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2 14:36:55瀏覽63|回應1|推薦2 | |
筆者畢業於建國中學,前幾天人本基金會及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對於母校的批評有諸多不恰當之處,在此以個人名義回應部分不適內容。 人本教育基金會和諸多教育學者批評,明星高中學生只相信自己是菁英,比他們低的都是「蟑螂」。問題是筆者如果把學術能力較差的同學當作是蟑螂並且排斥他們,那當年為何還會和他們保持聯絡?國中有因為學術成績比較好就看不起學術成績比較不好的同學嗎?沒有,而我周遭的同學大部分也都不會這樣,他們也常和國中同學們有所互動。推測你們只是遇到個案就以偏概全,要不就是根本沒認識,以憑空想像的印象胡亂推論之。 這些學者舉了這個例子:「吳寶春、阿基師等台灣之光都不是出身明星高中,真正的菁英不會被消滅,該檢討的是這些學生的菁英主義階級歧視」,不知道你們人本所認定的台灣之光是什麼,李遠哲先生不知道算不算?不論他在教育改革的作為為何,他得諾貝爾化學獎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算不算光耀台灣呢?新竹中學畢業。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先生,南一中畢業。知名醫師與作家侯文詠先生,南一中畢業。華語語音訊號處理李琳山教授,高雄中學畢業。想列多少就有多少,相信非學術特色學校也是可以列出一堆。所以結論:你們舉這些例子來做比較的意義何在? 在人本教育基金會所召開的建北現象研討會,有人指出有建中學生在網路留言「沒有經過考試篩選進來,素質不如我們,我們為什麼要跟那樣的人渣一起上課。」,不知道他的身分有無被查證?也有可能是有心人士造謠也說不定,否則筆者強烈建議你們人本向建國中學公布這個自稱建中學生的人的聯絡方式,他也許需要被輔導。 師大公領系主任林佳範認為:「社會應該檢討,為何菁英學生會說出這番有階級歧視的話」。如前段所述,他可能只是個案不是嗎?此外這裡似乎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如果有一個建中生挖鼻屎被你們看到,那社會是否要檢討,為何菁英學生會挖鼻屎。如果有一個建中學生在看爽報,那社會是否要檢討,為何菁英學生會看爽報。按照這個邏輯那每個團體都有檢討不完的議題。 人本董事長史英直言,據他所知,建中有99%的學生晚上在外補習,並認為如果真的是菁英,應該晚上有餘力做其他學習發展,在重要的成長階段好好豐富人生。建中第60屆人數有1400人左右,所以1400乘以0.01等於14,因此只有14人沒補習,你信嗎?我不信。假定一屆有30個班,每班有兩個人不補習就超過這個數字了,不知道「據你所知」的數據從何而來?況且建中社團風氣不弱,許多人晚上會去玩社團,不知道這算不算其他學習發展?且雖然有補習但沒去補習班而跑去做課外學習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計入? 人本教育基金會表示,不能消滅明星高中的不是十二年國教。因為筆者國文不佳一時無法理解(這樣要讓社會檢討為何菁英學生國文不佳嗎),所以用數學的邏輯若P則Q轉換成這句話:「十二年國教要消滅明星高中」。這似乎和前陣子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的十二年國教不會消滅明星高中職的言論矛盾,看來你們理念不太合。另外你們人本這樣表示似乎有點不太恰當,明星高中這詞包含很多種學校,像是學術科特色、人文科特色、餐飲科特色等,這樣是希望所有的高中職要一模一樣嗎?這樣和多元理念背道而馳,完全違反因材施教。 人本教育基金會又表示,十二年國教方案的超額比序、特色招生,讓人壓力倍增,無不受建北現象影響,明星高中制度促使小孩之間廝殺競爭,以爭取少數名額,更不利階級流動。筆者不知道這裡所謂的階級是什麼,如果是指財富和學歷,那筆者我應該是很好的例子。祖父母那輩的都是農民,家裡很窮,爸媽為了工作所而以來台北打拼。他們都沒有唸大學,也不是很有錢,而筆者唸了你們所謂的明星高中,不知道這樣算不算階級流動? 會寫這些,筆者只是覺得你們人本的看法相當偏激,以你們自己所幻想為事實,說出相當不恰當的言論。十二年國教到底要不要反對我不知道,但確定要反對的是他的草率施行。前陣子TVBS談話節目中有請很多人包括明星高中學生、中教司司長、全家盟的人等。不知道看過雙方對談的人感想為何?這位高三學弟提出的問題對方幾乎沒有正面回應,不知道是回答不了還怎樣。像是課綱不鬆綁課程排滿滿這一點就非常奇怪,學生沒有選擇權,那這樣要如何多元?可惜他們沒有回應,只會講說只要12年國教一實施就會接近理想。這和「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有什麼不同?只提出個大概然後說中央只是制定方向,細節交給地方去補足,所以這樣台灣教育就會成功?我不信。此外節目中林先生對於這問卷講出筆者個人認為非常不恰當的話「我不願意去推論國中生看不懂問卷因此亂填答案的事實」,又對別人的發言說出「莫名其妙」,我實在是很難想像在教育部旁推動十二年國教的人竟是這樣。 12年國教說要適性,但學術性質的特色學校也就是媒體所稱的明星高中卻要把它毀掉,這算什麼?就算有25%班級是學術性質特色招生好了,那這樣是不是變相的A段班B段班?這不是和幾十年前一樣?在社會觀感改變不大的前提下,私立高中諸如延平和薇閣等崛起是遲早的事,到時想要擁有相等學術程度同儕的學生就必須付出相當昂貴的學費,憑普通的家庭實在是過於沉重。 前陣子看到全家盟謝國清先生在台灣立報的讀者投書也滿感慨的。文章中提到「鑒別率高的考試只是把學生分類,把學校分好壞,請問哪個孩子願意在15歲時就被分發到壞學校?反之,如果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即便抽籤就近入學,怎麼會是買樂透?而「辦好學校」不是教育人員的職責嗎?」,這自我安慰的心態實在是耐人尋味,按照這個邏輯,台灣的大學也有分好壞,那是否要大家抽籤唸大學?如果十二年國教能減低學生不必要的壓力,讓學生適性發展,不用考對他們不適合的學術性質考試,那何樂而不為?但問題是現在配套措施明明就不足只想草草上路,教育部長講說什麼「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失敗一切由我負責」。這什麼話?負責是要怎樣負責?下台嗎?怎樣做都沒辦法彌補權益受損的學生。 此外,外界似乎存在一個迷思就是菁英學校占用國家資源,菁英學校有什麼國家資源筆者很好奇,如果有資金來源那建中的設備還會是那個樣子嗎?師資也沒像外界所想的都比別的高中好,唯一所擁有的資源就只有學術能力接近的同儕,如果你們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和人本教育基金會所認為的佔用國家資源是這個,那我無話可說了,畢竟在這個前提下你們正讓這個資源被打散到各學校去。 原文網址: 建北現象為不實指控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428/42436.htm#ixzz1tgwo5MaG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