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桃園磁磚爆裂翻修排工迅速】 桃園地磚凸起工程 新竹磁磚凸起翻新費用
2022/11/02 18:55:44瀏覽31|回應0|推薦0

當天氣進入到秋冬轉換之際,氣溫一下熱一下冷,最常聽到一聲💥”碰”💥,磁磚因為熱脹冷縮不是翹起就是爆開,也就是俗稱的”彭共”。

昂睦在這邊提醒大家若發現磁磚有裂縫時,可先敲敲看磁磚表面,若只有一兩塊隆起破裂,進行修復即可,千萬不要這片地板或是牆壁爆光光才後悔莫及🤦‍♀️🤦

一般來說家中地磚隆有四大原因:
1、地磚縫隙尺寸處理不當,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太小,就容易引發磁磚層的拱起現象。
2、裝潢的時候,師傅鋪貼磁磚若整平方式偷工減料,也會造成磁磚翹起現象。
3、另外就是在貼地板磁磚時,最初鋪設的水泥地面的品質較差,磁磚的水泥與原來的地面結合度不佳,地磚隆起的問題也是很常見。
4、當氣溫變化劇烈變化時,最容易導致磁磚爆裂,無論任何品牌或是材質的磁磚都會受到熱脹冷縮影響,遇到太大的溫差變化,爆裂的情況時有耳聞。

昂睦提醒各位,若磁磚爆裂面積沒有很大的話,要趕緊找施工團隊敲破切開,否則底下的空氣產生推擠效應,一些不夠牢固的磁磚就會一直被擠壓出來,到時磁磚就像跳舞一樣🤸‍♀🤸,一塊塊隆起,到時修補會非常不容易喔。

要怎麼處理磁磚彭共?

昂睦處理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打掉重鋪,另一種則是局部修復,說明如下:

(一)地板磁磚打掉重鋪

當家裡遇到大面積的磁磚爆裂、隆起,也就是整個地面結構已經被破壞,如果單單只要局部修復,全部重新鋪設雖然會比較花時間、費用高一些

但是打掉重鋪,才能確保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施工水準,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作法。

如果選擇全部打掉重做,這麼浩大的工程建議昂睦多年來的經驗豐富,可視家庭需求與我們討論是要改用木紋地板或是一樣鋪設磁磚。

(二)局部修復磁磚

若發現家中磁磚只有輕微裂縫時,可先觀察地板表面,如果只有三到四塊隆起破裂,那麼趕緊進行局部修復即可,否則等到整片澎共,再請地板修繕來處理,那絕對非常劃不來。

昂睦所提供的磁磚修補技術有五大特點👍:

尤其灌注修補工法與傳統泥作工法最大不同在於灌注修補工法不需要敲除磁磚,另外除了方便針頭注射,必須切開磁磚的切割聲外,幾乎沒有噪音跟灰塵

通常只要一兩天時間就能完工,民眾不必搬家拆裝潢,施作費用也最經濟實惠

而且灌注工法最大特點就是不會有水泥,所以施工的時候,不會讓家裡灰塵滿天飛舞,不需要二次清潔

我們的施作案例

局部施工

地板重鋪

臺灣氣候溫差大,有時也有地震,磁磚膨脹爆裂問題時有耳聞,所以平時要觀察磁磚是否有隆起或輕微裂縫的現象,建議就要及早處理與補強

當您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是臉書,拍照給昂睦專業施工團隊,讓我們搞定您家中磁磚爆裂的問題喔💪

連絡電話:03-667-0518

公司地址:300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二段8號

FJ1548RGRFG165VRGR

地磚使用的時間久了,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桃園磁磚翻修推薦

一、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1、自爆,地磚鋪設的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自曝,因為室內溫度變化導致瓷磚受到牆體的壓力,時間久了就會自爆。 苗栗磁磚凸起爆裂收費

2、熱脹冷縮,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夏季,不同材料的伸縮係數不一樣,牆體的主要材料為鋼筋混凝土,與它比起來瓷磚的伸縮性數要小很多,那麼當溫度變化時,瓷磚幾乎沒有變化,即溫度下降時牆體就會收縮,而瓷磚收縮的很慢,這就會使瓷磚被牆體擠爆。

3、粘合劑品質差,一般鋪貼瓷磚都會拿水泥砂漿為粘貼劑,將水泥與砂漿依照1比1的比例配比,假如配比不恰當,則無法達到需要的粘度,苗栗牆壁磁磚隆起翻修費用此外砂子的含土量太高或品質不達標,也會導致粘貼不牢固,從而出現瓷磚空鼓、脫落的情況。

二、瓷磚鋪貼的注意點是什麼呢 苗栗瓷磚空心隆起翻修費用

1、選購瓷磚時要確保外層包裝上面的各種標識齊全,像是型號、顏色、尺寸等等。

2、同一平面施工的瓷磚型號與尺寸必須統一,否則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美觀。 桃園新建磁磚工程高低不平修復

3、鋪貼瓷磚以前需確保牆面平整穩固,因此需對牆面做處理,像是找平、噴水、除雜等等。 桃園牆壁瓷磚裂開翻新費用

4、鋪貼的時候必須做好各個步驟的檢查與複查,假如是大面積的施工領域,需將它分成幾個小湯圓來檢驗,正常是每50平米當做一個檢查單位。

桃園地磚爆裂收費小編總結:以上就是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從上述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導致它爆裂拱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具體是哪一種?

