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空記憶
2008/05/28 12:45:08瀏覽536|回應0|推薦6

新竹市,位在新竹西北部的新竹平原上,東、南、北三面丘陵環拱,西邊臨海,新竹火車站的方位面向都心,有其極具功能與象徵意義的方位選址。

它歷經清朝、日據時代的統治,到國民政府的接管,都發揮了它在象徵意涵與實質上的功能。

1886年台灣建省,劉銘傳基於海防、開發與運輸之需要,於1887年向清廷奏准建設台灣鐵路。1893年基隆-新竹鐵路峻工,新竹車站設立於枕頭山腳下。此時的火車站為土造建築,有其實質防衛、運輸功能之考量。

明治初期,日鐵道隊有鑒於清朝期間所建造的鐵路蜿蜒蛇行,開始修改舊有的路線,新竹車站於此時稱為新竹停車場,負責停放火車,是一處簡易的木造車站。此時期車站外型的軍國主義氣味濃厚,具有日人統治上的象徵意涵。

1908年新的鐵路通車,新的車站(新竹驛)於1913年完工,即今日所見新竹火車站。因為在交通運輸上的功能,也帶動了此地的發展。早期火車站週邊有許多玻璃工廠。玻璃工業本為新竹地區特有的傳統行業,火車也發揮了它的功效,將早期常見的玻璃瓶運載至各地。

民國 71 年為了使台灣南北平衡,新竹升格為省轄市,從此,新竹搖身一變為新竹市。新竹火車站因緊鄰東城門,故可謂新竹城市之交通要塞。火車站週邊有站前廣場、東城門、新竹之心廣場, 太平洋百貨是原新竹客運總站舊址 ,新竹客運總站、新站,是原台汽客運新竹站 ,故由此 可通往新竹四方。

以巴洛克式的繁複式樣,襯托繁華的市區街景,所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如同在時間之流中蜿蜓前行,隨著醒目的鐘樓、老虎窗,而收攝人群的目光與心情,旋即滑入外型莊嚴隆重,構件繁複雅緻的離別車站。

採高窗使站內有充足的採光,也避免陽光直射;讓旅客一進入大廳即感受到時空的迷離與超越,彷彿只要搭上列車心情就能起飛,抵達心中理想的園址。高窗上的窗檯維持著平穩的姿態,隨時待命與進站的列車保持水平,並且為流浪的心標示了起點和終點。坐在長形大廳的侯車椅上,面對著月台,看著穿梭的人群,以及來往的列車,有等侯、有閒憩,也可懷想生活的一切感動與鎖事。進出月台口的光滑門柱、山牆安靜無聲地陪伴著旅人;當列車進站,旅客直通岸式月台,趕得及在最後一秒鐘跳上北行的火車。

月台上的 柱身凸出圓球,令人肅目,無聲警示等待列車進站旅客的安全。接近通往島式月台的地下道處,柱身變為光滑,無凸出圓球,以此作為動線上的區隔。

兩座島式月台,分別通往 縱貫線與內灣線 ,月台上的頂棚,是弧形支撐與交叉桁架,金屬製的交叉桁架,還在中心交叉處特地翻了一轉,成了別緻的蝴蝶形狀,彷彿使離別的愁苦,化為探索未知領域的禮物,旅途令人期待。除此,還有多處結構運用相同手法、不同的圖案,可見設計之巧思。旅客可坐在窗臺上等待列車進站,柱身上方與頂棚的交接處,仍見嚴謹的接點石構造。通往地下道的月台邊,屋頂改為尖拱,有序地向外擴張,柱列上方與屋頂交接處皆十字交叉。

面向新竹廣場,車站外廊的拱型門使藍天更顯高遠,視野、心情隨之舒展,與站內大廳的拱型高窗遙相呼映。而下方較為短小肥胖的柱身,除了因應結構應力集中之處的實際考量,也與大廳內較瘦高的柱身,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外側的方型柱身,水平的線條 ( 橫帶 ) 則使旅客出站時的視野延伸向外,起了帶動和引導的流暢效果。柱頭仍維持水平、垂直線條交相作用,精密排列的圖案予人莊嚴、隆重之感。

拱門上的裝飾,繁複、瑰麗,柔化了莊嚴的外型和色調。此處開圓窗,使廊下不致陰暗,光影投射在柱身,增添空間的變化。

 

 

新竹火車站,它豐富的建築語彙與特殊的結構體,與新竹市區的發展相呼應。它不變的古老與火車載運旅客一站一站不斷地變化特性,使它成了進出新竹門戶,不可不知的地標。它在地理位置上形塑的特殊景觀與效果,讓每個經過它身旁的人,都在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時間記憶。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tcg&aid=190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