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4 19:00:57瀏覽923|回應0|推薦2 | |
京韻大鼓又名京音大鼓,小口大鼓,於清末民初形成。主要流行 於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華北及東北地區。據老藝人說,它是由 河北省河間一帶的“木板大鼓”和清代流傳於八旗子弟間的“清 音子弟書”兩者合流而形成、發展起來的。鼓書藝人胡十、宋五 以及後來的劉寶全等人對木板大鼓進行改革:在木板大鼓原有的 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將河間方言改為北京方 言;吸收了京劇的發音吐字與部分唱腔;採用了大量子弟書的曲 本,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它有以下特點:雅俗共賞 的形式,剛柔並濟的風格,說唱結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 寫意傳神的表演。 二十年代是京韻大鼓發展的鼎盛時期,形成了以劉寶全、白雲 鵬、張小軒為代表的三大流派。其中劉寶全的造詣最高,有“鼓 王”之稱,蜚聲曲壇50年不衰。以後有女藝人小彩舞(駱玉笙) 崛起於鼓壇,她相容劉、白等人之長,結合自身特點,創出自己 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在低音方面吐字真切,聲腔清楚,為一般女 藝人所不及。她因此成為曲壇女鼓王,執天津曲壇牛耳三、四十 年之多。 目有《單刀會》、 《戰長沙》、 《博望坡》等;有由劉寶全、白 雲鵬等人據子弟書作品整理的《長阪坡》、《白帝城》、《探晴 雯》等;還有一些寫景抒情的小段《醜末寅初》、《風雨歸舟》 等。 影片欣賞 連結網站 駱玉笙[小彩舞] http://dlibrary.tjl.tj.cn/qyk/mjmj/lys.htm 駱玉笙(1914-2002),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她4歲起隨養父 戲法藝人駱彩武在上海、武漢演出。9歲拜蘇煥亭為師學唱京劇 老生。14歲在南京登臺清唱二簧。17歲正式改唱京韻大鼓。1934 年,駱玉笙拜鼓王劉寶全的弦師韓永祿為師,學習“劉派”大鼓 曲目。 1936年開始在天津演出。 由於她嗓音甜美,音域寬闊, 韻味醇厚,高低鹹宜,其師韓永祿為其設計的唱腔悠揚動 聽,“嘎調”尤為激越感人,很快便唱響津門,被譽為 “金嗓歌王”。 她以劉派唱腔的為基礎,熔“白(雲鵬)派”、“少白(鳳鳴) 派”京韻於一爐,並從京劇、評彈等姐妹藝術中廣泛汲取營養, 結合自身嗓音條件, 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創立了華麗而委婉、 優美而含蓄,抒情色彩濃鬱的“駱派”京韻大鼓。駱玉笙將京韻 大鼓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駱派京韻是當代京韻大鼓的一個 里程碑。 駱派京韻早期代表曲目以《劍閣聞鈴》、 《醜末寅初》、 《紅梅閣》、《子期聽琴》、《伯牙摔琴》、《擊鼓罵曹》等最 著名; 1989年《劍閣聞鈴》榮獲金唱片獎。80年代,她多次赴 日本、香港演出講學。90年代以來,年逾八旬的駱玉笙仍活躍在 舞臺上,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總結藝術經驗和培養藝術曲藝新人 上,課徒授藝,循循善誘,桃李滿天下。她為中國北方曲藝學校 的建立、為培養曲藝藝術的接班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影片連結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3QgT8InddE&NR=1 京韵大鼓 駱玉笙-劍閣聞玲片斷 唐玄宗李隆基為躲避安史之亂,由陳元禮帶領軍卒保駕西行。途中夜宿劍閣,在冷雨淒風伴隨叮咚作響的簷鈴聲中,勾起對慘死在馬嵬坡的愛妃楊玉環的思念,想起二人在太液池邊、沉香亭中、玩月樓上、長生殿內的恩愛情形,既悔且哀,一夜未眠直到天明。