只要依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我們在處理這種問題時,需依據它的緣由來選擇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在達到修理目的的同時避免很多麻煩,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桃園磁磚膨拱高低不平修復

王充閭:用破一生心  伴隨著“皇帝熱”、“辮子熱”的蒸騰,曾國藩也被“炒”得不亦樂乎。其緣由未必都是市場的驅動,很可能還出自一種膜拜心理:拜罷英明的“圣主”,再來追慕一番“中興第一名臣”,也是滿合乎邏輯的。只是我總覺得,這位曾公似乎并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可親、可敬,倒是十足地可憐。他的生命樂章太不瀏亮,在那顯赫的身影后面,除了一具猥瑣、畏縮的軀殼之外,看不到多少生命的活力、靈魂的光彩。——人們不禁要問:活得那么苦、那么累,值得嗎?  關于苦,佛禪講得最多,有所謂“人生八苦”的說法:生、老、病、死,生與俱來,可說是任人皆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求不得、厭憎聚、愛別離、五蘊盛,則是由欲而生,就因人各異了。古人說,人之有苦,為其有欲,如其無欲,苦從何來?曾國藩的苦,主要是來自過多、過強、過盛、過高的欲望,結果就心為形役,苦不堪言,最后不免活活地累死。  說到欲望,曾國藩原也無異于常人。經書上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出生在農村,少年時代也是生性活潑,情感豐富的。十多歲出外就讀,浪漫不羈,倜儻風流。相傳他曾狎妓,妓名春燕,于春末三月三十日病歿,他遂集句書聯以悼之:“未免有情,憶酒綠燈紅,此日竟隨春去了;似曾相識,悵梁空泥落,幾時重見燕歸來?”一時傳為佳構。至于桎梏性靈,壓抑情感,則是系統地接受了儒家思想,特別是程朱理學之后。其間自有一段改造、清洗的過程。  他原名子城,字伯涵,二十一歲肄業于湘鄉書院,改號滌生,六年后中進士,更名國藩。“滌生”,取滌除舊污,以期進德修業之意;“國藩”,為國屏藩,顯然是以“國之干城”相期許。合在一起,完整地勾畫出儒家“修、齊、治、平”的成材之路,也恰切地表明了他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終極追求。目標既定,剩下來的就是如何踐履、如何操作的問題了。他在這條漫漫人生之路上,作出了明確的戰略選擇:一方面要超越平凡,通過登龍入仕,建立赫赫事功,達到出人頭地;一方面要超越“此在”,通過內省功夫,躋身圣賢之域,“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達到名垂萬世。  這種人生鵠的,無疑是至高、至上的。許多人拚搏終生,青燈皓發,碧血黃沙,直至賠上了那把老骨頭,也終歸不能望其項背。某些碩儒名流,德足為百世師,言可為天下法,卻缺乏煌煌之業、赫赫之功;而一些建不世功、封萬里侯的勛臣宿將,其道德文章又未足以副之,最后,都只能在徒喚奈何中咽下那死不甘心的一口氣。求之于歷代名臣,曾國藩可說是一個少見的例外。他居京十載,中進士,授翰林,拔擢內閣學士,遍兼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侍郎,外放之后,辦湘軍,創洋務,兼署數省總督,權傾朝野,位列三公,成為清朝立國以來漢族大臣中功勛最大、權勢最重、地位最高之人,應該說是超越了平凡;作為封建時代最后一位理學家,在思想、學術上造詣精深,當世及后人稱之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甚至被目為“今古完人”,也算得上是超越了“此在”吧?  可是,人們是否曉得,為了實現這“兩個超越”,他竟耗費了多少心血,歷經何等艱辛啊?只要翻開那部《曾文正公全集》瀏覽一過,你就不難得出結論,他是一個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是一個終生置身煉獄,心靈備受熬煎,歷經無邊苦痛的可憐蟲。  “功名兩個字,用破一生心。”他自從背負上從儒家那里承襲下來的立功揚名的沉重包袱之后,便墜入了一張密密實實、巨細無遺的羅網,任憑你有孫悟空那樣的沖天本領,也難以掙破網眼,逃逸出去;何況,他自己還要主動地參與結網,刻意去做那“綴網勞蛛”呢!隨著讀書漸多,理路漸明,那一套“立德、立功、立言”的終極追求,便像定海神針一般把他牢牢地鎖定在無形的煉獄里。  歌德老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么,性格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這恐怕不是一個“遺傳基因”所能了得,主要的還應從環境和教養方面查找原因。雄厚而沉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已經為他做好了精巧的設計,給出了一切人生的答案,不可能再作別樣的選擇。