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5 14:22:25瀏覽637|回應0|推薦3 | |
創業3年,小米科技營收就達到宏達電的1/5。小米粉絲(簡稱「米粉」),透過網路在3分鐘內搶購手機。創辦人雷軍如何點燃小米機的狂暴式成長? 2010年,小米創立。隔年推出第一支小米機,強打規格不輸蘋果,價格只要蘋果40%的高規低價手機,採用網路銷售,直接面對消費者。2012年,小米官方透露銷售719萬支手機,營收達126.5億人民幣(約600億台幣)。創業3年,營收規模已達創業16年的宏達電的1/5。 2011年底,鴻海開始接小米機訂單,成長爆發力強。讓郭台銘在今年初,親自拜訪這位具有潛力的未來之星。短短一年多,小米員工從400人擴增到2500人。剛遷入新辦公室,員工又喊不夠用了。在後進廝殺慘烈的智慧手機市場,手機業新手的雷軍,硬是創造出「小米速度」。 「小米發燒友」的力量 「雷軍的思路很大膽。他是用互聯網(意指網路)的精神,在賣小米機,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手機晶片大廠——高通全球副總裁沈勁觀察。 「小米速度」的關鍵,在於雷軍打破傳統手機品牌的銷售模式。在網路上建立一個,彷彿蘋果迷般忠誠的「小米發燒友」社群。「我們和蘋果不同。賈伯斯是天才,他創造蘋果。小米則是百萬人參與的群眾運動,」外界把小米和蘋果相比,雷軍急忙澄清。這確實是網路上的群眾運動。 在小米發燒友心中,雷軍的地位是如同賈伯斯一般的「神」。2年多間,小米累積超過695萬名官方網站註冊的發燒友。小米透過解決這群龐大發燒友的需求,進行產品「由下往上」的創新。且是按照發燒友在網路上的訂單量,先收錢,才決定手機生產量,不用背庫存。更透過網路進行銷售,省去實體通路成本,再回饋給發燒友的手機價格。 「小米有很強的社群網路,」集邦科技記憶體儲存事業處分析師繆君鼎說,小米因此省掉行銷費用。「雷軍在網上和用戶互動,就是活廣告。如果三星行銷費用佔產品3成,小米連1成都不到,」他說。 小米機每週2中午12點開放購買,每次只開放2到3分鐘。在網路上排隊的人有多長?雷軍透露,約1、2百萬人。最長的一次,排928萬人。當中,只有2、30萬人能買到。「這根本是飢餓行銷,玩期貨,」曾有網友怒批。也讓小米黃牛機在網路上流竄。 以軟體人的思惟經營手機 台灣手機業者是從硬體創新出發,雷軍則是從軟體出發,商業模式迥異。前者是工程師心態出發,以製造最佳產品為榮。後者是以網路分享為始,以貼近客戶需求為終。 像宏達電的策略是「機海戰術」,行銷賣點是外觀造型、連續拍攝、翻面靜音……等功能。但小米就如蘋果,一次推一款硬體。只是雷軍刻意主推粉絲建議的軟體服務功能,視為和用戶交心的重點。 成長上不去 小米的瓶頸 小米垂直起飛,確也遇上規模的瓶頸。在集邦科技統計的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排行,小米仍在10名外。 雷軍心中清楚,喊出「今年要擴大銷售量到1500萬支」。這代表,年成長率要超過百分之百。繆君鼎指出,雷軍走電子商務通路,巧妙避開庫存、倉儲等成本。但手機量要有突破性成長,仍需靠一般開放市場、電信等實體通路,才能接觸到另一群龐大的購買族群。 但有趣的是,雷軍對於未來成為銷售量第一的中國品牌,竟不甚熱衷。「在中國的企業,講的都是科技報國(笑)。要當龍頭冠軍。我們不是啊,我們只要幸福就好,」雷軍的回答很不像科技廠老闆。 「你覺得哪個老闆最幸福?應該不是郭董(郭台銘)。一定是巷子裡開餐館的老闆。自己喜歡做菜,看大家吃,你說好吃,就給你打個折,」雷軍說。「我們不想當大餐館!就想做巷口的小餐館老闆。就只想怎樣把產品做好,怎樣讓一大群人參與。」 但現實是,目前快速爬坡的小米,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都要它繼續往上衝。如何掌舵「小米速度」,恐怕是雷軍馬上要面臨的挑戰。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