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9 11:16:11瀏覽1628|回應0|推薦1 | |
精神依賴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又稱為“心癮”,是指個體對某種物質、組織或行為存在心理渴求。當一個人形成對某種行為或物質的心理性依賴後,就會感到必須從事某種活動才能維持情緒或心理上的幸福感。
心理性依賴(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對人的影響和生理性依賴(physical dependence)即藥物成癮的作用是一樣的。所以有些心理學家將成癮更廣泛的定義為“任何強制性的習慣模式”。
精神依賴者和虔誠的宗教人士是有區別的,兩者都在宗教活動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同點是,精神依賴者對有害宗教邪教團體的活動具有病態的依賴性。精神依賴者通過過度參加邪教團體的活動滿足心理、社會需求。精神依賴者的癥狀與依賴某種藥品或物質者的癥狀相同。這兩種人都通過某種強迫的、習慣性的行為滿足其主要的心理和社會需求。
當善良誠實的人們加入邪教組織的時候,他們敞開心靈,並采取信任的態度。他們相信,他們所謂的“領袖”的洞察力超過他們自己的洞察力。他們接受邪教組織的教義,並把他們當成精神升級的機會。當邪教成員被邪教組織精神控制的伎倆迷惑後,成員已經系統化地停止與其家人進行誠實系統的交流。然後邪教團體的領袖鼓勵成員更多的參與團體,並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對於那些精神脆弱的人們來說,他們投入邪教團體的是他們的精力和財力,成員已經很難客觀地評估邪教團體的信仰、做法和行動。因此,邪教團體的領袖利用成員的善良、信任以及成員的不平衡狀態,使成員在精神、情緒和心理上依賴邪教團體。
精神依賴者的心理特點一般包括:
1、精神依賴者越來越多的參加邪教組織的活動,以感覺安全和訴說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參與來維持精神承諾。
2、精神依賴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在邪教團體的教義和活動中。越來越脫離日常的、必要的家庭、工作、社區職責和健康或娛樂活動。
3、精神依賴者停止必要的醫療,試圖通過宗教做法尋求精神治療。
4、精神依賴者試圖脫離習慣性的邪教團體活動時會經歷精神、心理或社會癥狀、不適或壓力。維持日常生活的平衡很難。
5、精神依賴者雖然成員希望減少花費在邪教團體活動上的時間和財力,但他很難做到。雖然成員了解其參與邪教團體與其職責不符,但他還是無法脫離邪教團體。
通常當某人出現三種或三種以上上述特點時,他會在精神上依賴於邪教組織。精神依賴者通常需要家人、社區、社會機構和精神治療專家的支持和幫助,方可脫離邪教團體。他也許無法主動地脫離邪教團體。精神依賴不是一種公認的精神癥狀。但是上述特點與依賴酒精、毒品或其他依賴性行為者的癥狀相符。
精神癡迷是在精神依賴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更為嚴重的心理狀態,它是精神依賴的變異,是一種盲信、偏執、強迫意念,表現為反復想著所癡迷的活動,不顧社會後果、規範、親情,只關心邪教組織內的事情,將練功置於生活的中心地位,並且用教義來引導生活,幾乎使其他事情都服從於教派組織。癡迷心理一旦形成,全部思維及註意力只集中於一個意念,同一種觀念或行為反復進行,這種情況類似於強迫性心理障礙。
精神癡迷者的心理特點一般包括:
1、精神癡迷者因經常參加或關註邪教團體活動而無法履行日常的必要的家庭、工作和社區責任,因此受到處罰,或導致失業、收入、住房、健康、婚姻、子女監護權方面的損失。
2、精神癡迷者經常參加邪教團體的活動,導致法律問題或被捕。如:某些法輪功癡迷者聚眾滋事,更有甚者圍攻中南海。
3、精神癡迷者經常使用信仰或做法,因此損害或威脅到個人和家庭的健康,幹擾關鍵的醫療,或公開從事邪教團體的活動來顯示其精神力量。