他在讀解歷史、認知時代的過程中,一天天地被塑造、被結構了,最終成為歷史和時代的制成品。于是,他本人也就像歷史和時代那樣復雜,那樣詭譎,那樣充滿了悖論。這樣一來,他也就作為父、祖輩道德觀念的“人質”,作為封建祭壇上的犧牲,徹底地告別了自由,付出了自我,失去了自身固有的活力,再也無法擺脫其悲劇性的人生命運。  二  這種無形的煉獄,是由他自己一手鑄成的。其中的奧蘊無窮,但一經勘破,卻也十分簡單:要實現“兩個超越”,就必須跨越一系列的障礙,面對種種難以克服的矛盾,這也就是他進退維谷,跋前躓后,終生抑塞難舒,身后還要飽遭世人訾議的根本原因。  封建王朝一切建立奇功偉業者,都免不了要遭遇忠而見疑,功成身殞的危機,曾國藩自然也不例外,而且,由于他的漢員大臣身份,在種族界隔至為分明的清朝主子面前,這種危機更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懸在頭上。這是一種無法擺脫的兩難選擇:如果你能夠甘于寂寞,終老林泉,倒可以避開一切風險,像莊子說的,山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這一點是他所不取的,――圣人早就教誨了:“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而要立功名世,就會遭讒受忌,就要日夕思考如何保身、保位這個嚴峻的課題。明乎此,就不難理解曾國藩何以懷有那么強烈的危機感,幾乎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對于古代盈虛、禍福的哲理,功高震主、樹大招風的歷史教訓,實在是太熟悉、太留意了,因而時時處處都在防備著顛危之虞、殺身之禍。  他一生的主要功業在鎮壓太平軍方面。但他率兵伊始,初出茅廬第一回,就在“靖港之役”中遭致滅頂的慘敗,眼看著積年的心血、升騰的指望毀于一旦,一時百憂交集,痛不欲生,他兩番縱身投江,都被左右救起。回到省城之后,又備受官紳、同僚奚落與攻擊,憤懣之下,他聲稱要自殺以謝湘人,并寫下了遺囑,還讓人購置了棺材。心中慘苦萬狀,卻又“啞子吃黃連”,有苦不能說,只好“打掉門牙肚里吞”。正如他所自述的:“余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濱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  那么,獲取勝利之后又怎樣呢?撲滅太平天國,兵克金陵,是曾氏夢寐以求的勝業,也是他一生成就的輝煌頂點,一時間,聲望、權位如日中天,達于極盛。按說,這時候應該一釋愁懷,快然于心了。可是,他反而“郁郁不自得,愁腸九回”,城破之日,竟然終夜無眠。原來,他在花團錦簇的后面看到了重重的陷阱、不測的深淵。同是一種苦痛,卻有不同層次:過去為求勝而不得,自是困心恒慮,但那種焦苦之情常常消融于不斷追求之中,里面總還透露著希望的曙光;而現在的苦痛,是在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實現了勝利目標之后,卻發現等待著自己的竟是一場災禍,而并非預期的福祉,這實在是最可悲,也最令人傷心絕望的。  到現在,情況已經非常清楚了,盡管他竭忠盡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其用兵過久,兵權太重,地盤忒大,朝廷從長遠利益考慮,不能不視之為致命威脅。過去所以委之以重任,乃因東南半壁江山危如累卵,對付太平軍非他莫屬。而今,席卷江南、飆飛電舉的太平軍已經灰飛煙滅,代之而起的、隨時都能問鼎京師的,是以湘軍為核心的精強剽悍的漢族地主政治、軍事力量。在歷史老人的撥弄下,他和洪秀全翻了一個燒餅,湘軍和太平軍調換了位置,成為最高統治者的心腹大患。  其實,早在天京陷落之前,清廷即已從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總體戰略出發,采取多種防范措施,一面調兵遣將,把守關津,防止湘軍異動;一面蓄意扶植淮軍,從內部進行瓦解,限制其勢力的膨脹。破城后,清廷立即密令親信以查閱旗營為名,探察湘軍動靜。當日咸豐帝曾有“克復金陵者王”的遺命,可是,慶功之日,曾氏兄弟僅分別獲封一等侯、伯。尤其使他心寒膽戰的是,湘軍入城伊始,即有許多官員彈劾其紀律廢弛,虜獲無數,殘民以逞。清廷下詔,令其從速呈報歷年軍費開支賬目。打了十幾年爛仗,軍餉一毫不撥,七拼八湊,勉強維持到今日。現在,征袍上血漬未干,卻拉下臉子來查賬,實無異于頒下了十二道金牌。聞訊后,曾國藩憂憤填膺,痛心如搗。“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血腥史影,立刻在眼前浮現。此時心跡,他已披露在日記中:“古之得虛名而值時艱者,往往不克保其終。思此不勝大懼。”  對于清廷的轉眼無恩,總有一天會“卸磨殺驢”,湘軍眾將領早已料得一清二楚,彷徨、困惑中,不免萌生“擁立”之念。據說,曾氏至為倚重的中興名將胡林翼,幾年前就曾專函探試:“東南半壁無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國藩看后惶恐駭汗,悄悄地撕個粉碎。