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孤獨死與在宅老化
2012/06/19 09:50:33瀏覽12300|回應10|推薦27

孤獨死與老老看護

  2012年4月底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23.3%,將近三千萬人,而「孤獨死」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是日本發明的新名詞,定義是:「單獨居住的老人,在死亡4天後才被人發現的個案。」在2011年全日本就有15603名孤獨死老人,4天以內死亡被發現都不算在內,可見這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另外在日本,僅由老人和超高齡老人組成的家庭十分常見,這種現象稱為「老老看護」,在老老看護之下所引發的孤獨死案例也不在少數,換句話說就是兩位老人死在一起的情況,譬如說,兩位老人夫妻同住,由身體較好的照顧身體欠佳的,沒想到太太或先生突然猝死,在無人照顧的情形下,另一位老人也相繼死亡。

「絆」與長屋

  總而言之,照顧老人在日本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課題,日本政府也漸漸在改變政策,希望老人們可以走出家門,主動增加跟周遭人們(並非親人)互動的機會,尤其在311大地震的災難之後,人們重新審視自己與家人、與身邊人的連結,在日語裡寓意人與人之間情感地帶的漢字「絆」也因此得到重視,並成為日本2012年的關鍵字。

  對於311海嘯的受災戶,政府決定以興建「長屋」的形式來安置,它是一座配有公共食堂、洗衣房和集會場所的老式民居,與以往以個人空間為主的設計大不相同,就是希望可以藉由共同生活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日本老人照顧觀念的第一個改變是「共同生活」的住宅安排,「雅房」勝過「套房」,第二個改變則是「走出家門」,增加與周遭人們互動的機會,這也證明了老人照護並沒有標準答案,應該要依照每個國家的國情與特性來做因應與改變,也就是要更多元化的思考。

刻板印象

  而我國的老人照顧政策,都是依照社會學者提出「Aging in place」的想法,我們翻譯成「在宅老化」,但英文的字面上並沒有「在宅」的意思,place並不一定是home,不一定是自宅,應該是「適合場所」的意思吧,所以意思應該是「找尋一個適所安養的地方」,我們卻把它直接變成在宅老化,雖然這樣與我們傳統上「老人就是要在家頤養天年」的觀念不謀而合,但卻會造成一些困擾。

  我們學校某教授的媽媽,原本都與教授住在一起,但最近媽媽因為在家太無聊,自行搬到安養院去住。在台灣,一般都不會接受這樣的安排,一般人的刻板印象都會認為有自己的家就應該住在家裡,由兒女負責照顧,不然兒女就會被冠上「不負責任、不孝」的罪名,這是社會觀感所造成的刻板印象。

  現在台灣老年人大多仍然是以住在家中為主,但是與子女一起住的情況越來越少,獨居老人和老老看護的情形越來越多;而不管是與兒女同住或是單獨居住,有生活照顧問題大都是請外勞,資格不符請不到外勞就想盡辦法作假,巴氏量表和鑑定醫師成為箭靶,其實他們只是制度的代罪羔羊。

  換句話說,台灣社會蠻歧視「專門照護老人的機構」,檯面上的政策當然看不出來,但實際上多少會有刻板印象,有家有眷的老人不應該到安養機構,實在萬不得已才會去,但老化社會到來了,一定會碰到挑戰!

多元彈性的安老政策

  所以我們台灣實施「在宅老化」不一定是要鐵板一塊,我一直反對「在宅老化」這名詞,第一是因為「宅」不應該只是自己現有的住家或房子,第二則是「老化」並不好聽,講難聽一點就像是「老死在家、在家等死」的意思,我認為古人說的「老有所養」或「安養天年」意境就高明多了。

  日本現在所碰到的困境,台灣在2025年也同樣會碰到,那時台灣老年人口來到20%,現在台灣還未把老人安養制度與長期照護制度搞定,都在還初步的研究規劃(長照保險法)與立法(長照法)階段,13年說長不長,其實一下子就到了,現在台灣有250萬65歲以上的老人,2025年就倍增到500萬人,等於每年大約增加近20萬老年人口,不過65歲的老人還沒什麼大問題,至少還算健康,但75歲、80歲以上老人就頭痛了!

多元化思考

  現在就應該儘快確定我們國家的老人照護政策,多元化的照護方案是必然的趨勢,台灣地狹人稠,寸土寸金,大動土木興建社區設施要花費很大的成本,而且有許多舊公寓是沒有電梯的,老人家根本爬不上去,所以台灣要完全靠自宅安養會有一定的困難。

  日本往「老人集合住宅」的方向走,藉由成立互助的社區組織讓老人們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養天年,除了「共同生活」以外,還鼓勵老人「走出家門」,去與週遭的人認識、互動,當然這需要妥善的設計與安排。

  再來,安養院也有其必要性,因為它能專業處理不良於行或是病症嚴重的老人,而且在院內的照護方式是分享的,並不是像個人看護(外勞)那樣一對一,所以成本比較低,素質也比較高,而且可以安排社團及各項活動,讓老人們有休閒及交流的時間,所以在生活品質上來看,專業老人安養機構並不會比自宅安養差。

    某教授的媽媽,是自願想要去安養機構,並不是兒女強迫的,我們應該慢慢拋開傳統不孝的刻板印象,仔細思考怎樣的生活方式對老人們才是最好的。甚至在美、歐等國,早就有「反向貸款」互蒙其利方式,老人把自己擁有的房子交給銀行或機構來經營、管理,而銀行或機構負責老人的安養生活,安排老人在他最希望、最適合他生活的機構或社區環境安養天年。

