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養生
2009/10/07 21:18:06瀏覽268|回應0|推薦5

( 其一): 12經絡健康養生

資料來源:摘自網路文章

深夜11:00~1:00【膽經,勿熬夜】

《子時》血氣流注於膽,稱為「足少陽膽經」,此時天地磁場最強,

膽經會引導人體陽氣下降,是身體進入休養及修復的開始;

熬夜會致膽火上逆,引發失眠、頭痛、憂愁易思等多種神經症狀,因此宜多休養。

凌晨1:00~3:00【肝經,愉快入眠佳】

《丑時》血氣流注於肝,稱為「足厥陰肝經」,本經有疏利三焦,

通調水道的作用,且由於肝膽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養肝,

否則就不利肝臟排毒功能。

肝經具有調節全身的血液疏導全身,使氣血調和,

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過度壓抑致氣血不暢。

清晨3:00~5:00【肺經,服用藥物效果好】

《寅時》血氣流注於肺,稱為「手太陰肺經」。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時過敏性鼻炎及咳嗽、氣喘易發作;

有些醫師認為嚴重氣喘患者,

應在此時起床服藥,治療效果會更好,且宜吃補肺飲食,如燕窩、銀耳等。

早上5:00~7:00【大腸經,吃蔬果排便順】 

《卯時》血氣流注於大腸,稱為「手陽明大腸經

此時最適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

所以,清熱滑腸最好的時間就是此時,由於有助大腸經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

有便秘的人在此時,最好多吃高纖蔬菜及水果。

早上7:00~9:00【胃經,一定要吃早餐】

《辰時》血氣流注於胃,稱為「足陽明胃經」。

陽明經是多氣多血之經,此時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

是營養能輸送到各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這也是早餐在中醫裡很重要的因素

早上9:00~11:00【脾經,禁食辛辣刺激】

《巳時》血氣流注於脾臟,稱為「足太陰脾經」,此時是人體氣血最旺時期,

因此不宜食用燥熱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傷胃敗脾,

即使是脾虛者進行補養,都要很小心。

中午11:00~下午1:00【心經,適度午睡佳】

《午時》氣血流注於心經,稱「手少陰心經」,陳旺全提醒,

很多人說中午不宜劇烈運動,就是擔心在心經氣血充盈時,

造成血脈運行紊亂,血不歸經,因此應適度休息,但午睡不宜過久。

下午1:00~3:00【小腸經,腸胃要休息】

《未時》血氣流注於小腸,稱為「手太陽小腸經」,

此時是小腸經進行清、濁及吸收的時刻,營養吸收到體內,

濁物送到大腸待消化及排除體外;未時過後腸胃開始休息,

此後的晚餐時間含蛋白質和脂肪、澱粉類食物要少量攝取,否則易在體內累積。

下午3:00~5:00【膀胱經,多喝水利排泄】

《申時》血氣流注於膀胱,此為「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為腎之腑,兩者均屬水,因此這段時間要多補充水分,

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以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

下午5:00~7:00【腎經,工作完畢多休息】

《酉時》血氣流注於腎經,稱為「足少陰腎經」,

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

由於此時是工作完畢需稍事休息之時,因此不宜過勞。

晚上7:00~9:00【心包經,晚餐別太豐盛】

《戌時》血氣流至心包經,稱為「手厥陰心包經」,在中醫來說,

心包經主瀉、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豐盛,易生亢熱而致胸中煩悶、噁心,

因此建議晚餐不宜過膩,餐後要休息,運動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晚上9:00~11:00【三焦經,少喝水】

《亥時》氣血流至三焦經,稱為「手少陽三焦經」,掌管人體諸氣通往各臟腑,

是為人體血氣運行的要道,特別是人體上肢,

以及排水的腎臟均屬三焦經掌管範疇;

此時陰盛,要安五臟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時不要特別壓迫到某側的手部,

容易水腫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

其二:  ( 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之一 泡腳 )


建議患者泡腳在歷經約三個月左右的追蹤,只要持續做的人幾乎身材部分
 (尤其在臀圍) 都會有明顯縮小的變化.而足部血液循環不好容易腳冰冷的
患者再持續泡腳約一個月左右都會有明顯的改善.文中所謂的 "溫水" 是指腳所能
接受的溫度.泡腳的時間約 10~15分鐘,最好能泡到出汗,但要注意別吹到風而感冒 .
至於是否要加任何東西在內就比較無所謂,水位高度只需超過腳踝即可.如果覺得腳
容易卡在水盆內不舒服,同時倒水與搬水不方便,可以到大賣場買一種裝衣服的收藏箱
(白色或透明的,下方有輪子) 即可輕鬆享受泡腳的樂趣.看電視時,同時做溫水泡腳.
俗話說:「富人吃補;窮人燙腳。」因為腳底的穴道多,所以早晚泡腳,就可以減少感冒喔!溫水泡腳好處多,現代人常坐辦公室,又懶於運動,普遍足部循環不良。
你可能不知道,倘若足部的循環變好,心臟就不需要額外一再加壓,輸送血液至足部末梢,可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生。
另外,膝蓋以下到腳底,有許多重要穴道,如果我們常以溫水泡腳,就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內循環,對常失眠的人,也很有幫助。
 
以下 ! 介紹幾種簡便的溫水泡腳法:
首先,水的溫度要夠熱,但不會燙傷,大約攝氏 45度。
 
●鹽泡:溫水中加入 2大匙鹽巴,鹽有消炎殺菌、通大便的效果。
 
●薑泡: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老薑生薑,薑有散寒、除溼的作用。
 
●酒泡: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類,可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泡: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可順氣提神,預防感冒。
 
●醋泡:溫水中加入 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體內的酸,滋潤皮膚。
 
●另外,浸泡時,要注意下列幾點:
 
準備一個大且深的水桶,水位能浸到小腿一半以上為原則。
不能因桶小而斜放雙腳,要能舒適平放於桶底,才不至於抽筋。
浸泡時間約 30分鐘,若水涼了,中間可加熱水 1~2 次。
浸泡前後喝一杯水,以利新陳代謝及體液的補充。
飯前飯後 1小時,不要浸泡,以免影響食欲或消化。
扭傷紅腫期間,若有傷口,不可浸泡,以免刺激傷口發炎。
有高血壓、氣喘、心臟病者,浸泡時間宜縮短為 15分鐘,若無不適,再增加浸泡時間。
浸泡後若流汗,應擦乾汗水,休息一下,再外出;因此時毛細孔大開,若吹到風,容易感冒。
 

資料引自:http://blog.udn.com/garymei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ero38&aid=338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