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7 19:18:08瀏覽654|回應0|推薦2 | |
有網友曾跟我談到台灣的競爭優勢,所言透露出「台灣不越早讓孩童學英語」,似乎台灣就要被世界淘汰了的無比焦慮。他提到現在台灣的大學裡很多科目都是以閱讀英文書來教學,據我所知,還有全部以英語來上「非英文系」的他系科目。其結果正如他說的: 「不知多少人在大學閱讀原文書這關敗下來,沒敗下來撐過去的也花了很久時間才適應,跟英語系國家大學生比 較,我預估台灣大概要多花0.5--1年時間才能打平學習效益,更別說適應後的程度閱讀速讀一般也還不夠快。」 我個人身邊所知的例子中,我的外甥女(妹妹的女兒)在大學讀會計時,因閱讀的都是原文書,結果敗陣下來,無法完成學業。我覺得很荒唐,在自己國家讀書,並非是智商不足,理解、思考能力不夠而無法學習,竟然是因為無法用非母語──英文來學習而失去競爭力。 在美國、加拿大等一些移民國家裡,許多移民無法跟當地居民競爭的最大阻力就是「語言」,英語不夠好,會使他們減少學習機會和工作上的競爭優勢。雖然是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最重要語言是英語,然而如何縮小人民因語言的無形障礙而失去競爭力與學習平等權,卻是他們政府努力的施教方針之一。 最近在其他網站的部落格看見一篇「美國的專才教育」,內文提到北美國家的「社區大學」,提供給社會各階層年齡的人民有不斷學習提昇自己「競爭力」的機會,不只可以選修大學的一些學分科目,作為專攻學術研究範疇的踏門磚,而且有很多課程是「學有專才」的訓練,並可獲得執照證明。這樣的教育旨在開學習大門,提高國民「謀生」的現代技術和知識,保持跟得上時代的競爭力。 這裡,我想補充說明的是在加拿大溫哥華市,東方來的移民人口甚多,這些移民很需要學習「專才」,以便自食其力,既可謀生也可以貢獻於社會,因此在一些非英語移民人口比例較高的社區大學裡,他們也會開立一些以這些移民母語(粵語、「國語」、印度文等)來教的「專才課程」,只要修滿學分和科目,他們獲頒的執照跟以英語上課得來的執照沒有分別。 由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瞭解到即使是在全面「英語化」的國家裡實施這樣的「專才教育」,他們的心態也不會或認為非要懂「英語」才是學習的必要唯一條件。他們很清楚成功培養專才是「目的」,會英語是學習「手段」,為達「目地」,「手段」是可以改變的。 也就是說,他們不認為人是因為會英語就可以有競爭力,而是認為不管利用任何語言學習的手段,讓人得到「專才」才可以提升競爭力優勢。 但是,反觀網友提到的目前台灣大學的「英語化」教學,在一個全國沒有講英語的大環境裡,居然自己設立「英語」來教「非英文系」的科目,製造無形的學習障礙,讓許多台灣學子在能跟其他國家人民競爭之前,就在自己的國家內失去平等學習的「競爭力」,這種「英語化」在自己國家內造就「移民化」的弱勢語言族群,不但剝奪了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來學習知識的機會,甚而加大社會階級鴻溝,失去社會公義,太荒唐了! 現今英語是全球強勢語言,許多最新現代知識和技術也是以英語來優先傳達,這一切都是事實,台灣確實不能迴避,但是在母語不是英語的既定環境裡,硬要「英語化」大學教育則是在「語言殖民」自己的未來主人翁,製造新語言文盲,是在減低他們學習新知的可能和加長他們學習的時間,沒有足夠的各種專才年輕人投入社會,及時貢獻所能,其後果當然也弱化了國家的競爭力和生產力。 台灣人民應該改變的是對「文科」的鄙視,尊重文化著作權,而政府相關單位更應該帶頭大量培養、聘用翻譯人才,給予高薪來「幾乎同步」傳達新知,讓國人可以迅速吸收最新資訊技能等。這樣做,比台灣「英語化」更容易維持競爭優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