湘軍集團第二號人物左宗棠也曾撰寫一聯,故意向他請教:“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閱后,將下聯的“似”改為“未”,原封送還。曾的幕僚王門運在一次閑談中向他表明了“取彼虜而代之”的意思,他竟嚇得不敢開腔,只是手蘸茶汁,在幾案上有所點畫。曾起立更衣,王偷著看了一眼,乃是一連串的“妄”字。  其實,曾國藩對他的主子也未必就那么死心塌地地愚忠,只是,審時度勢,不敢貿然孤擲,以免斷了那條得天地正氣、做今古完人的圣路。于是,為了保全功名,免遭疑忌,繼續取得清廷的信任,他毅然采取“斷臂全身”的策略,在翦除太平軍之后,主動奏請將自己一手創辦并賴以起家的湘軍五萬名主力裁撤過半,并勸說其弟國荃奏請朝廷因病開缺,回籍調養,以避開因功遭忌的鋒芒。他說:“處大位大權而震享大名,自古能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滅去幾成,則晚節漸可以收場耳。”這兩項舉措,正都是清廷亟欲施行卻又有些礙口的,見他主動提出,當即予以批準。還賞賜曾國荃六兩人參,卻無一言以相慰,使曾氏兄弟傷心至極。  三  曾國藩的人生追求,是“內圣外王”,既建非凡的功業,又做天地間之完人,從內外兩界實現全面的超越;那么,他的痛苦也就同樣來源于內外兩界:一方面是朝廷上下的威脅,用他自己的話說:“處茲亂世,凡高位、大名、重權三者皆在憂危之中”,因而“畏禍之心刻刻不忘”;一方面是內在的心理壓力,時時處處,一言一行,為樹立高大而完美的形象,同樣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的惕懼。  去世前兩年,他曾自撰一副對聯:“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上聯揭示內心的衷曲,還算寫實;下聯則僅僅是一種愿望而已,哪里有什么“坦坦蕩蕩”,恰恰相反,倒是“凄凄、慘慘、戚戚”,庶幾近之。他完全明白,居官愈久,其闕失勢必暴露得愈充分,被天下世人恥笑的把柄勢必越積越多;而且,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種種視、聽、言、動,未必都合乎圣訓,中規中矩。在這么多的“心中的魔鬼”面前,他還能活得真實而自在嗎?  他對自己的一切翰墨都看得很重,不要說函札之類本來就是寫給他人看的,即使每天的日記,他也絕不馬虎。他知道,日記既為內心的獨白,就有揭示靈魂、敞開自我的作用,生前歿后,必然為親友、僚屬所知聞,甚至會廣泛流布于世間,因此,下筆至為審慎,舉凡對朝廷的看法,對他人的評騭,絕少涉及,為的是不致遭惹麻煩,甚至有辱清名。相反地,里面倒是記載了個人的一些過苛過細的自責。比如,當他與人談話時,自己表示了太多的意見;或者看人下棋,從旁指點了幾招,他都要痛自悔責,在日記上罵自己“好表現,簡直不是人”。甚至在私房里與太太開開玩笑,過后也要自訟“房闈不敬”,覺得于自己的身份不合,有失體統。  他在日記里寫道:“近來焦慮過多,無一日游于坦蕩之天,總由于名心太切,俗見太重二端”,“今欲去此二病,須在一‘淡’字上著意。”“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脈把得很準,治療也是對癥的,應該承認,他的頭腦非常清醒。只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無異于放了一陣空槍,最后,依舊是找不到自我。他最欣賞蘇東坡的一首詩:“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余歡。”可是,也就是止于欣賞而已。假如真的照著蘇東坡說的做,真的能在一個“淡”字上著意,那也就沒有后來的曾國藩了,自然,也就再無苦惱之可言了。由于他整天憂懼不已,遂導致長期失眠。一位友人深知他的病根所在,為他開了一個藥方,他打開一看,竟是十二個字:“歧黃可醫身病,黃老可醫心病。”他一笑置之。他何嘗不懂得黃老之學可療心疾,可是,在那“三不朽”的人生目標的驅策下,他又要建不世之功,又要作萬世師表,怎么可能淡泊無為呢?  世間的苦是多種多樣的。曾國藩的苦,有別于古代詩人為了“一語驚人”,冥心孤詣、刳肚搜腸之苦。比如唐朝的李賀,他的母親就曾說:“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但這種苦吟中,常常含蘊著無窮的樂趣;曾國藩的苦,和那些終日持齋受戒、面壁枯坐的“苦行僧”也不同。“苦行僧”的宗教虔誠發自一種真正的信仰,由于確信來生幸福的光芒照臨著前路,因而苦亦不覺其苦,反而甘之如飴。而“中堂大人”則不然,他的靈魂是破碎的,心理是矛盾的,他的忍辱包羞、屈心抑志,俯首甘為荒淫君主、陰險太后的忠順奴才,并非源于什么衷心的信仰,也不是寄希望于來生,而是為了實現現實人生中的一種欲望。這是一種人性的扭曲,絕無絲毫樂趣可言。從一定意義來說,他的這種痛深創鉅的苦難經驗,倒與舊時的貞婦守節有些相似。貞婦為了掙得一座旌表節烈的牌坊,甘心忍受人間最沉重的痛苦;而曾國藩同樣也是為著那塊意念中的“功德碑”而萬苦不辭。  他節欲,戒煙,制怒,限制飲食,起居有常,保真養氣,日食青菜若干、行數千步,夜晚不出房門,防止精神耗損,可說是最為重視養生的。但是,他卻疾病纏身,體質日見衰弱,終致心力交瘁,中風不語,勉強活了六十二歲。