俞伯牙在漢陽撫琴遇到知音鐘子期,二人意氣相投並結為兄弟,分手時約定來年春天再於漢陽相見。而子期秋後因讀書心血用盡而死, 死前囑咐父母將他葬在江邊, 伯牙來時也能看到他的墳。伯牙來到漢口未見子期,在第二天去集賢村(子期家)路上遇到鐘子期之父,得知詳情後來到子期墳前為他撫琴並在悲痛之余摔琴於地。伯牙走後派人為子期父母送來五百兩紋銀,以替子期孝雙親。
戰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途經漢陽,在江口船兒灣遇到小雨,雨過天晴的黃昏後俞伯牙推開艙門擺設瑤琴撫上一曲。此時曾苦讀多年但為侍奉雙親未上進的楚國布衣鐘子期打柴歸來,聽得江上琴聲。俞伯牙看到有人在聽琴,派人找鐘子期上船,見他只是一山野之中打柴的樵夫卻昂然不謙,便提出多個關於瑤琴的問題,未料子期卻是對答如流,俞伯牙喜得知音,與鐘子期金蘭結拜。 鼓詞 列國諸侯亂紛紛,出了些賢士與名人。有一人他字表伯牙姓俞名瑞,這個人他本是晉國臣。晉王爺差此人前來修聘,奉旨的那位欽差他是來拜楚君。拜罷了楚平王就要回朝轉,棄岸登舟中秋正臨。行至在漢陽江口把船兒灣住,正遇著密佈陰雲細雨紛紛。雨過天晴黃昏後,俞伯牙推去了船窗,艙兒上的門。(甩板)
見江中萬道銀蛇翻波浪,在那江岸上有處處的那些丹桂、幽香得這麼可聞。陣陣的秋風吹得人爽,總有那風吹水浪,水借著風音,在耳輪中猛聽得的那麼刷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風擺動那個秋葉這不落至在了秋林。秋星兒明朗,秋蟬兒聲噤,在秋坡前,秋草中,耳邊廂又聽得絮叨叨的是那寒蛩兒的聲音,叫得這麼歎煞人。那秋草黃黃,秋光兒滿目啊,這不在東方閃出來,明亮亮那秋月兒一輪。(甩板) 林黛玉在瀟湘館中一病不起,整日以淚洗面,茶飯不思,日形消瘦,想起自已孤苦伶仃的淒涼身世,更加悲傷。如今雖有外祖母的疼愛和大觀園中眾姐妹相伴,可寄人籬下,心中的愁苦無人體諒。又想起自幼與賈寶玉青梅竹馬,如影隨形,而今卻不能隨了心願,共結連理,越思越傷情。萬般心碎下,自覺不久于人世,將所作詩稿和寶玉所贈信物一一焚燒,藉以了卻愁怨。
賈母為寶玉娶親之事,前後張羅,忙個不停。此時林黛玉在瀟湘館已病體垂危,不久于人世。大觀園中眾姐妹聞訊前去探望,賈母也抽身趕來,看到黛玉形容憔悴,言語哽咽,語不成句的慘情,心中十分悲痛,忙命人將黛玉的後事安排妥當。黛玉自知時日不長,與情同手足的貼身侍女紫鵑傾訴衷腸,依依不捨,直到斷氣。
崔鶯鶯自從遇見西廂的秀才張君瑞,害上了相思病,終日躺在房中,茶飯不思,閨門也不出,一副癡呆的模樣。聰明機靈的貼身丫環紅娘猜透了小姐的心思,親自到西廂房中去請張生,並巧生事端,遷怒於張生,借機替小姐表露芳心,以促成二人的美事。
碧天雲外
古今中外的美酒如數家珍。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特曲、狀元紅、紹興黃、玫瑰露等堪稱國酒中的佳品;而拿破崙、威士卡、白蘭地、香檳、雪梨、杜松子等外國名酒也毫不遜色。 酒與文化息息相關。 自古以來,文人作詩,喜歡以美酒相伴,所作詩詞佳篇,世代傳誦;當今社會,美酒為和平友誼、文化交流架起了橋樑,成為人們溝通情感的紐帶。 漢末諸侯紛爭,曹操位壓群臣,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招安劉表需一位風流名士前去疏通,孔融上表保薦彌衡。彌衡見到曹操表現得氣沖如牛,出言狂傲並與曹操唇槍舌劍,譏諷奸相手下無能。曹操讓他做一名鼓吏,彌衡又在群臣宴上擊鼓罵奸相,曹操無言以對,生出借刀殺人之心,派彌衡前去說降劉表,最終彌衡被黃祖怒斬於刀下。
