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有感
2010/01/03 16:27:59瀏覽541|回應0|推薦0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名字,誠然有點心裏不自在,自問並非狹隘民族主義者,也不至以作中國人為恥。然而細讀其中各篇章,卻發現當中有不少灼見,值得深思

作者從中國人停止思考二千年,文明百病叢生,奄奄一息而該死不死出發,力數國人的惡行陋習如自私、虛偽、貪婪、愚昧、媚外、甘被奴化、濫用自然資源等,並試圖從二千年來作為國人思想主導的儒家學說尋找根源,得出的結論是國人變得今天如此不堪全因為儒家思想窒息馴化思考、汰強留弱;又以道德理想代替宗教,無神論及泛神論使人毫無顧忌地任意妄為。

儒家學說本身就是一種先求諸內然後形於外、先求諸己然後推及人的思想體系,重視正心修身,謹言慎行,責己嚴責人恕。實在是以倫理道德為主軸,推崇和諧共樂的世界。

這樣的氛圍無可避免地使人傾向保守、容讓和順服,對於不平或不當的事情不敢隨便提出意見和不滿,造成「表裏不一致」;循規蹈矩、不強調競爭亦使人困在固有的桎梏中,思想難有解放。若遇太平盛世,無疑有助減少甚或消弭統治者與人民、乃至社會各階層間的矛盾,保持比較和樂的社會氣氛。但若逢戰亂巨變,凡事以義為先的君子恐怕真不如自私自利以求生之輩;當權者亦每視有識之士為危險人物,諸多限制迫害,結果造成作者所說的汰強留弱,有德之士早夭、無行之輩苟存的局面,甚或使人確信自私、虛僞、貪婪為亂世存活必備的特質,因而代代相傳。當然,流於迂腐,祇知獨善其身等,亦一定程度上使某些國人不思變革,甘作順民,無法應對急劇的時代變遷,甚至沒有要求變革的眼光,而祇滿足於目前的生活。在這些觀點上,個人還是比較同意作者的想法。

至於以道德理想代替宗教及無神論使人行惡的問題上,作者認為儒家所提倡的仁義,表面高遠,對於一眾百姓,行之不易,實在祇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而身後世界的缺如,又使人從果報的心理束縛中脫出,與西方世界有原罪,需要行善贖罪及為進入身後世界作預準的觀念大不相同。因此國人可以胡作妄為,形同無法無天,致出現目前國內貪污腐敗,道德水平低下,諸多妄顧人命的問題商品出現。正因為儒家提倡的是從內而外,表裏一致,立己立人的道德觀,個人無法同意諸般陋習來自儒家思想的教化。如果要說這是儒家教化的結果,倒不如說是儒家教化不成功,或儒家思想近幾十年被摒棄的結果更合理。至於人是否真要有身後世界的果報作「威脅」,才能對自己的道德行為作約束這問題,個人亦存在疑問。

在自然資源的耗用上,作者以北歐的挪威與我國作比較,認為我國由於長期統一,幅員廣大,又提倡多生多育(那當然是以往的事),對自然資源耗損無度,造成諸多環保問題。反觀挪威地少山多,每年日照時間遠不及我國,卻能有計劃地運用,達至天人共存,資源永續的狀態。誠然,我國面積廣大,各地環境不同,要如挪威般有計劃、有效率地合理使用資源,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卻是必須改善的方向。

總的來說,作者的言論雖有時失諸偏激,個人未能完全苟同,但所提各點不少確能切中時弊,一針見血,對於目前國人的陋習不無當頭棒喝之效,值得再三反思。當然,能否改變現實,除了借助各家思想,乃至西方哲學以補不足,以收教化廣大群眾之效外,當權者的胸襟、眼界和智慧才是成功的關鍵。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ming13579&aid=36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