死,對于他來說,其實倒是一種徹底的解脫。什么“超越”,什么“不朽”,統統地由他去吧!當然,那種無邊的痛苦,并沒有隨著他的溘然長逝而掃地以盡,而是通過那些家訓呀,書札呀,文集呀,言行錄呀,轉到了親屬、后人身上,這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痛苦的傳承,媒體的鏈接。  前幾年看到一本“語錄體”文字,它從曾國藩的詩文、家書、函札、日記中摘錄出有關治生、用世、立身、修業等內容的大量論述,名之曰《人生苦語》。一個“苦”字將曾公的全部行藏、心跡活靈活現地概括出來,堪稱點晴之筆。  四  曾國藩以匡時濟世為人生的旨歸,以修身進德為立身之本,采取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無疑是承傳了孔孟之道的衣缽,但他同時,也有意識地吸收了老莊哲學的營養。他是由儒、道兩種不同的傳統生命智慧煅冶而成,因而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兼收孔老、雜糅儒道最為純熟、最見工力的一個。  由于他機敏過人,巧于應付,一生仕途基本上順遂,加之,立功求名之心極為熱切,簡直就是一個有進無退的“過河卒子”,因而未曾真正地退藏過;但是,出于明哲保身的機智和韜光養晦的策略上的需要,他也還是把“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奉為終身的座右銘,把黃老之學看作是一個精神的逋逃藪,一種適生價值與自衛方式,準備隨時卷縮到這個烏龜殼里,一面咀嚼著那些“高下相生,死生相因”的哲理,以求得心靈上的撫慰;一面從“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的權謀中,把握其再生的策略。  同是道家,在他的眼里,老子與莊周的份量并不一樣。別看他選定的奉為效法榜樣的三十二位中國古代圣哲中,只有莊周而無老子,其實,這是一種“興發于此而義歸于彼”的障眼法。莊周力主發現自我,強調獨立的人格;不僅無求于世,而且,還要遺身于世慮江山之外,不為世人所求。這一套浮云富貴,糞土王侯,曠達恣肆,徹悟人生的生命方式,對曾國藩來說,無異于南轅北轍;倒是作為權謀家、策略家、徹底的功利主義者的老子,更切近他的需要,符合他的胃口,――儒家是很推崇知進退、識時務,見機而作的,孟子就說過嘛:“孔子,圣之時者也”。  他平生篤信《淮南子》關于“功可強成,名可強立”的說法。“強”也者,勉強磨煉之謂也,就是在獵取功名上,要下一番“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強勉功夫。但他又有別于那種蠻干、硬拚的武勇之徒。他的胞弟曾國荃剛愎自用,好勇斗狠,有時不免意氣用事,曾國藩怕他因倨傲招來禍患,總是費盡唇舌,勸誡他要“慎修以遠罪”。聽說其弟要彈劾一位大臣,當即力加勸止,他說,這種官司即使僥幸獲勝,眾人也會對你虎視眈眈,側目相看,遭貶的本人也許無力報復,但其他人一定會蜂擁而起,尋隙啟釁。須知,樓高易倒,樹高易折,我們兄弟時時處身險境,不能不考慮后果。他告誡其弟:從此以后,只從波平浪靜處安身,莫向掀天揭地處著想。這并不是萎靡不振,而是因為位高名重,不如此,那就處處都是危途。  清代道咸以降,世風柔靡、泄沓,盛行一種政治相對主義和圓融、渾沌的處世方式。最典型的是道光朝的宰相曹振鏞,晚年恩遇日隆,身名俱泰。門人向他請教,答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有人賦《一翦梅》詞來描畫這種時弊:“仕途鉆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八方無事歲年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流芳身后更無窮,不謚文忠,也謚文恭。”曾國藩由于深受儒學濡染,志在立功揚名,垂范萬世,肩負著深重的責任感,盡管老于世故,明于趨避,但同這類“琉璃蛋”、“官混子”卻是判然有別的。我們也許不以他的功業為然,也許鄙薄他的為人處世,但是,對于他的困知敏學,勤謹敬業,勇于用事的精神,還應該予以承認。  曾國藩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生命個體,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大書”。在解讀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他的清醒、成熟、機敏之處實在令人心折,確是通體布滿了靈竅,積淀著豐厚的傳統文化精神,到處閃現著智者的輝芒。當然,這是從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如果就人性批評意義上說,卻又覺得多無足取。在他的身上,智謀呀,經驗呀,知識呀,修養呀,可說應有盡有;唯一缺乏的是本色,天真。其實,一個人只要喪失了本我,也便失去了生命的出發點,迷失了存在的本源,充其量,只是一個頭腦發達而靈魂猥瑣,智性充盈而人性泯滅的有知覺的機器人。  