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革命領袖蕭朝貴
蕭朝貴(約1820—1852),壯族。自幼隨養父長大,在桂平縣紫荊山區種田燒炭。金田起義核心領導人之一。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派馮雲山深入桂平一帶傳教,秘密組織革命力量。蕭朝貴與好友楊秀清最早成為拜上帝會的成員。他們四處宣傳教旨,積極動員群眾參加拜上帝會。二十八年(1848),馮雲山被捕入獄,會眾發生動搖。此時,蕭朝貴與楊秀清假托天父、天兄托降,安定眾心,堅持鬥爭。他首先神化洪秀全,要大家共同擁戴洪秀全為太平聖主,大力發展會眾,號召會員同心同德,共扶真主。為此他做了大量工作,始終不渝地教育會眾堅定信念,堅定鬥志,對鞏固組織和堅定會眾信念起了極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蕭朝貴積極設法營救馮雲山出獄,並積極參與組織和策劃金田起義。他坐鎮平在山總指揮部,對各地發生的每一項重大事件,他都以天兄下凡的名義,作出指令或決策。他以極大的魄力組織會眾,發展力量。首先動員自己的親朋好友舉義,焚燒房屋,以示義無反顧的決心。在此舉動的影響下,其他會員也紛紛變賣家產,奔赴金田。他和楊秀清統一部署,精心籌劃,准備武裝起義,起到了發號施令、統攬全局的重要作用。充分表現了一位極其機智、極有頭腦、穩重有謀略的起義發動者和領導者的風範和魅力。
道光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起義准備已趨成熟。1851年1月11日,兩萬多名漢、壯、瑤等各族“拜上帝會”會眾齊聚金田,在古營盤誓師樹起義旗,正號太平天國。打響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鬥爭。太平軍占據大湟江口,擊敗清欽差大臣李星沅和提督向榮所率的清軍。
3月10日,太平軍由江口突圍入紫荊山,又越山到達武宣東鄉。23日,洪秀全在東鄉登基,稱天王,詔封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前軍主將。其位僅次於洪秀全、楊秀清兩人,肩負著軍事指揮的重任。
5月,蕭朝貴等保護天王洪秀全進入像州,移營於中坪墟。7月,折回紫荊山。由於清軍大舉圍剿,形勢嚴峻,部分將士懼怕困難,悲觀情緒嚴重,此時蕭朝貴假托天兄傳言,告誡將士“要同心同意,同打江山”,“盡忠報國”,鼓勵將士奮勇殺敵,並身先士卒,使將士們倍受鼓舞,堅定了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為太平天國革命走向勝利奠定了基礎。
9月11日,太平軍出奇兵突襲官村,向榮全軍覆沒。蕭朝貴統帥陸路大軍,輕裝疾進,搶關奪卡,發揮著先鋒作用。9月20日,太平軍挺進藤縣大黎山區,25日,攻克永安州城,進駐永安州,部隊進行了休整,健全了官制,並初步確立了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制度。洪秀全下詔褒獎分封,分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和陛賞官爵800余人。蕭朝貴被封為西王、八千歲。他甚得洪秀全器重,並將其妹洪宣嬌嫁與他為妻。在這裡,太平軍以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名義發布了《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等三篇討清檄文,號召民眾推翻清朝統治,大家“同心戮力,掃蕩胡塵”,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社會。其影響巨大,既分化孤立了敵人,又動員了三江兩湖的天地會及廣大貧苦農民加入太平軍,使隊伍迅速發展壯大。
1852年,太平軍陷桂林,克興安,攻全州,北進湖南,連陷道州、江華、郴州、永明等地,攻克永興、安仁、攸縣、茶陵、醴陵,直抵長沙城下。9月11日,蕭朝貴誘敵作戰,破連營七八裡,殺清總兵福誠以下將領數十員,清兵千余人,擊潰清軍在長沙城外的防線。蕭朝貴指揮天兵猛攻南門,彈片橫飛,火光衝天。12月,蕭朝貴在南門外妙高峰執旗督戰,指揮炮兵轟擊,不幸被敵軍炮彈擊中,雖經多方醫救,仍未能治愈,壯烈殉國,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