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發展乾淨型的產業
「台灣已承擔不起環境污染!」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今天表示,有什麼樣的產業,就會帶出什麼環境;台灣產業發展須從量產及代工為主,改為發展創新型、乾淨型的產業,例如生化及綠能產業,才能永續發展。
國光石化應持續溝通
對於近來環保團體、學界, 甚至中研院學者出面反對國光石化,翁啟惠今天並未表態是否支持或反對國光石化,但他強調,環保已成社會核心價值,政府應多聽各界聲音,只要還有反對的聲音,就要持續的溝通,跟人民充分說明國光石化的污染真的比較少。
對於有污染疑慮的產業,翁啟惠認為,應該要技術升級及提升風險管理,如果污染控制的技術未發展出來,就要更為審慎發展。他指出,長期的不重視環境議題,社會就要付出代價。
政府決策沒長遠規畫
翁啟惠今天出席「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論壇,接受記者訪問時更表示,政府的決策「沒有長遠的規畫,比較問題導向」;他舉例說,日本訂定「科技基本法」之後,有藍圖願景、經費及行動方案的浥注,結果培養諾貝爾獎得主,進而發展新的產業。
但台灣也有科技基本法,空有好的藍圖,沒有執行面;反倒是採購法、公務人員法執行得很徹底,這樣台灣不容易走出創新的局面。
診斷政府決策的前瞻性,翁啟惠認為,現在都是「急就章的急措施」,很少前瞻性思考;例如疫苗政策還沒想清楚,每年一碰到流感問題,還在用傳統雞蛋培育的方式生產疫苗。基改政策也付之闕如,學術界很有多基因改革的研究,但因為沒有政策,這些研究無法進一步產業化。
翁啟惠強調,學術研究不能與產業發展脫勾,他也認為頂尖大學應擔負起更多社會責任,不要一味追求學術成就,而忽略多元人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