五  對于閱世極深的曾國藩來說,我想,他不會看不出封建官僚政治下的人生不過是一場鬧劇,而扮演角色的無非是一具具被人牽線的玩偶,原是無須那么叫真的。他自己就曾說過,大凡人中君子,率常終身暗然退藏。難道是他們有什么特異的天性?不過是因為真正看到了大的方面,而悟解一般人所追逐的是不值得計較的。秦漢以來至于今日,達官貴人何可勝數?當其高踞權要之時,自以為才智高人萬萬,簡直是不可一世;可是,等到他們死去以后再看,跟那些“營營而生,草草而死”的廝役賤卒,原沒有什么區別。那么,今天的那些處高位而獵取浮名者,竟然泰然自若地以高明自居,不曉得自己和那些賤夫雜役一樣都要同歸于汩沒,到頭來并沒有什么差異,――難道這還不值得悲哀嗎?  我們發現,在曾國藩身上,存在一種異常現象,即所謂“分裂性格”。比如,上面那番話說得是多么動聽啊,可是,做起來卻恰恰相反,言論和行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加之,他以不同凡俗的“超人”自命,事事求全責備,處處追求圓滿,般般都要“毫發無遺憾”,其結果,自是加倍地苦累,而且必然產生矯情與偽飾,以致不時露出破綻,被人識破其偽君子、假道學的真面目。明人有言:“名心盛者必作偽。”對此,清廷已早有察覺,曾降諭于他,直白地加以指斥:總因“過于好名所致,甚至飾辭巧辯。好名之過尚小,違旨之罪甚大”。至于他身旁的人,那就更是洞若觀火了。幕僚王門運在《湘軍志》一書中,對曾氏多有微辭,主要是覺得他做人太堅忍、太矯情了;而與曾氏有“道義之交”的今文經學家邵懿辰則毫不客氣,竟當面責之以虛偽,說他“對人能作幾副面孔”;左宗棠更是專標一個“偽”字來戳穿他的畫皮,逢人便說:“曾國藩一切都是虛偽的。”  作為一位正統的理學家,曾國藩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在接受程朱理學巧偽、矯飾的同時,卻能不為其迂腐與空疏所拘縛,表現出足夠的成熟與圓融。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我總覺得,在他身上,透過禮教的層層甲胄,散發著一種濃重的表演意識。人們往往難以分辨他究竟是在正常地生活還是逢場作戲,究竟是出自真心去做還是虛應故事;而他自己,時日既久,也就自我認同于這種人格面具的遮蔽,以致忘記了人生畢竟不是舞臺,卸妝之后還須進入真實的生活。  他嘗以輕世離俗自許,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因為如果真的輕世離俗,就說明已經徹悟人生,必然生發出一種對人世的大悲憫,就會表現得最仁慈,最寬容,自己也會最輕松,最自在。而他何嘗有一日的輕松自在,有一毫的寬容、悲憫呢?他那堅忍、強勉的秉性,期在必成、老而彌篤的強烈欲求,已經凍結了、硬化了全部的愛心,剩下來的只有漠然無動于衷的冷酷與殘忍,而且,還要掛出神圣的幌子。他辦團練時,以利國安民為號召,主張“捕人要多,殺人要快”,“不必拘守常例”。因此,每逢團紳捉來“人犯”,總是不問情由,立即處死。一次,曾國藩路過一村,遇賣桃人與買者爭吵,賣者說沒有付款,買者說已經付了。經過拘訊,證明是賣者撒謊,他當即下令將其斬殺。一時街市大嘩,民眾驚呼:“欽差殺人了!”因而得名“曾屠戶”。事見《梵天廬叢錄》。  他曾親自為湘軍撰寫了一首《愛民歌》,讓官兵們傳唱:“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人。……官兵不搶賊匪搶,官兵不淫賊匪淫。若是官兵也淫搶,便同賊匪一條心。”實際執行情況又怎樣呢?曾氏幕僚趙烈文記下了攻破天京后的親眼所見:“城破之日,全軍掠奪,無一人顧大局”;“又見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刮,甚至各棚廝役皆去,擔負相屬于道”。湘軍逢男人便殺,見婦女便擄,“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遭殺死,沿街死尸(www.lz13.cn)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砍戳以為戲。”“哀號之聲,達于四遠”,“尸骸塞路,臭不可聞”。湘軍將領彭玉麟寫過一首《攻克九江屠城》的七律,后四句云:“九派濤紅翻戰血,一天雨黑洗征裘。直教殄滅無遺種,尸擁長江水不流。”對照這般般記述,再回過頭來讀一遍那堂而皇之的《愛民歌》,豈不恰成尖銳的諷刺!  省社會科學院的一位朋友來聊天,看了我寫的這份初稿。他說,選取人性閱讀這個角度頗有新意。臨走前,還告訴我,從他外祖父手中傳下來一幅曾國藩的照片,看一看也許有助于了解其人,因為相貌總是精神的一種外現,即使不是全部,起碼也能部分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性格。我趕忙跟他到家,拿過照片來細細地端詳一番:寬敞的前額上橫著幾道很深很深的皺紋;臉龐是瘦長的,尖下頦,高顴骨;粗粗的掃帚眉下,長著長挑挑的三角眼,雙眸里閃射出兩道陰冷、凌厲的毫光;濃密的胡須間隱現著一張輕易不會嘻開的薄唇闊口。留給人的印象很深,有一種心事重重、淵深莫測的感覺。  是的,我心目中的曾國藩,就是這樣。   王充閭作品集_王充閭散文集 王充閭:親近泥土 王充閭:靈魂的拷問分頁:123

