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留德入門淺談與各國文化略觀
2009/06/26 08:35:10瀏覽1032|回應0|推薦4

今天上網搜尋一下到德國留學的相關資料,意外的發現了一篇有意思的介紹文章。該文作者 PETER MEISEL 以本國人的身份現身說法,為將要 (或想要) 到德國讀書的巴西人們提供一些實用資訊兼解決一些疑難雜症。(原文參見以下網址:http://www.viver-na-alemanha.de/index.php?Itemid=149&id=34&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

該文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重點:求學問題、生活成本及文化衝擊。我最有興趣的莫過於文化差異這一項了,只是文章本身是針對巴西文化層面去探討,我想自己不一定會碰上那樣的問題吧?不過在求學及生活方面卻免不了的要面對同樣的現實。

求學問題上,作者提到了到德國去唸書並不是不可行,只是手續非常的繁雜,比如說看你是要申請留學簽證、工作簽證或永居簽證等。不知這些規章是否會因人而異,例:對於不同國籍的申請人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以台灣籍的名義去申請不曉得會不會容易些?而且要上大學,本身的德語學識必須俱有一定的程度與基礎,還要有德語資格認證才能申請入學。取得認證的方法就是在申請人本身的居住地找語文機構先研習德語課程,但並不是每家補習班都有頒發為德國教育組織所承認的證書,所以作者推荐了歌德學院 (GOETHE-INSTITUT - http://www.goethe.de/ins/br/sap/ptindex.htm)。這一家的教學品質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評價,不用想它要求的學費當然也是所有德語補習班裡最貴的。

外國學生也可以申請德國政府頒發的獎學金,或是可以到其它的獎學金基構去取得相關資訊 (例:DAAD - http://rio.daad.de/ )。而最遺憾的一點就是德國並不承認巴西學歷。若要申請就讀高等學校就必須先參加一種研習課程 STUDIENKOLLEG, 這類課程只有在特定的幾個城市才找得到,例:慕尼黑 (MUNIQUE)。當然在上課當中就能先取得一些必備的基本知識,等真正上了德大以後,或許就能早點上軌道、而不感到那麼吃力了。要參加入學考一定得修習 STUDIENKOLLEG 至少一年以上,該課程除了教授德語外,也提供大學相關科目的學習 (例:數學、歷史、英文等等),最主要是針對某些想從頭開始學起的學生。但也有少部分的大學不會要求學生俱備 STUDIENKOLLEG 的認證,這些就必須查詢各大學的相關規定了。

生活成本方面,沒有意外的當地的物資消費要比巴西高出很多。在柏林 (BERLIM) 的花費算是高了,但和其它的城市一比只能算是便宜。很多時候都無法找到租金合理且負擔的起的房間,在慕尼黑等上幾年都不一定能得到學生宿舍裡的一個空缺,公寓嘛,可以直接了當的說,連想都不要想了!除此之外,德國本身的失業率很高,連本國人都難以找到工作。我還記得幾年前讀過的一篇報導有提到,德國的年輕人口 (指土人土長的德國人,不包涵移民或外國後裔) 大量流失,因為失業率高找不到工作,大家都到臨近的歐洲國家求發展去了。

如果能在學生宿舍裡找到一間房,那是再好也不過了,它的住宿費和其它地方比起來便宜得多,每個月租金大約在 120 到 200 歐元之間。公寓就比宿舍貴很多,而且還有其它的生活花費,例:水費、電費、暖氣費,這些零零總總的加起來就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銷。也就是說,要在德國存活下去,你一個月非得有 500 至 600 歐元的收入不可,這些包含了膳食費、置裝費 (這個應該可以免了……)、交通費、書藉費、及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

當然,所謂的已開發國家就是、稅金高、花費高,同時薪水也高。雖然是個稅金高的國家,但是德國政府在社會福利這一塊作得非常好,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稅金都是取於民用於民,例:對於清寒或小康家庭,德國政府在很多方面都有補助,而且補助金還不少,甚至可以說政府會幫人民養孩子,但是當孩子長到了一個年紀,就會中止補助。曾留德的教授 GLÓRIA 跟我們說過,有的單親媽媽因為要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小孩,申訴之後,社會局會來查看否屬實情,一經批淮,隔天就會有保姆到家門口前報到,這筆費用當然是政府出啦~ 或是有的上班族女性沒有時間清洗一家人的衣物,但又沒有錢買洗衣機,連這種的也能申請,隔天洗衣機就送到你家了。只是每隔幾年都會有稽查人員前來查看,若是該戶的經濟情況大有改善,他們就會取走機器,轉送至更需要的家庭。

