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積一日"遊"
2012/06/05 13:35:56瀏覽1980|回應2|推薦15

香积一日"游"

每當讀到一個新詞,顧名思意也能知道點大意,但當我首次聽到香積組時,想破了腦袋也没能破解這個詞。

香積組--應該是一個香味積的地方,那就是配制香油或香水的地方?……錯!都錯了。原來香積組是慈濟的廚房隊伍。哈哈!取了一個這麼好聽的名字,也名副其實是香味匯積的地方。

我從茫然不知到後來也慢慢品嘗到香積組烹調出來的素食佳餚。香積組屈居在慈濟靜思堂地底第二層。地底!可想而知是一個無窗户的廚房,更别想窗外有什麼好風景了,可想而知在香積組工作的師姑師姐們有多麼辛苦悶熱?

美莉師姐給我布置“功課”來了,要我到香積組做一日志工。說真的當時有點膽怯,心裏暗忖我最怕廚房,又不喜洗碗,但還是想去體驗一下。

誠惶誠恐的來到熟悉的香積組,對環境的熟悉只限於肚子餓時來吃飯的熟悉,對工作可就一竅不通,一點也不熟悉了。

當天香積組共有四位老菩薩,需為四十多位慈濟志工們煮飯菜,這對她們來說是小事一樁。當救灾時,需煮給上千人吃,那才是大陣仗。如要計算這四位師姑師姐茹素的年份,那皆得以十年為單位來計算。

看着她們有條不紊忙碌着,旁邊的我真的超慚愧。老菩薩們皆超越退休年齡,特别是秀珍師姑已是八十多歲了,一點也看不出她的實際年齡。見到她在大鍋裏翻來炒去,對我來說她手上那大大的鍋鏟,簡直就是一把小鋤頭,令我驚歎她的手臂力氣是如此有力。

另一位彭玉英師姐在炒米粉,好大的一個大深鍋,她左右兩手各持鍋鏟在大鍋中揮灑自如、互攪互炒。忍不住要求師姐也讓我試試,當我左右兩手各拿起那兩把“小鋤頭”,鏟入深處卻翻不動那沉甸甸四十人份的米粉,哇哈哈!每星期打三次羽毛球的我,手臂的力氣竟然不如已能享用優惠卡的師姐。唉!要不是為免香積組的牆壁會凹進一個洞,我可真的需撞牆了。

别看玉英師姐手臂力那麼壯,當她上台表演手語時,手指仿佛是柔若無骨,優雅柔美。兩天後更驚見她在靜思堂主持共修晚會,望着台上落落大方的她,贊歎慈濟真的是臥虎藏龍,師兄師姐皆是多才多藝。

香積組的一日“遊”,我學到香菇蒂原來無需丢掉,而是泡軟敲扁加入調味料就可烹飪出美味的素菜;我更見到,廚桌上有一種我從没見過的廚具,就是手掌大的小圓石,它是用來敲香菇蒂或高麗菜那厚厚的菜梗,一敲下去,厚硬的菜梗就扁扁的了,真是超好用;我更知道,家裏後院的camias(一種味道很酸的菲律賓水果,是煮魚湯用的),無需再任由它掉落滿地,而是可把這些酸果醃制成甜甜的配菜;更學到原來春卷皮可以先剪後折成一小品,油炸後淋上甜醬就是一道美味的甜點;還有菜豆(sitaw)在熱油中炸一下,起鍋後再淋上調味料,顏色會很綠很亮眼且吃起來很嫩,如果是炒的會較硬。

香積組的一日“遊”,收獲是豐富的,去時的膽怯一掃而光,而帶回了滿滿的歡喜。不止是我學到很多,還有兩位從OBES學校來幫忙的菲人家長志工,也高興地說:“香積組的一日行令她們學到很多、也更了解、更接近慈濟。”


最裏面那位是秀珍師姑,外面這位是玉英師姐

玉英師姐在煮鹹飯

秀珍師姑在用“小鋤頭” 翻炒菜

炒鹹飯

放進電鍋准備煮的鹹飯

香噴噴的素食鹹飯

在油炸的菜豆

此文6-5-2012刊登於菲律賓《世界日報》廣場版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ping86&aid=6492639

 回應文章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物盡其用
2012/06/07 05:53
忘了說一句,還真懂得“物盡其用”,不浪費一絲一豪的食材。
亦萍(yiping86) 於 2012-06-07 08:51 回覆:

在香積廚房看她們煮菜,我常說的一句:“原來可以這樣煮”

英師姐說任何不懂得烹調的材料尽管拿來,她們皆可烹飪出美味的佳餚。讚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素食要有創造力
2012/06/07 05:51

給廚房取了一個這麼深奧的名字,難怪妳會像猜謎般的找尋答案。

做素食真的要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因為食材比較有限,又要做出吸引人的口味,難怪要絞盡心思了。

妳也聰明,學了不少功夫!


亦萍(yiping86) 於 2012-06-07 08:54 回覆:

真要我煮素菜,我只懂得炒青菜,哈哈!

感謝姨婆來訪!  三太子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