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那有著一頭『烏溜溜』的秀髮就是美的年代,除了想掩飾白髮而染得一頭烏黑的人外,五顏七彩的染髮在台灣見都沒見過。
如瞬間即逝向來在穿著與造型上相當有自我主張且勇於嘗試新風格,其實當年並不是刻意去染髮,只是想給自己換個髮型、順便換個心情,經過六小時又拉又扯又必須坐在同一定點的酷刑(雖然其間有兩次趁頭髮沖水機會讓已跟座椅融為一體的臀部稍稍挪動一下),然後就頂著一頭閃著褐色光芒(類似圖左二的色彩)的辮子燙(類似圖左一的捲度)步出美髮院。
到底這六個小時發生了什麼事?
話說那天,如瞬間即逝在美髮師及助手集中火力促銷下,挑了一種號稱德國進口、不傷髮質的『WELLA威娜』燙髮劑,也不知道是燙髮劑原本就會產生的效果,還是髮質不佳的關係,硬生生地發生質變,總之,從那天開始,就必須不停地向發出疑問的三姑六婆同事路人甲乙丙菜販麵店老闆銀行行員售貨小姐...等等等說明原委,唉~真是累死人嘍~
若干年後,如瞬間即逝因心情反反覆覆起起落落一變再變,一頭長髮已被剪成一頭俏麗短髮。當台灣初初開始以挑染局部作為造型的時候(應該是雞冠頭剛退流行之際),就在美髮師半哄半騙之下,半推半就地讓他在長(掌)長(常)的雞冠花尾染上幾抹金黃,嘩!不得了,第二天一跨進公司就覺得身後像跟著一群嗡嗡嗡的蜜蜂,猛一轉身──欸?媽耶都冇?好像小時候玩的一二三木頭人,大家全閉上嘴,裝得跟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數天後,有位名叫『順利』的業務員(真的,他的名字就叫『順利』,放心,他不知道有這個網誌,出賣他沒關係~),終於忍不住以很刻意裝得很漫不經心、閒聊中隨口問問的樣子:『安抓?電派ㄎㄧ喔?』(怎麼一回事?頭髮燙壞了喔?)『ㄏㄟ啊~』沒好氣地回答,但立即接著說:『厚~珍失禮,這是特別染的耶!』。
年輕時是為了時髦而挑染髮梢,從沒自己動手過,當然也沒想過染髮劑可能傷身、傷髮的問題,一直到了加拿大,看到超巿裡陳列了整排各種顏色、不同品牌的染髮劑,那真是一種視覺上的震撼。西方人的髮色較多元,除非染成紫藍綠橘等怪異的顏色,否則沒人知道你染了頭髮,但東方人則不同了,非黑即白,任何其他的顏色都是染的。
移民的生活、異國的水土,白髮一夜數生,某日醒來突然發現白髮已如燎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從此,染髮不再是造型與時髦,變成每六個星期必須進行一次的儀式,但數月之後發現髮質變得十分乾燥且髮尾分叉斷裂,好像頂著一頭稻草,看看鏡中的自已,天哪~簡直醜爆了!
如瞬間即逝眾多座右銘之一
人可以老,但不可以醜;
頭髮可以白,但不可以醜;
老公可以沒有,但不可以醜;
工作可以沒有,但不可以醜;
飯可以少吃,但還是不可以醜!
所以這事情可嚴重了,在全球染髮蔚為風尚之際,多國醫學期刊都發出警告,發生在英國、比利時、葡萄牙、丹麥、德國、新加坡等國的皮膚科案例顯示,染髮劑中的「對次酚二胺」PPD(paraphenylenediamine)與「芳香胺」(aromatic amines)是元兇。尤其PPD所引發的過敏反應,如紅腫、發癢,甚至產生濕疹的症狀,情況嚴重者臉部腫脹,並引發疼痛。除過敏外,PPD亦會破壞人體內的血球、阻礙代謝,故有可能產生貧血,甚至引起乳癌、膀胱癌。至於人體內累積多少劑量會致癌,目前仍無定論。因此,染髮前應先進行過敏測試,確定皮膚沒有任何過敏症狀時,再染髮比較恰當。(有預先做過敏測試的人請報上名來)
德、法、瑞典曾立法禁止染髮劑使用PPD,目前台灣限制染髮產品中的濃度,不得超過4.5%。PPD是染髮劑中廣為使用的中間物質,也是染髮劑中最常見的過敏源,根據台大醫院對PPD的貼膚試驗,結果顯示三千三百二十二名受試者當中,有一百一十五位(3.46%)對PPD呈現過敏反應。因此歐美市場上所銷售染髮劑會標示「本染髮劑會導致過敏反應」、「使用前必須先做過敏測試」等警語。也就是說,『使用本劑如發生任何不適,本供應商概不負責』。
對不起各位,明天還要早起,必須去睡了....Zzzzzz
續接【髮采再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