4、精神癡迷者不顧邪教團體導致的個人和人際問題,持續參與崇拜邪教團體。
如果某人在一年中出現上述癥狀中的一項者就可視為精神癡迷於邪教團體。精神癡迷者往往需要家人、社區、社會機構和精神治療專家的支持和幫助方可脫離邪教團體。他們也許無法主動離開邪教團體。精神癡迷不是一種公認的精神癥狀。但是上述特點與依賴毒品、酒精或其他依賴性行為者的癥狀相符。
我國有學者對88名法輪功邪教精神癡迷者進行MMPI人格量表測量研究表明,法輪功精神癡迷者表現出異於正常人精神病態、妄想狂、偏執、精神衰弱、輕躁狂以及癔癥特征,其中反映出來的人格傾向:分裂性人格占34、9%,這類型者在練功中敏感於某種奇異的心理體驗,並任意聯想,以與神靈、教主交流作為誇大性妄想,行為古怪,不能隨和順應社會。癔癥型人格占29、5%,這類型者暗示性高,渴望得到註意和贊賞,好幻想,不習慣於理性邏輯思維,情緒支配理智,用想象代替現實以寄托心理需要。偏執型人格及強迫型人格傾向占25%,這類人格傾向者一門心思練功,認知變的狹隘偏執,思維不考慮相反的理由,只極端地相信大師及其說教,只極端的收集那些能使他們驗證其偏見的材料,並將偏見變成信念,對現實做出偏執性的認知理解。同時該研究還發現法輪功精神癡迷者與精神分裂患者在支配性、輕躁狂、偏見性、精神病性都表現出強相似性,說明法輪功精神癡迷者表現出了精神病樣的人格特征,存在類似的人格變態和意識變態,這種變態引發癡迷者的知、情、意、行障礙,使之出現極端性思維、偏執、強迫性行為、幻覺、妄想和極強的盲目性、非理性、狂熱性及破壞性,如果受到精神控制者的暗示或指令,就會瘋狂地去追求,出現一系列狂妄的行為,乃至犯罪行為。
國內也有學者對520名法輪功精神癡迷者進行測量研究發現,這些精神癡迷者具有明顯的焦慮、強迫、偏執癥狀,並伴有抑郁和精神病樣癥狀,達到精神疾病水平。
精神癡迷者對自己行為的控制性很差,類似於被催眠的人“放寬對現實的檢驗,因而使自己的‘意誌力’或自我控制力下降”,其特點包括:主動性反應降低、註意層面變窄、知覺扭曲和幻覺和暗示性增高。被催眠者在接受信息的時候具有單一性和排他性,對催眠者給予的信息失去質疑和批判能力,對其無條件地相信和盲從。有的學者提出這是一種“非常意識狀態”(non-ordinary state of consciousness),稱其為一種跨文化現象。這種狀態具有思維改變、時間知覺改變、喪失自我控制感、出現強烈情緒、形體感改變、感知覺變化、頓悟體驗、不可名狀感、脫胎換骨體驗和高度暗示性等十項共同特征。
其思維方式多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由自己無法控制的外部力量造成的”外控意識,多屬於外控型心理模式,而外控型強的人伴有焦慮、抑郁的情緒,更難以應付緊張的生活環境。可見異常人格導致異常的心理及行為模式,人格是在遺傳基礎上形成的身心系統動力組織,決定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獨特性,在一般意義上講有什麽樣人格類型,便有什麽樣的行為模式,人格和環境共同影響人們的行為。
精神癡迷者具有病態人格傾向,這是邪教操縱者使用精神控制手段強化塑造了練功及行為者的這些病態人格,而病態人格及其心理模式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而病態人格又和環境一起影響人們的行為,哪怕是精神癡迷者暫時離開邪教組織這個環境因素,但精神控制形成的病態人格仍難以改變,從心理上脫離不了邪教,這是癡迷者難以脫離邪教的心理原因之所在。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失衡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規定的精神失衡診斷標準:1、情緒失衡;2、焦慮;3、軀體形態失衡;4、分裂;5、濫用藥物;6、精神分裂和其他失衡;7、因總體健康狀況引起的精神失衡。