錢鐘書:《槐聚詩存》一九三四年  還鄉雜詩  昏黃落日戀孤城,嘈雜啼鴉亂市聲。  乍別暫歸情味似,一般如夢欠分明。  還鄉雜詩  盤餐隨例且充腸,不羨侯鯖入饌嘗。  知為鱸魚歸亦得,底須遠作水曹郎。  談坡詩因戲作  還鄉雜詩  淺夢深帷人未醒,街聲呼徹睡忪惺。  高腔低韻天會籟,也當晨窗喚起聽。  還鄉雜詩  深淺楓如被酒紅,杉松偃蹇翠浮空。  殘秋景物秾春色,烘染丹青見化工。  還鄉雜詩  索笑來尋記幾回,裝成七寶炫樓臺。  譬如禁體文章例,排比鋪張未是才。  「注釋」:梅園一  還鄉雜詩  未花梅樹不多山,廊榭沉沉黯舊殷。  匹似才人增閱歷,少年客氣半除刪。  梅園二]  還鄉雜詩  未甘閭里竟浮沉,湖海飄姚有夙心。  一首移文慚列壑,故山如此負登臨。  玉泉山同絳  欲息人天籟,都沉車馬音。  風鈴呶忽語,午塔閑無陰。  久坐檻生暖,忘言意轉深。  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  當步出夏門行  天上何所見,為君試一陳。  云深難覓處,河淺亦迷津。  雞犬仙同舉,真靈位久淪。  廣寒居不易,都愿降紅塵。  薄暮車出大西路  點綴秋光野景妍,侵尋暝色莽無邊。  猶看矮屋銜殘照,漸送疏林沒晚煙。  眺遠渾疑天拍地,追歡端欲日如年。  義山此意吾能會,不適驅車一惘然。  「注釋」:宋史洪皓傳載悟室語曰、但恨不能天地相拍耳大霧  連朝濃霧如鋪絮,已識嚴冬釀雪心。  積氣入渾(www.lz13.cn)天未剖,垂云作海陸全沉。  日高微辨樓臺影,人靜遙聞雞犬音。  病眼更無花恣賞,待飛六出付行吟。  滬西村居聞曉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  潛氣經時聞隱隱,飄風底處散徐徐。  乍驚夢斷膠難續,漸引愁來剪莫除。  充耳箏琶容洗聽,雞聲不惡較何如。  「注釋」:以上一九三四年   錢鐘書作品_錢鐘書文集 錢鐘書:貓 錢鐘書:論文人分頁:123

