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16 05:00:00瀏覽570|回應0|推薦9 | |
慈濟分發救援品給予642位助學生 慈濟菲律濱分會訊:慈濟秉持著 證嚴法師「濟貧教富」的理念,除了長期關懷弱勢家庭的救濟之外,也捐助一心向學而無經濟能力的學生們得以上學的學費,及購買書籍費用和日常生活補助費。這一年多來,難以意料的疫情已把這一群生活在社會邊緣的貧困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來。 慈濟從9月4日開始,將這群642位受資助的學生分成四批,陸陸續續到慈濟志業園區來領取從臺灣送來的大米,還有菜油、醬油、糖、鹽、麵條等民生物資。有差不多六、七十位無法來園區領取的學生,慈濟也特別安排送貨摩托車隊,幫他們送貨到家,為他們解飢苦。 前來園區領取紓困救援品的學生們,有的有父母陪伴,有的由隣居、朋友跟著他們一起來。整個園區當天熱鬧滾滾,施者高興,受者更歡喜。有一位家長說他沒想到慈濟會給那麼多,20公斤的臺灣大米足夠給他們一家五口吃上一個月。慈濟志工也馬上回應:「這是四方大德捐助的善款聚集而成,希望你們要珍惜這份因緣,也希望你們有一天也能回饋給這個社會。」 當天來領取物資的助學金學生中,有幾位學生與志工聊起他們認識慈濟的因緣,以及他們對將來的祈望。 Christian Samodio (22歲),已受慈濟資助三年的學生。第一次接觸慈濟是在幾年前他父親中風。他到計順市靜思堂申請醫療補助,被現場慈濟人的禮待和關懷所感動,激發了想當基金會志工的念頭。「幫助別人的感覺很好。」他說:「很振奮精神啊!」 去年 11 月,當凡梵 (Vamco) 颱風造成馬利僅那與聖馬刁市淹水時,他和其他助學生都一起參加救援行動。 Samodio 在ICCT College唸教育系。在疫情之前,他在社區的日託中心輔導當地的孩子們。目前,他兼職輔導一名學生,每週六為學生的家人洗衣服。「我的老闆人很好。」他說:「為了幫助我學習,他們在家裏安裝了 Wi-Fi,所以我可以上網讀書。 」 Raniel Denosa Balmoja (21歲),已有十年是慈濟的助學生。現在就讀菲律濱理工大學廣播系最後一年,他從小學七年級開始就成為慈濟助學生,是凱薩娜(Ondoy)颱風的因由,讓他們一家與慈濟結緣。這位鞋匠的兒子說: 「在慈濟基金會的活動中,我這十年學習到人生的價值觀、對環境的意識、對社區的責任。」這是他大學畢業後想追求的目標。「我想回饋社會,不是因為負債,而是對他們在過去十年中,為我的生活做出的付出表示感恩。」他將是家裡第一個完成大學學業的人。 John Denzel P. Rimando (21歲),已有七年是慈濟的助學生。母親是菲傭,父親是臨時房屋油漆工,他看到父母每天都在努力為養活他們三個兄弟姐妹而奔波。當慈濟志工告訴他慈濟有助學方案時,Rimando立即申請了,並從九年級就成為一名慈濟助學金學生。七年後,他從Pamantasan ng Lungsod ng Marikina獲得創業理學學士學位。 這位 21 歲的年輕人說:「上帝和證嚴法師給了我好多的恩惠。獎學金幫助像我這樣努力實現夢想,又沒經濟能力的學生。」他希望在化妝行業取得成功。Rimando 正在讀高中時,一位老師建議他嘗試研究化妝。儘管他對化妝品完全沒有任何知識,但他很努力的學習,他的夢想是要開一家化妝品店。 若是他沒有得到慈濟的助學金,或者沒有親人的支持,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沒有獎學金,我認為我沒能力讀完四年大學。」他說:「生活在我們這種窮困的家庭,每天為生存已很難了,但是媽媽告訴我不要擔心,最終,我們將可克服面臨的任何挑戰。」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