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父親游金華
2010/08/05 16:18:09瀏覽1856|回應1|推薦5

                    

我的父親游金華          游日光 撰文

父親節前,宗親理事長輝明宗長指示要我表達對父親的認知。十六年來,晨昏與共,與他接觸的愈是頻繁,愈是覺得他有異於我所認知的父親;越是了解他的人生觀,越是對父親感念之至。對於過去的記憶也慢慢勾勒於心。不才的我,知識淺薄大膽寫出,以聊表我們對父親大人的敬重。

父親出生於民國元年 十一月十一日 ,與中華民國同年誕生。當時的台灣仍是被日本人統治,大正也是元年。父親有三位兄長、三位姊姊,排行老么的他,自幼聰明好學,得兄長疼愛。聽父親說先祖父也是好學不倦的讀書人,當年私塾漢 文 老師要求學生讀書方法,要朗誦,要發出聲音,我的先祖母沒有上過學堂,聽先祖父讀多了,也能朗朗上口唸上幾句。

父親九歲開始讀私塾,拜師 高兆棠先生,是祖父的指示去讀的,不管是從先 祖父或 老師的授業,僅能利用農暇時刻,斷斷續續中進行和完成學業。從增廣昔時賢文開始讀,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四書,幼學瓊林等書籍中識大量的字。

十歲時,二伯父 金生相當疼愛父親,力排眾議,進入三坑子公學校。上午到學校讀書,下午還須回家務農耕作。家父很爭氣,一到六年級都是擔任級長,獲獎的獎狀目前尚保存完好,共有十二張。獎狀及卒業證書成績均為第二名。「為什麼不是第一名?」聽說班上有位日本名人的兒子,所以要讓出第一名給他,父親是台灣籍的學生,在那時能得到第二名已算是最高榮譽了。

猶記父親憶及五年級時,他的級 任 老師是由校長兼任,因經常出差,開會又頻繁,大部分的上課,都交給表現優異的學生代課,我的父親每每被指派擔任。家無祖產,租賃耕農,客諺:「耕園又耕埔,做到二頭烏」,即是早出晚歸的意思,「走三冬蒔打刈」,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中,無有不做的工作。畢業後,雖然有意要繼續升學,但已不被家裡的環境所允許了,尤其先祖父說:「沒錢!讀麼介書。」或許是先祖父對日本人有成見吧!也就勉強念到日本公學校了。殖民地中期的台灣環境不是戰亂就是清貧,能夠讀到書已是莫大的幸福,況且像我們這般佃農之家能培養出像父親這樣的知識份子,還真不簡單呢!

父親十八歲那一年,算是家運最慘的一年了!先曾祖父及先曾祖母相繼去逝,當年有人往生要花費不少錢,人家給的香奠少之又少,十人、八人共同合併一幅輓聯弔祭,或包個兩到三支香和燒給過世者的銀錢等物品,已是最大的誠意,棺木,道士金,其他祭拜物等雜支之開支尚得由喪家自理,必須多年後才能補得平衡。

做零工、墾荒,只有能維持生計的工作父親都在做。加上兄長們不分彼此相互合作,稍有積蓄,即集資分批購買水田、山林、茶園等地,因而得到很多耕地來做,變成人人稱羨的小地主,大家族。為了能練武強身和禦防外來威脅以求自衛,避免大地主們以及有錢的人的欺負,當時少林拳術正流行,二伯父也鼓勵家父去學。年輕時的父親英俊瀟洒、允文允武、詩書滿腹,羨慕者眾,父親二十三歲時多位女子競相要嫁給家父,由 古茶妹入選,隔年嫁給父親,成為我的母親。

民國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有我的誕生,三個月後父母親南下高雄三厝屋經營食堂事業,約半年時間。其間抱有一位養女阿正妹,是大坪鍾 家德坤 先生之千金,因水土不合病殁。南方開創事業失利的家父,決定返北謀生。有一位世伯 鍾木火 先生,因他謀,把什貨店轉讓出來,正合家父母之意而接下來。地點在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三角林三百七十三番地,日用什貨、煙酒和豬肉,從配給時代賣起,日子相當好過,親朋好友,多來往,此時又添一位妹妺,少我三歲。我出生那年適逢中日戰爭開戰,對於我們的生活起居,並沒有很大的威脅,有的只是一點害怕而已。

到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我們一直平順過著日子,戰爭可怕,並沒有嚇退我們。可怕的是天災、瘟疫的接二連三的降臨,打擊著我們一家人。家父於三十五年歲時,卻長了水痘。年方八歲的我,當時已很懂事,會去漢葯店「折藥」或去請醫生來替父親看病, 管阿連先生外號管屘仔,離我們家較近,或許是依賴相信他吧,經過這位我們也稱他為火脈先生的診療二三個月後,父親的病終於痊癒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樣不幸的事又發生了。同年農曆五月份又換家母發病,得的是「天行痘」,在當年算是絕症,也就是瘟疫。在同年 八月初一 夜晚離開人世,得年31歲。

 

