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各國陸軍所採用的步兵基本戰術,大體上都是源自於德軍一戰時的嶄新理論「突擊戰術」,這戰術可以說將軍事戰爭帶向一個新面貌.....
發表於2002
這項戰術的由來起因自第一次世界大戰
開戰時,各國陸軍步兵仍然以密集隊形上戰場
但是西線在馬恩河會戰之後,陷入了壕溝戰的僵局
從瑞士邊境到英吉利海峽,都被密密麻麻的戰壕系統給擋住了
這樣的僵局也因為機關槍的大量使用而更難以突破
戰前,各國陸軍所使用的機關槍不過一個師裡頭有幾十挺
等到壕溝戰的局面成形
機關槍就成為防禦上相當重要的角色
面對大量蜂擁而至的敵人,幾挺佈置妥當的機關槍就能擋住
協約國與同盟國面對這樣的問題,都苦惱著怎樣突破戰壕僵局
協約國想到的是用火力支援和後來的技術層面來著手
同盟國則是針對機關槍著手
德國人很快的就瞭解到機槍在防禦上的重要價值
並且也認定了機槍將是整個壕溝戰局面的重要關鍵
一九一五年春天開始
德軍高層下令組成個實驗性的部隊
以進行突破壕溝戰的各項戰法
該部隊就是後來相當聞名的「羅爾突擊營」 Sturmabteillung Rohr
此突擊營的最初組成是由第十八工兵營組成
因為工兵本來就慣常在敵火之下作業
現在為了實驗新戰法而做了許多改變
首先,該突擊營戰術使用的中心思想是
每個班的突擊隊員需將對付一挺機槍及其陣地為課題
於是所攜帶的武器包羅萬象,手槍,手斧,短槍,手榴彈,輕機槍
匕首,榴彈發射器,火焰發射器等等
第二,找來敢於作戰的突擊隊員
因為突擊隊員必須在戰場的空虛中獨立作業,並且得面臨瞬息萬變的情況
所以一開始找的是工兵,再來找的是習慣單獨作戰的偵巡部隊
第三,增加編配可資運用的步兵重武器
如步兵砲,戰壕用迫擊砲,機槍等等
雖然是營連級的建制武器,卻常可發放到排班層級
於是突擊營分成兩種型態,一為突擊班,一為重武器小組
前者就專門對付機槍陣地
後者則是壓制敵火,孤立突擊班的作戰地域,掃除突擊路線的地面障礙
而砲兵也適當的提供火力支援
短而密集的準備砲火,得以將某部分的戰壕陣地打開個缺口
使得突擊隊員能夠找到個缺口進行突破
接著在砲兵提供的小型移動彈幕下,突擊部隊繼續深入敵陣地
而德軍後來將突擊部隊逐漸推廣到所有的步兵部隊
幾乎每個師級單位都有著突擊部隊的存在
甚至在一九一八年的大攻勢前還組建了幾個突擊師
在這樣的戰術指導下
基層步兵單位(營級或連級)將被分成兩種型態
重武器組將支援數個突擊組對於敵陣地進行鉗形攻勢
每個突擊組在重武器組的支援下分別尋找敵陣地的弱點
由敵人側方後方等佈防較不重視的方位進攻
而由於每個部隊都有完整的各式各樣步兵輕重武器的火力支援
將得以擁有強大火力以遂行戰鬥任務並殲滅壓制敵人兵力
雖然某一進攻的突擊部隊有可能遭受敵火阻擾
但是其他的突擊部隊藉由敵火力被吸引而突破敵陣地
如此的突擊部隊,不止軍官要有能獨立作戰和立刻下達決心的能力
就連士官都得當作個前線戰術指揮官來運用
在以前,士官不過有著督導班上班兵的責任而已
突擊戰術將要求士官也得負起戰鬥指揮的責任
德軍藉由西線多次小型攻勢和反攻的經驗中,逐漸將突擊戰術發展成熟
突擊部隊的編組建制也逐漸穩定下來
一九一六年的典型突擊營兵力如下:
營部,四個突擊步兵連,一至兩個機槍連,一個火焰發射器排
一個步兵砲連,一個迫擊砲連
在進行作戰時,以上單位將混合編組
使得每個突擊組都能擁有遂行獨立作戰的兵力和火力支援
而德軍的戰術準則也因為突擊戰術的成熟而改變
以往的線性密集隊形戰術將一去不復返
密集而短促的準備砲火將更有效率的為突擊部隊掃開一條進路
進行鉗形攻勢的突擊部隊在砲火後立刻沿著敵陣地缺口進行果敢的突破
在砲兵和自身火力支援下,敵陣地一個一個被孤立和擊破
只要掃開了一條進路,所有可供支援的部隊將由此湧入
於是敵陣地將被撕裂,敵部隊也因為這樣的突擊而措手不及
雖然很多戰史提到德國第八軍團在東線首先使用這樣的「砲兵戰術」
可是那都是一九一七年的事情
突擊部隊的編組和砲兵火力支援形式的改變,應當早已發展成熟
有可能東線是借採西線的突擊戰術而加以放大
加上東線戰壕和部隊密度遠不如西線,獲致成果反更為遠大
一九一八年三月,德軍獲得了東線大量兵力支援
於是計畫在美軍尚未形成氣候之前,一舉擊破協約國
前線兵力盡量採用突擊部隊的編制
並且讓所有部隊都接受突擊戰術的訓練
於是,作戰前幾天下來,英軍幾十萬兵力幾乎遭到擊滅
要不是高層指揮有誤以及後勤支援跟不上
英軍退出戰局是很有可能的
大戰結束,突擊戰術正式進入德軍教範之內
而空軍和裝甲兵的發展,以及通信和武器上的改進
突擊戰術成為德軍遂行殲滅戰略上很重要的一環
突擊部隊將不只是步兵和工兵的結合
裝甲兵和自走砲兵的加入,以及與空軍的密接支援
德軍得以運用這樣高機動性的戰鬥群
在突破敵人陣地後,進行鉗形包圍以殲滅敵軍
當然,因為這樣的迅速機動有如閃電
而被稱為閃擊戰
實際上德軍不過將之前的突擊戰術加上些新東西以及改良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