為何你工作三年仍然沒有給你合理加薪?  “三年不挪窩,升職加薪機會多。”這是在大學畢業生之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據統計,多達70%的畢業生會在“三年之癢”內放棄“原配”,這些人中有59%獲得了職位晉升。于是,“熬過三年,收入翻番”成了不少人的短期目標,然而,三年過了,有些人的加薪夢卻并未實現。  升職加薪真的離我們很遠?據某機構對70家企業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僅有2%的企業近三年員工工資漲幅在5%以下,而漲幅在10%以上的占到了59%。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有“漲薪的春天遲遲未到”之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一、你可能太普通了  “什么你都能干,但沒有一樣是你做得特別好的。可能你很認真,但是你真的太普通了。”某求職網的薪資調查曾調查各種職務的薪資水準以及加薪速度,再將這些職務與企業求才數、求職者應聘數做對照,發現一個特別現象:“企業求才數大于求職者應聘數時,即人才供不應求時,起薪會高,加薪速度也會快;相反的,求職者應聘數大于企業求才數,即人才供過于求時,起薪會低,加薪速度也會慢。”  就業市場太多像你這樣的人才了,當你應聘的是人才供過于求的職位時,敘薪與調薪都不會讓你滿意。因此,你也許天天加班,配合公司做各項任務,但只要不具稀有性,薪水就不會調到讓你覺得合理的地步。  二、“努力工作”已被職場“拋棄”  人們常說“愛拼才會贏”,但是在職場,這句話并非百分之百正確。“許多時候,工作太拚命,換來的不一定是升遷或加薪,反而是大減分,甚至讓你丟了飯碗。”別期望用“苦勞”贏取別人的肯定,通常的結果都是讓人失望的。職場專欄作家法諾許·布洛克列出了必須破除的超時工作的三大迷思。  三、“努力工作”是最該被丟棄的職場建議  真正有升遷機會的人,不會整天埋首于工作,他們會把時間拿來塑造“公司不能沒有他”的形象。他們會跳脫自己的日常工作范圍,了解公司的整體運作,觀察關鍵人士并學習,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關系,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四、超時工作并不會得到老板的肯定  老板只會對你更加不放心,擔心你是否無法承擔現在的工作責任,未來就更不可能將更重大的工作責任交到你手上。  五、超時工作只會讓你失去升遷機會?  不要被工作牽著鼻子走,如果你無法從容應付現在的工作,就很難說服老板,把升遷機會留給你。當然,總會有緊急時刻,必須加班,趕在期限內完成工作,但不該變成常態。  六、職務影響你是否會被加薪  人們往往喜歡隨波逐流,認為凡是讓人“扎堆兒”的都是好東西。但在職場中如果還報著這種心態,那么你離加薪會越來越遠。  一般人削尖腦袋,搶著擠進去的熱門職務,它們的共通點是,不必具有專業門檻,也不需要特殊證照,穿戴干凈漂亮,坐在辦公室吹冷氣,打著電腦做事情,變動性小,壓力不大。比如文員、行政。這類工作規律性強,基本毫無變動,即使是有專長的人做久了,也會變成普通人才。  相反,從事一些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例如業務員、會計師等職位,能凸顯你的稀缺性,并且更容易看到你在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績。這類人才受到老板仰賴,因為擔心你異動或被對手挖角,就會主動幫你調薪。  七、“職場便利貼”無前途可言  “職場便利貼”指的是工作上配合度極高、忙于處理例行性事務,但工作效果又時常被老板忽略,升職加薪都無望的小人物。  一些職場新人由于資歷淺、工作經驗少,常常被要求承擔各種各樣的雜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逐漸對自己的工作界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但“來者不拒”也許已經變成一種應對風格,即使常常要“勉為其難”,也不愿說出“No”字而傷了和氣。還有一種人可能是成長環境和個人性格使然,他們不喜歡與人發生沖突,信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事原則,因此不會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  這類型的人在工作中缺乏專注力,對自己的工作安排和計劃不夠清晰,因而不能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工作。此外,這類人一般不會思考自身的職場發展,沒有較為明確的職業奮斗方向,更容易受他人和環境的影響。因此,一個連主見都沒有的職場人,哪個領導會重用呢,更別提升職加薪了。  八、“是金子早晚會發光”阻你加薪路  職場人自然希望工資越高越好,但公司和員工之間很難達到雙贏。很多人認為,如果我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了業績,公司肯定會給我加薪。于是,報著“是金子早晚會發光”的心態,等待著公司的加薪。也許公司會給你加薪,但是,加薪的幅度不一定會滿足你的期望,甚至加薪的時間也沒有你期待的早。因此,要求加薪,要主動出擊。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公司提出加薪之前,應該就自己對公司的實際價值有一個正確的估計。要肯定自己不是因為業績不佳而沒有得到加薪的機會,想一想自己出色地完成了哪些項目,在哪些工作方面還能有所提高,以及在未來你還能為公司做出哪些貢獻。要知道,工作上的成功是你獲得加薪的基礎,你必須要老板知道你是值得加薪的。而且必須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想,如果公司認為你沒有加薪的價值,而你還提出要求,那將會是件很悲劇的事情,如果公司裁人,肯定會“優先”考慮你。 關于拿到第一份工作offer的傳奇經歷 連你自己都開始質疑自己工作的意義時 努力工作的名言分頁:123


新竹地磚爆裂翻修推薦
【桃園磁磚爆裂翻修完工時間短】 苗栗牆壁磁磚隆起翻修推薦 新竹磁磚爆裂翻修推薦
( 創作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mm81zm85m&aid=17737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