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卡爾可夫戰史讀書心得之續篇
2005/06/13 10:22:01瀏覽1647|回應0|推薦3
發表於2002/4/26
    這篇是上一篇「KHARKOV 1943」的續篇
    總覺得那一篇其實很多都沒有寫到
                                                                               
    要說明一下為什麼這三個武裝親衛隊裝甲擲彈兵師會有如此重要的角色
    武裝親衛隊是德國納粹黨親衛隊的其中一部份
    主要是因為親衛隊的首領希姆萊和希特勒對德國國防軍的不信任
    希望成立一支符合「國家社會主義」的武裝部隊
    更希望以後能取代德國國防軍
                                                                               
    所以該部隊都是志願入伍的(二戰中期以前,包括士兵都是)
    要求嚴格的亞利安血統證明(必須上推至十八世紀)
    身高,體格,髮色,眼睛顏色,健康狀況都是重點
    (步兵必須175cm,金髮藍眼,沒有蛀牙,工兵等則只要170cm)
    可見得該部隊是多麼的高標準
                                                                               
    在經過二戰初期的戰火洗鍊之後,元首和國家領袖都希望擴建武裝親衛隊
    能夠成為陸軍以外另外一支堅強勁旅
    首選的這三個部隊就成了元首的最大期望
                                                                               
     第一武裝親衛隊裝甲擲彈兵師「元首親衛隊」
     1st. SS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第二武裝親衛隊裝甲擲彈兵師「國家」(也可稱「帝國」)
     2nd. SS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Das Reich"
     第三武裝親衛隊裝甲擲彈兵師「骷髏」
     3rd. SS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Toten Kopf"
                                                                               
    這三支部隊在經歷過東線四二年的血戰之後,都後撤到法國整補
    雖然名為裝甲擲彈兵師,卻實力遠超過一般陸軍的裝甲師
    此三個師的一般編制如下:
    兩個團裝甲擲彈兵(共六個摩拖化步兵營,一個配備半履帶裝甲運兵車)
    一個團戰車           (兩個營,建制上有戰車一百八十輛,包括一連虎式戰車)
    一個營突擊砲       (編制三十六輛,陸軍裝甲師都沒有這編制)
    一個團砲兵           (四個營,包括一個營的自走砲,陸軍也很少有)
    一個營自走反戰車營          (一般陸軍部隊都是配拖曳式的火砲)
    一個裝甲化偵搜營,一個裝甲化戰鬥工兵營,一個自走高射砲營
    還有附屬的通信,補給,保修,醫療,經理,補充營等部隊
    不只如此,還有直屬的步兵砲連,工兵連,反戰車連,高射砲連
    等於是加強版的裝甲師  (不過有個陸軍部隊更誇張,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
                                                                               
    這樣整編之後的戰力遠遠超過同等等級的裝甲部隊
    而這三個師所組成的第二武裝親衛隊裝甲軍( II. SS Panzer Korps)
    加起來之後是個擁有六萬兵員,六百餘輛戰車及突擊砲
    六百餘門火砲的強大裝甲部隊
    更是在東線戰役開打之後,歷來戰力最為堅強的部隊
                                                                               
    只是這些德軍的精銳,在碰到了東線慘烈的戰況
    也不得不艱苦奮戰
    既使有了眾多陸軍部隊的支援,該裝甲軍仍然損失慘重
    到了最後關頭,也就是重新奪回卡爾可夫城之際
    前線戰鬥部隊都剩下不到四成
    一個一百多人的擲彈兵連常常只剩下不到六十人
    戰車連從十七八輛到剩下三四輛可用
    而拖延過長的補給交通線和惡劣反覆無常的天候狀況
    更讓德軍不時得膽顫心驚,還要提防俄軍隨時的反攻
                                                                               
    在面對七八倍以上的敵人,這些德軍的精銳是完成了艱鉅的任務
    也挽救了前一年俄軍冬季反攻以來的危機
    卻也留下了不少不可磨滅的痕跡
    此三個師,都上報了將近一萬人左右的死傷
    也就是幾乎所有的戰鬥人員非死即傷(因為後勤單位甚少死傷)
    一些具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和士官們,也在這場會戰中折損大半
    之後的這幾個師再也無法恢復到該會戰之前的顛峰狀態
    加上德國兵源不足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志願入伍者
    後來的補充兵都是徵兵而來,甚至還有德國裔的捷克或波蘭人
                                                                               
    這本書看到後來,才知道一些偉大的戰役
    背後是要有多少的犧牲,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雖然該會戰奠定了曼斯坦成為一代名將的地位
    卻是靠著幾萬英勇將士的犧牲而得來的
                                                                               
    到此,不禁感嘆,人類啊!還要愚蠢到何時?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bv2004&aid=13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