南宋遷都臨安,度宗昏庸,奸臣當道。元軍兵臨城下,愛國志士文天祥忠心保國,率義軍誓死抗元,收復失地多處。終因寡不敵眾在五坡嶺前被俘,打入死牢。在牢中被降臣劉夢炎威逼利誘,飽受酷刑,但他寧死不屈,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正氣歌》。文天祥被囚禁三年,最終以身殉國,視死如歸,英名萬古傳誦。
楚國的卞和自幼采玉,慧眼神通,他歷盡寒暑用十年時間從山谷中挖掘出一塊玉璞,希望把它獻給楚王以為國效力。但厲王和武王都聽信庸才玉匠之言以欺君之罪對他施以酷刑,先後截去了他的雙腿。文王繼位後,卞和老淚縱橫感歎“忠貞賢士蒙受不公”“庸才誤國昏君短見”,哭聲驚動了文王,文王下令剝開玉璞,看個分明。果然見到無瑕美玉人間稀少,於是收為國寶,深藏內宮。卞和三獻玉璞,為國家采寶獻寶,百折不撓傳為佳話。
戰國時,秦國昭襄王曾用計以十五連城換和氏璧,實際是以強欺弱,欺騙趙國。趙國藺相如足智多謀、才高膽壯,抗強秦使完璧歸趙。回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相,引起老將軍廉頗不滿。在藺相如赴宴途中,廉頗三次攔路,藺相如為國家顧大體忍讓再三。趙王命虞大夫前去調解,廉頗經虞大夫勸解後悔不迭,負荊請罪,二人冰釋前嫌。
越王勾踐戰敗被俘,在吳國含辛茹苦三年,被吳王釋放。回到越國後,看到山河慘遭蹂躪,民不聊生令他觸景傷情,羞愧難當。他命人把柴草鋪在地,苦膽梁上懸,夜晚撤去被褥和鋪墊,在柴草上合衣而眠,每日三餐必嘗苦膽,立志興複社稷,使越國百姓安居樂業。群臣感動,萬眾一心,越王與百姓同甘共苦,重整河山。二十年後越國強盛,滅了吳國。
琵琶行 [劉春愛] 白居易被貶江州,與摯友于客船小酌,忽聞琵琶聲傳來,京都之聲又重現耳邊,忙命從人貼近琴船並到船頭求見,一女子懷抱琵琶出艙相迎。白居易肯請她再奏一曲,那女子傾情而奏,曲聲迭蕩起伏,嘈切相錯,一曲終了她哭訴了悽楚身世。白居易感歎同是天涯淪落人,決心把世態炎涼寫給後人看。他請那女子重彈此曲,伴著琴聲潑墨揮毫,一氣呵成,一首不朽詩——《琵琶行》流傳後世。 http://leexun9508.blog.sohu.com/32811351.html 曲名:黑大姐 表演者:莫琦滑稽大鼓是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 约于1920年前后形成。其音乐唱腔基本上与京韵大鼓相同,但曲目内容全为滑稽可笑和 寓意讽刺的故事,表演上也结合各种滑稽动作表情。唱腔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 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 。 滑稽大鼓如京剧中的丑行,滑稽恢谐,但不能过火,否则矫揉造作,流于粗鄙庸俗,京剧生 、旦两行名家辈出,丑行有一定造诣者则不多见。滑稽大鼓亦然,数十年来驰骋曲坛者,屈 指不过有四人,都是张氏弟子,他们的艺名是:老倭瓜、架冬瓜、大茄子、山药蛋。未闻其 声,先睹其名,即足以喷饭。 四人中老倭瓜、架冬瓜两位更深受观众欢迎。老倭瓜姓崔,名子明,五十年前曾在某家堂会 演唱《丑奶出阁》,描摹刻画,丑态可构,唱时更得操三弦的弦师相与配合,或挤鼻弄眼, 或随声唱和,默契无间,有相得益彰之妙。 架冬瓜姓叶,名德林,昔年屡在杂耍园观其演出。他的功底深厚,嗓音清脆,韵味似刘宝全 ,所唱以反映清末民初北京的社会积弊为主,如针砭吃喝嫖赌抽的《劝五迷》,描绘旧社会 家庭妇女上娘娘庙烧香拴娃娃求生贵子的《刘二姐拴娃娃》,揭露拆白党骗术的《豆蔻香》 ,都是旧时代的写照;也有叙述古代爱情故事的如《蓝桥会》。架冬瓜演唱时,弦师没有表 情动作,与老倭瓜略有区别。http://www.youtube.com/watch?v=KGRTjMlpxpw&feature=related 珍贵失传曲种------滑稽大鼓小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Z-OhkZk2nI&feature=related 京韵大鼓《八爱》孙书筠先生晚年配像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