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12 00:01:24瀏覽2673|回應0|推薦55 | |
西方美術界把歷史上的各種畫分派, 澳洲美術史家 Mary McGillivray做了一個短片號稱可教外行人一些簡易辨別法來冒充內行, 我看了一下, 都是一句句粗淺的話, 很像笑話表演裡的 one-liner, 顯然只是耍幽默而已. 我覺得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她說如果畫裡的小寶寶 ugly那就是中世紀的作品, 如果小寶寶 cute那就是洛可可時期的畫. 下面是她舉的例子, 左邊是中世紀畫家 Bernardo Daddi的《Madonna and Child》, 右邊是洛可可時期畫家 Ludovico Carracci的《The Virgin and Child》. 其實美術界對這現象早有研究, 網路雜誌 Vox有一篇文章《Why babies in medieval paintings look like ugly old men》解說這件事, 大意是中世紀時期 (西元300-1400) 非貴族而雇得起畫家的只有教會, 那時的教會認為耶穌出生是 homunculus, 這個拉丁文的意思是嬰兒生出時內在已經發育完全是個小大人, 當時的畫家自然這樣畫聖嬰. 所以不是畫個醜寶寶, 而是個嚴肅的小大人, 嚴肅是我加的形容詞, 我以前在網路讀到有人說包括聖經在內的所有歷史文件都沒有耶穌笑的記錄, 不知是否屬實. 中世紀之後是文藝復興時期 (西元1400–1600), 從那時開始中產階級掘起, 逐漸有餘錢可消費, 包括請人畫自己的小孩, 當然要求畫的可愛, 醜寶寶的畫從此逐漸消失, 這是 Vox的理論. 不過網路上也有人舉一些實例問為什麼文藝復興時代有不少醜小寶寶的畫, Vox沒有談到這一點, 我推測能留傳於世的嬰兒畫大都是聖母抱聖嬰, 文藝復興時期可能還是有很多畫裡的聖嬰是小大人, 一直到了洛可可時代 (西元1699-1780) 聖嬰不再畫成小大人, 引出 McGillivray的結論.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