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溫室效應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2009/09/17 21:09:25瀏覽1925|回應0|推薦0

唉!別以為只有人類生病才會發燒,現在我們居住的地球,近年來卻病得不輕,居然「發燒」現象。

根據科學家的調查研究,地球發燒是「溫室效應」所造成的。那什麼是溫室效應呢?它為什麼會使地球發燒呢?

 

何謂「溫室效應」

所謂「溫室效應」,就是熱量進得來,但是出不去。

地球的熱能來自於太陽,不過真正到達地球的太陽能有30﹪經由大氣、雲和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中,其餘的都被地球表面吸收,然後再以紅外線的形式將熱放射出去;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臭氧都有吸收紅外線的性質,所以熱能被保留在大氣中再反射回地表使地球溫暖,科學家稱這種作用為「大氣圈效應」或是「溫室效應」。但是,一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時,原本要輻射到太空中的紅外線卻被二氧化碳吸收轉為熱能,使得地球的氣溫越來越高。

近年來,生活在台灣的人,一定都感受得到:「夏天越來越難受。」的確,近年來台灣各月的最高氣溫紛紛打破以往的紀錄而往上攀升。其實不只台灣,全球的溫度都逐年上升中。據推測,到西元2050年,地球平均溫度將上升攝氏2度;或許你會覺得才2度而已,但請注意,在過去一萬年中,地球平均溫度只不過上升攝氏2度。

溫室效應氣體

大氣如同一過濾器可控制地球、太陽及太空間能量交換。大氣中某些氣體可讓短波輻射以可見光形式照射地表,並且吸收自地表反射的長波輻射,這些可以保留能量的氣體,即所謂溫室效應氣體,包括:

□ 二氧化碳: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約六十億噸

                             的量增加中,是造成地球發燒的元兇。

□ 氟氯碳化物:佔最大使用量。使用範圍包括冷媒、清洗、噴霧及發泡等用途,同時此類化合物

                                  也是破壞臭氧層的禍首。

          烷: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及物質的不完全燃燒,主要來自牲畜、水田、汽機車

                                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係由石化燃料的燃燒,微生物及化學肥料分解而排放出來。

□臭           氧:來自地面污染,如汽機車、發電廠、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及碳氫化合物,

                                 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臭氧。

造成原因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逐年增加的現象,一直到西元1938年才由英國一位氣象學家最先發現。其實,從西元1800年開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便開始緩慢的增加,原因是工業革命後人口增加,為解決糧食不足便大量砍伐森林來增加耕地;而二十世紀後二氧化碳急速增加,則是因為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結果。

(一)化石燃料惹的禍

煤、石油、天然氣都是化石燃料,他們都是經過千百萬年地質的碳化作用後形成的,可以被當作燃料,是很好的能量來源。但是燃燒化石燃料時,化石中的碳會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增加和化石燃料消耗量是成正比的。

(二)海洋污染

地表百分之七十是海洋,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但是海洋受到油污和廢水的污染,造成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魚類死亡,不但破壞海洋的生態環境平衡,耿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知不覺增加了。

(三)燃燒森林

人類為了獲得更多的可耕地及居住地,大規模的破壞地球上的森林及熱帶雨林;根據巴西太空研究所的估計,巴西每年燃燒森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有二十億公噸。

唉!追根究底人類才是造成地球發燒最大的兇手!!

造成之影響

若是溫室效應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則將使地表溫度增加,直接影響的是使全球氣象變異,北半球冬季將縮短,並更冷更濕,而夏季則變長且更乾更熱,亞熱帶地區則將更乾,而熱帶地區則更濕。

由於氣溫增高水汽蒸發加速。全球雨量每年將減少,各地區降水型態將會改變產生乾旱,並改變植物、農作物之分佈及生長力,加快生長速度,造成土壤貧瘠,作物生長終將受限制,且間接破壞生態環境,改變生態平衡。

氣溫上升導致海洋變暖和南北極冰山融化,如果所有冰山都融化,海平面將上升六十公尺,海平面將於2100年上升15-95公分,導致低窪地區海水倒灌,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在海岸邊緣的人口將遭受威脅。到時候荷蘭會被淹沒;孟加拉國將會消失無蹤;甚至全球氣候變遷造成乾旱,並幫導致工業、農業全面停擺。

如果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效應,其造成的氣候改變,將使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如:氣溫上升會傷害人體的抗病能力,若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動物大遷徙,屆時極有可能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的大規模蔓延,後果相當可怕;同時也會改變地區資源分佈,導致糧食、水源、漁獲量等的供應不平衡,引發國際間之經濟、社會問題。可見溫室效應的影響絕不只限於氣溫而已。

全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世界氣象組織於l988年聯合建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趨勢進行政府間的監測及科學研究。

IPCC的研究成果,聯合國於199259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FCCC)6月在里約的「地球高峰會議」上,l55個國家簽署此公約,公約於l994321日生效。目前已有170個締約國認可。

公約的目標為「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水準上」。執行原則是「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因需考量各締約國的經濟發展及資源狀況之故。此公約期望全世界共同努力盡己力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為遏止全球氣候繼續惡化,各國已達成需削減溫室效應氣體的共識,並認為應積極加強合作,及採行因應對策。

公元 l997年訂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議定書。

管制森林砍伐和加強植林,並建立森林、農業管理及監測系統。

籌組基金,強化資訊及技術交流。

防制策略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分子,不僅是污染物製造者,亦是溫室效應氣體產生的貢獻者。每一地區每一國家皆產生不同程度之溫室效應氣體,主要取決於能源使用狀況。我國為配合全球削減溫室效應氣體的行動,可採行的策略及措施如下:

(一)調整能源及電源結構
           1.儘速修正台灣地區能源發展方案,穩定電源的成長,並將燃油、燃煤電廠轉為擴大使用天然

              氣,以改善區域空氣品質,並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2.
加強開發替代能源,例如地熱、水力、風能、核能、太陽能、天然氣之取得及使用。
           3.
積極引用複循環機組發電,以提升發電效率。
           4.
加強電力負載管理,減少尖峰用電需求。
           5.
加強推動全國節約能源計畫。

(二)調整產業結構
         1.鼓勵業者發展低耗能、低污染之產業,加強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加強產業升

            級。
         2.
調整能源價格,以價差推動產業加強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3.
引進相關技術,優先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削減。
        4.
增強法規及經濟誘因,鼓勵產業界發展省能源、高效率設備及器具,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

           減少廢熱之排放。


      
(三)積極發展大眾運輸系統,以達節約能源及減輕空氣污染。

(四)擴大綠化,優先植()林,以增加吸收一氧化碳。

(五)配合蒙特婁議定書之規定,按管制期程,削減氟氯碳化物及其衍生物,並減少其他溫室效應氣體之排放。
        
(六)加強有關全球溫升效應之研究 ,及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削減技術之開發。

……………………………………………………………紅櫻桃(本文轉載自網路)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ehchen0809&aid=332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