魚)。「無鱗」是說鱗很細。大武崙至三貂一帶,八尺門與八斗子應該是重要的漁港吧?

 

有人說四破魚在老人家記憶中,幾乎就像是番薯簽,而且是那些年代廉價的蛋白質來源。四破魚的滋味,也成了許多前輩作家創作題材,台灣從南到北的近海應該都對四破魚不陌生。但是《福建通志》介紹完台南虱目魚,四破魚是放在基隆近海。原因是基隆近海一帶才以火誘法捕魚?或是四破魚原本是基隆地區的食用魚,後來台灣各地才逐漸跟進?

 

當回憶起阿嬤的四破魚,你阿嬤吃的四破魚和他阿嬤吃的四破魚一樣嗎?

 

經過網路搜尋,發現「四破魚」這種名稱被用來指生物學上許多近似的鰺科魚種,包括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長身圓鰺(Decapterus macrosoma)、頜圓鰺(Decapterus macarellus)等。俗名畢竟沒有像生物學那麼精確,因此偶爾就產生真、假四破魚的爭議。

 

澎湖產地多見藍圓鰺(當地稱「巴攏」或「甘廣」),基隆地區則以長身圓鰺為大宗;俗稱硬尾的頜圓鰺,依據洪建德醫師的說法,在伊豆半島製成Kusayaクサヤ魚乾,是高級品,號稱「天下最美味」。

 

鰺科魚種棲地主要在近海大陸棚,小管也是這些魚種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以前為了食物保存,捕獲的四破魚要趕快用鹽水汆燙並曬乾,八斗子的魚寮就是進行這種食品加工的場所;現代的冷藏科技發達,消費者有生鮮的四破魚可以選擇。

 

為什麼稱為四破魚?望文生義就是煎完之後會破破的魚,不過魚達人李嘉亮指出,四破魚應該寫成四剖魚,是因為汆燙之後的魚,很容易就可以剖成四片,分離中骨與內臟。

 

下次到八斗子除了參加小卷祭,也可以餐訪一下四破魚。一邊吃魚,一邊遙想這段海岸從清帝國道光年間迄今發生了多少事。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10354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