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生食與健康》編者傅益永居士,有三十餘年素食經驗,以公餘之年,秉宗教熱誠,收集有關論文近百篇,并獲得善信資助,編贈《素食、生食與健康》一書,發揚素食精義,有助「預防」「療養」與「復健」,雖是述而不作,但條目分明,解析深入,語重心長,饒有禪機,確是一本適用有益,亟宜人手一冊的好書。
《素食、生食與健康》—食物中纖維對心臟病的預防
曾文賓
生從科學家的研究顯示,中國蔬菜在這方面的優異性是:豌豆抑制膽固醇的作用十倍於美國的黃瓜,竹筍比蘆筍效益高兩倍,中國萵苣兩倍於生蕃茄的效果。
人不能靠麵類過活,由纖維質的研究證明,每天所吃的食物中,對身體裨益最大的,就是靠攝取纖維質,不是麵類食物。
關於纖維質講起來為時很久,在芬蘭和倫敦都作過詳細的研究,在歐美國家,現在食物裏的纖維質是越來越少,因為他們所吃的多是加工和冷凍食品,尤其是住在都市裏的人比鄉村裏的人更為明顯。纖維質食物吃了之後,會使大便暢通,將膽固醇由大小便排出,這是大家肯定的事實。日本也有過研究,由纖維質製成的特種麵包與普通麵包,其纖維質高二十倍以上。吃了這種特製的麵包,如果膽固醇正常的人沒有什麼改變,對膽固醇特高的人,膽固醇會顯著減少。飲食習慣可以加重某些病,也可以減輕某些病,如果能注重飲食教育,對許多病會有所改善。如高脂血症之治療基礎是飲食變化,不管產生高脂血症之狀況,是部分或是全部,用飲食治療都會有所改善。在許多病患中,飲食習慣是高脂血症之直接原因,飲食治療主要是在預防動脈硬化性和心臟病,因為動脈硬化會引起腹部痛和急性胰臟炎。用飲食治療可以使脂肪蛋白維持一個正常的數字。如果一個人的膽固醇超過了一二○毫米,小孩子超過一八○毫米,不一定馬上要作藥物治療,可以開始作飲食治療。中性脂肪的上限到底應該是多少?專家們也有疑問?但大家有一個觀念,如果一四○到二○○,這是正常的上限,超過了就要治療。膽固醇高的人,應注重伙食習慣,因各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在一個家庭裏,有許多人在一起吃飯,如果其中有一個人膽固醇特別高,要家庭主婦單為他一個人做一種特別的食物,這不但很為難,也是很討厭的事情。如果在家庭裏有這種情形,從小孩子開始就要注重衛生教育,如果在小孩子時代就開始有動脈硬化,就要注重飲食習慣,到了成人之後不容易改變。
所謂植物纖維,係食物裡面有許多纖維不容易被腸子所吸收。其作用在預防治療冠狀動脈及其他動脈硬化,以維持正常血漿和膽固醇。高脂血症之定義在美國為預防太多之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之目標而設。像牛吃下去的東西,再從胃裏慢慢吐出來回嚼,這種反芻的作用完全是在幫助消化,與人類有點不一樣,因我們人所吃的食品,卡路里熱量非常低,會影響到大腸的功能,如果有充份的纖維通過大腸,則可以改善便秘的現象,特別是心臟病、腦中風這些病,我們不希望他為了大便要用力而影響到心臟和腦部的血管。講起來纖維食物對我們人體健康有很大的貢獻,因此,不能輕視。纖維食物吃得太少,會引起各種疾病,如大腸裏面的憩室炎、痔瘡、靜脈病、盲腸炎、大腸癌等等,因纖維可以刺激大便迅速運輸,故可預防上述部份疾病。高纖維食物,除有「飽滿」感之外,還能增加「空胃」的時間,故能促進營養物之緩慢吸收,對動脈硬化、心臟病,特別是冠狀動脈病很有幫助。引起這些病的重要因素:
一、是血脂肪特別是膽固醇過高。
二、是抽煙特別多。
三、是高血壓。
四、是糖尿病和尿酸高。
五、是缺少運動。
六、是心情緊張。
七、是家族性遺傳,
這些都可以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與纖維質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缺少纖維質的食物,得糖尿病的機會較大。在一九七六年有兩篇文獻報告,都是說吃大量的植物性纖維食物,對糖尿病的治療有效。如果植物性纖維食物吃得少的話,中性脂肪會越來越高。有糖尿病的人,如果吃高碳水化合物,還需要打胰島素的針,有糖尿病的人,中性脂肪往往會上升,如果多吃一點植物性的纖維食物,會使中性脂肪下降,對患者幫助很大。
關於纖維和血液中的關係,如果我們吃了水溶性的纖維,膽固醇的濃度可以下降,但下降到什麼程度,現在還不十分明白。只知道膠質使膽汁鹽在大便中大量減少,可從大便裡排洩掉,因而使身體裡的膽固醇減少很多。如果在飲食裡多加一些小麥或纖維質,對血中的膽固醇,我相信也可以降低。 曾文
曾文賓醫師是慈濟醫院的推手之一,他的故事曾改編成大愛劇場〈醫世情〉。圖為曾醫師與妻周翠微女士。(慈濟道侶叢書-幸福系列027《翠巒微風》)
編者註:本文轉載自利生雜誌73年3月第七期。
本文作者是台大醫院的醫師。請特別注意這些病不是一兩天得來的,得病之後也不是吃幾天藥或控制幾天胃口就可以好的,須要在飲食方面長期不斷配合作戰。這一觀念,必須把握。千萬不要把慢性病看作傷風感冒一樣,吃幾天藥,控制住血壓,就誤認為病好了。那是會上大當或貽害終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