溫暖甜蜜可愛的家園,就此破碎!當年的老爸在痛失家母之時寫了一首緬懷其愛妻詩:

『江山依舊鮮如許,不見當年親愛人,

昨宵蝴蝶魂歸去,遺下郎兒夜夜啼。』

 

我尚可記得著,但小小年紀才九歲的我,瞧見父親每晚暗地哭泣,怎會瞭解孤枕難眠,與誰可訴之情?多年來和內人在台北同甘共苦的日子,此刻回憶,多麼令人心酸,感嘆。有情有義的家父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九五之尊的皇帝。當年他教育子女的態度---嚴肅、專制、獨裁,我們沒有民主的思想,父親說一是一,我們子女不敢違背。或許用這樣方式教育孩子,是他最好的療劑,我是這樣想的…….第二年父親娶了廖英妹做繼室,又生兩位兒子--日正及日中及三位女兒,所謂『人生無婦,如車無輪,無輪再造,又得其新。』印證書上所言。

    父親時時刻刻感念兄長之情,孜孜矻矻埋首於書本之中,為發揮長才,加入詩壇--陶社,六十二年又加入中壢以文會友社,民國七十二年則另樹吟幟於龍潭,名為「龍吟詩社」,擔任社長,戳力為推廣漢學而奉獻,執行十年之久。參加全國性比賽,得到三次掄元,所謂掄元即是全國第一名的意思,其他的獎項,累計下來也有三百多面之多。第一面全國金牌,是由當時擔任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親自頒獎,倍感榮耀,也奠定其在騷壇之地位。八十壽辰之時,開詩人會,參加人數約有二千多人,出詩集《澹園詩草》十五萬字、2000年出版《游金華詩文集》三十萬字,2007年集結付梓,出版《澹園拾穗》共三本。第二本蒙桃園縣文化局補助為推廣詩書文化教材再次給予再版印製,備感榮幸之至。

     七十多歲開始,我陪父親走遍世界各國 三山五嶽、五湖四海,足跡遍及東北亞、東南亞、新馬泰港、印度洋、紐西蘭,澳洲、印度尼西亞、美國和歐洲二十幾國等地。健步如飛的他,健康一直維持良好,最近幾年多次進入大陸,尋龍點穴,修祠築廟,尋根認祖,上山下海,一點也難不倒他。九五歲那年搭船游長江逆水行舟來到重慶下船後即有二百多個階梯,等待著我們挑戰。  家父爬起階梯一點也不輸年輕人,博得多位在場見證掌聲,「殘軀但願常頑健,天下名山任我遊。」所到之處,也留下其對山川美景的讚嘆,即性寫下詩句留存並集匯成冊,對於先人的遺句,能朗朗背誦。家父常言:「前記不忘,後事可參,引用典故,要通古今事,須讀五車書。」也常言道:「書為天下英雄膽,善是人間富貴根。」一點也不差。從父親身上,我明白「學而後知不足」的道理,人該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父親還尚在學習,何況是我呢……

目前九十九歲的他,除了稍有重聽,以及視力減退外,起居作息尚可自理,不需子女扶持。讀報、看書、寫詩詞始終不曾間斷,一副老花眼鏡加上一只放大鏡,仍自得其樂。有人問及其長壽秘笈,他總笑而答之,以獨樹一格的養生格言:「餐餐三碗粥,碗碗三塊肉,飯後百步走,夜眠孤獨宿」來約束自己。而我們只有盼望他老人家安度無量壽。

父親給外人的印象是樂善好施,對於地方上失學青年,父親因為體念失學的痛苦,在家開辦過私塾,義務教學,獲得地方上很多失學子弟的掌聲和好評。會排八字,看地理的他,頗受親朋好友受戴,舉凡代言代書,婚喪喜慶,處理分家訴訟爭論,酬神還願等事,也樂於協助。當過兩屆民意代表,如魚得水,一帆風順,又得家弟日正接棒鄉長二屆,續當選立法委員,如日中天,聲名奇佳。

『日月有恆當愛惜,光陰無價自堪珍。』五十七年我離家北上工作,父親以我的名字親題的對聯詩句。我時時刻刻用來警愓自己。民國八十三年端陽節夕,思及父親年邁,將藥店交付兒子經營,遷轉歸與父親同一戶口,為方便侍候及追隨父親,聽其差教。與父親相處這年來,對於父親的印象也從獨裁者變成民主可參酌他人意見的人。『澹飯有恆知自足,園蔬無缺應堪珍。』自謙為澹園拾穗者。從父親身上學習寬懷禮讓、謙虛客氣,凡事讓而得之。

做為游金華的兒子我,也參加中壢以文吟社,它讓我改變很多,前人講:「有花無酒不精神,有酒無詩俗了人」。近日整理詩集,生活照片,為明年百歲刋登詩冊之用,找幾首家父得意的幾首詩刊載與眾人分享,尚請賢儒諸君斧正為荷。感恩!謝謝。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ukw99&aid=4293570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
2010/08/23 19:58
萬謝日光先生的慷慨分享。

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