精神癡迷者表現出來的癥狀包括:不必要的恐懼、過度焦慮、莫名其妙的情緒變化、在沒有醫學癥狀的情況下訴說健康問題和身體不適、缺乏自信、缺乏自尊,飲食、睡眠和其他生活習慣改變、情感淡漠等等。基本符合上述統計標準,具有精神失衡的特征,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根據國內學者對法輪功精神依賴和精神癡迷者研究發現,患者出現思維障礙、情感障礙和病態人格傾向,法輪功精神癡迷者所致精神障礙和一般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明顯不同,具有起病快、抑郁、自殺、自傷、現實和/或人格解體等癥狀出現頻率高,具有高度自我毀滅傾向和傷害他人傾向。國內出現過法輪功精神癡迷者出現精神分裂的現象,表現為自罪妄想。還有學者發現法輪功癡迷者出現懶散、幻想、妄想、被控制感、行為怪異、有病拒醫、情感下降等等神經癥性和精神病性癥狀。
精神病學認為精神障礙主要表現在知、情、意、行方面的異常,而法輪功精神癡迷者均表現這方面的異常。所謂知,指感覺和知覺異常,包括“法輪功”習練者出現的“開天目”、“感覺體內有法輪在轉”等幻覺;情,指情緒和情感異常,幾乎所有的法輪功精神癡迷者的家屬介紹,他們的親人自從迷上法輪功以後就失去了親情、變得冷漠或喜怒無常;意,指思維異常,如出現妄想,認為自己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或認為規勸自己的親人是影響自己長功力的“魔”;行,指行為異常,如有的法輪功精神癡迷者自殺或殺人的行為。
由於精神控制導致的精神依賴和精神癡迷狀態雖然具有精神病樣癥狀,但是這種狀態和精神病樣的妄想具有本質區別。妄想是精神病的一種病理現象,屬於思維障礙,只有通過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才能治療。精神依賴和精神癡迷是一種精神控制造成對教主和邪教信念的崇拜造成的一種群體效應,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這一切符合“超價觀念”的定義,即超過常人理念的一種觀念。從文化淵源上說,它屬於亞文化的範疇,可以叫做亞文化超價觀念。超價觀念用藥物治療是不會收效的。
俗話說:“心病還得心藥醫”。既然這種狀態是由於精神控制造成的,那就需要從心理上解除這種精神控制才行。(作者系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參考文獻: [1]王建平《變態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8-289 [2][美]《DennisCoon著、IntroductionToPsychology-GarewaysToMindAndBehavior》鄧剛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277-278 [3][美]《JoannLeeSilva、CombatingCultMindControl、NewYork:InnerTrationsInternationalLimited》,1990 [4]陳青萍《關於邪教癡迷者的人格學研究、宗教學研究》,2004(1) [5]劉援朝《法輪功癡迷者心理障礙問題探析》,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4) [6]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93-204 [7]殷成川《“法輪功”現象的心理學剖析》,黨建讀物出版社,2001,27-28 [8]李新勝等《“法輪功”與一般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特征對照研究》,《四川精神衛生》雜誌,2001(1)、 [9]王汝《生命極地-走近精神病人》,中國友誼出版社,2002:96-97 [10]沈正明等《練法輪功致精神障礙34例臨床對照分析》,中國民政醫學雜誌,2000(2) [11]張彤玲《從臨床心理學角度剖析部分“法輪功”信徒癡迷的原因》,《法輪功現象的心理學剖析》,黨建讀物出版社,2001:32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