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2 19:37:05瀏覽928|回應0|推薦0 | |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農曆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的重大記念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佛教認為,此日念佛、誦經、持咒、放生猶為殊勝,具大功德。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妙善公主,於六月十九日成道證果,現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相,於是後人便把這一天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宋朝太師蔡京撰寫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碑文中說: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煉得道,妙善公主的捨利(遺骨)就葬在北宋熙寧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觀音塔”下面。“大悲觀音塔”是結構堅固雄偉的八角九層密檐式磚塔,現尚保存完整。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簡介農曆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的重大記念日——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佛教認為,此日念佛、誦經、持咒、放生猶為殊勝,具大功德。為什麼把六月十九日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呢?這是因民間由來以久的一個說法演化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妙善公主,妙善公主後來於六月十九日成道證果,現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相,於是後人便把這一天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宋朝太師蔡京撰寫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碑文中說:『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煉得道,妙善公主的捨利(遺骨)就葬在北宋熙寧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觀音塔』下面。』『大悲觀音塔』是結構堅固雄偉的八角九層密檐式磚塔,現尚保存完整。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觀音觀音,最早起源於敘利亞的摩尼教教義,阿拉姆語單詞:Karia ,含義是:一呼可至的救苦救難之光。觀音,後來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授記以後,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起最上殊勝的大願,期願假使當轉輪聖王(阿彌陀佛),在西方淨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於無餘涅槃之後,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後,我即刻在其後的夜裡,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度化一切眾生。”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觀世音前身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號“正法明如來”。其後又以菩薩的身份乘願再來,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正法明如來是古佛中的古佛,他所教化的和菩薩摩訶薩無窮無量從亙古至如今,在法界宇宙無數的銀河系中,己培育出數不盡的菩薩摩訶薩成就佛果,是十方如來之師。
“正法明如來”,為了幫助眾生脫離苦海,帶果行因,倒駕慈航,成為了觀世音菩薩,一方面化身千百億,度於一切國土六道,他無剎不現身,是千處祈求千處應的一生補處最後身菩薩,能救度一切苦難,聽一切世界聲音,沒有一點厭倦,不辭奔波,毫無怨言,就連他的眼淚也化成了21度母,一起度生,慈悲智慧不可思議。若有一眾生沒有成佛,觀音菩薩則依從誓言,決然不會成佛。在無量劫後,阿彌陀佛滅度,西方國土正法無人護持,觀音菩薩就會在當日下半夜成佛,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運持西方極樂世界正法。
另一方面,觀世音菩薩本覺妙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又下化眾生,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眾生,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又幫助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法,為一切眾生說法,大雄願力無邊無量.。觀世音菩薩一生都在為眾生奉獻自己,所以至今最被崇拜。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信仰“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這就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表行踐、地藏表願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蹟;在智、悲、行、願之中,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