在德國打工,最高時薪能拿到 6 歐元 (看地區而定)。唸書之外的可利用時間還有很多,所以一個星期工作十個小時以上沒有問題,也就是說一週能有 70 歐元以上的收入,一個月總計下來是 280 歐元的薪資。除此之外還有週六週日,也有人利用寒暑假來打工 (在德國一年有五個月的假期),在允許的情況下,一個月也能賺進 900 歐元。可惜的是根據該國法律,外國留學生每年只有九十天的合法打工期,這樣的話就很難以打工來維持自己的學業與生活了。當然家境好一點的人都是靠親人的資金援助,問題是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能力負擔得起這樣的學習成本,所以這樣的法律不就是要其他的留學生喝西北風了嗎?所以在德國絕大部分的外國留學生都實行"非法"打工以賺取生活所需,不過就這一點上,我覺得是法律制定的太沒有情理,而不是非法合法的問題。

最後也是最有趣的一點就是關於文化差異性的報告了!根據作者的瞭解,大部分的巴西人都不太能適應德國環境,在生活上也產生了很多的疑惑問題,往往也是因為以下的幾種原因:

1) 德國與巴西的氣候差異性很大,該國大多時候都是屬於寒冷型氣候,冬天異常冰冷,下雪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2) 很多人都認為德國人保守嚴肅,其實並不一定是這個樣子。有些人只是等著巴西人出現在他們生命中,為他們帶來歡笑與快樂。(註:巴西人以樂天、開朗、活潑、熱情、隨和、愛開玩笑聞名。這樣的民族性總是讓他們很快就能融入新的環境、與新朋友打成一片。所以在巴西社會裡,人際關係不好的人算是少數。)

3) 德國的一切都太井然有序了!什麼都非常乾淨,並且都受到妥善的管理,連狗身上的毛都處理的一絲不苟~ XD (巴西人非常的隨性隨意,太過井井有條他們果然會受不了~ ^^)

4) 德國人會以非常嚴謹認真的態度去聽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對他們來說"明天"就是"明天",而不是無限期。(註:巴西人比較不注重信用問題,為了不想當面得罪人,常常把明天拿來當推托之詞、間接婉拒,之後往往就沒了下文。)

5)   在該國,單車甚至比轎車更容易失竊。(這是什麼原理?我不懂……)

6) 在這片土地上,你幾乎找不到豆類食品。(巴西人最常吃的一道家常名菜就是滷豆子,幾乎家家戶戶都會作這道菜。以花豆、各種碎肉及巴西香草下去烹煮。長時間待在外地還不能吃他們的家鄉味,難怪會讓他們抓狂了~ XD)

7) 在異鄉寂寞難耐的日子裡想交個男(女)朋友來玩玩嗎?在德國的話你甭想了~ 因為大部分的德國人不是癡情女就是深情男,他們都在尋找能攜手共渡一生的伴侶,而不是尋求一時的冒險刺激 (這是我最欣賞德國人的地方了!講到這裡,終於了解 F 跟我說過的"德國式的深情浪漫"是怎麼一回事~)。遺憾的是,很多的外國人與德國男女交往竟然都是為了他們的"經濟能力",所以德國人在這一點上就會特別有防心,但也並不是說他們對異國戀情就沒有興趣。作者還舉例說明,當有巴西人對他們表示好感時,往往在他們心裡會先敲響警鐘,小心!要注意!或許有些悲哀,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所以免不了如此。

說到各國感情觀,就聯想到一個曾到愛爾蘭去留學的同學的經驗談。她說當地的民風較為保守,愛爾蘭人的兩性關係很穩定。結婚之前也許交過四個以上的女朋友或男朋友,但他們對感情較專一,且不會腳踏兩條船,婚後也顯少一枝紅杏(或一枝綠草) 出牆來。而且男性都很尊重女性,她舉個例子說,如果有男人當街對某位女性作出言語上的無禮,大概就得等著被其他的男人圍毆了~ XD

相對的,大多數巴西人對待感情的態度就顯得較隨便與不負責任。在巴西,甚至有一種叫作 "FICAR" 的關係,就字面上譯意思是"在一起"。它是一種沒有承諾、雙方之間不必負責任的兩性關係,常常只是為了一時的吸引或一晌貪歡。即使雙方都已有各自的男女朋友,他們還是可以維持這樣的關係不受影響,少的時候維持一天、兩天,多的時候便沒有限期,有時只是KISS,但往往都會超友誼。這種關係非常短暫,兩者之間也不需要是熟識或朋友,很像是一夜情,但也不完全相近。

8) 德國人眼裡象徵巴西的六件事:足球、森巴舞、美女 (或是熱情如火的女人)、貧民窟、亞馬遜熱帶雨林及里約熱內廬。其它他們所知關於巴西的事物只能說是少之又少,對他們來說巴西就像遠在天邊的國度一樣。因為不瞭解,所以誤會與偏見再怎麼樣也是免不了的。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ju2420&aid=3077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