老人經濟生活問題

  最後,談到老人經濟生活的問題,有一部分的老人,不管是住家裡或住在機構,都沒有足夠的金錢支付自己的生活開銷,現階段政府是採取社會救濟、老農津貼、國民年金保險等等方式因應,但在老年人口大量增加的情況下,在幾年後絕對會無法負荷,勞保年金及軍公教退休年金也會出問題,這問題茲事體大,將另文討論。

  總之,老人問題與少子化問題一樣頭痛,少子化是國安問題,老人問題何嘗不是,政府要及早做準備,並有彈性、多元化的思考,才能迎接現在已經來到的嚴苛挑戰。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staipei&aid=6557405

 回應文章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數字很可怕,
2012/07/02 20:29
可是步入老年化社會,社會及人都在不斷自然調適,舟到橋頭直然直,不能自我料理的老人,失知老人比例上終歸佔甚小部位。問題不可能不可收拾,一世代一世代無論怎樣的情形,人們都能適應,看現在南歐也是種逐步解決幷法的樣本。影片楢山節考也是很好的說明,影片中失去生力的老人背上山凍死,看來悽慘極了,但糧食不 夠,人們不能不採取擇取保存辦法,而影片老人孤獨地凍死和現代人躺在医院飽足中中病死,想想其中究能有多大差別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慎終追遠是祖傳 禮失求諸野
2012/06/22 10:54
二十五世紀以前, 孔子已建立養老與理想社會理論,

只是子孫不肖,棄祖產,為夷人所得 .


孔子(前551~前479)。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其深遠。

《禮記》中的文字,也展現了戰國到漢初儒家學者的思想,其中有許多重要的論述,對後世有很深的影響。

如〈禮運〉所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一段,不僅是儒者的政治理想,至近世也還為人耳熟能詳。

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http://www.ct.taipei.gov.tw/zh-tw/C/Resources/Classic/1/16/23.htm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馬執政, 可驗之!


Norm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一定要做
2012/06/22 09:06

我在國外從事相關工作時,看到nursing homes是分級,依不同依賴程度分級提供不同照護;如果老人prefer在自己家中,低收入戶的話政府可以出錢派看護,高收入戶可以自行花錢請人,像三餐時間是最常有caregivers需求的,許多地方還有送餐服務,優惠老人,另外也可租用監視器戴在手上或頸上,萬一跌倒,按一下就有全天連線的人員會問狀況並叫救護車.

未來的老人只會多不會少,觀念也會有所改變;但在家中對老人比較好是因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老人家比較有安全感;我也聽說老人院也會有老的排斥新來者的狀況.但願政府跟得上時代腳步.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日調查:4成在家臨終者見親人「迎接」
2012/06/22 07:15
  • 2012-06-22 02:05
  • 中國時報
  • 【黃菁菁/東京廿一日電】

 日本宮城縣的醫師團隊調查指出,有四成在家接受看護醫療的病患,臨終之前會看到死去的親人前來迎接,從而撫平他們心中對死亡的不安。這種體驗雖然常聽人們提起,但做成學術報告在日本仍相當罕見。

 據《讀賣新聞》報導,這項調查是由在宮城縣等地進行「在宅醫療(在家中進行看護醫療)」的醫師及大學研究學者組成的團隊所做的,他們得到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研究補助,二○一一年針對一千一百九十一名宮城和福島縣的死者遺族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

 在五百四十一份有效問卷中,約四二%的人(二百廿六人)回答稱,死者生前曾說,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人或風景,或是可以看見、聽見或感受到一般人無法接觸到的人事物。

 臨終者死前看到、聽到最多的是父母等已經過世的親人,占整體的五一%,也有人看到不可能會在現場的人或佛光。有四七%遺族指出,臨終者看到有親人來迎接後,似乎緩解了對死亡的不安,對他們來說應是好事,但也有一九%的遺族持否定看法。

 《讀賣》引述東北大學醫學系臨床教授岡部健的發言指出,「能交談『迎接』體驗的家族,也能平靜地守護死者到臨終前一刻。即使那只是幻覺或妄想,都是死者與家族接受死亡事實的一種現象,值得給予評價。」

-------------------------------------------------------------------------------

台灣也該有這方面的調查研究!!!


faith信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人長照問題...
2012/06/22 00:40

希望老人長照問題, 可以快一點進行,

因為大部份的老人,

之前都是辛勤刻苦為我們國家立下很好的地基~

希望"老有所託" 在我們台灣~! 加油~!台灣~


charlesfenn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成功養老....
2012/06/21 06:45

成功養老....

成功養老技術

成功養老資源

成功養老典範

成功養老產業


革命烈士韓起的兒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不担心"死"!
2012/06/20 13:25
還在思考這以後的安排、已78收山、但與老伴在日本
不見得會快樂、走、總會有那天'重要的活着自已要快樂、
不能一輩子使人快樂、忘我?!再說吧、我不是聖人。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到安養中心上班
2012/06/20 11:10
一般家庭無力負擔的是24小時長期看護。

倘若子女要上班,老人家宅在家裡確實也照顧不到。

倘若讓老人家到安養院上班?

星期一早上到星期五晚上待在安養院,與同年齡的互動;

星期五下班由家人帶回家,共享周末。

.

老人家需要的是陪伴!

獨居老人需要社會關懷。

玄宇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烏托邦
2012/06/20 11:07

真的是~

所謂 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的世界大同

能夠到來嗎?


瑋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不用花錢的「環保酵素」可以幫助你健康,且救地球!你要嗎?!
2012/06/19 13:06

如果想要大家都能贏得健康,看一看別人的做法,「環保酵素,拯救地球」是一個「和協共生」的雙贏方法。

請用你的「愛」;用點時間看完,謝謝。

這是一個「自救救人」的故事述說,請不要有任何宗教的觀念,PO文只因為要大家更有「愛」:吃素食已經不是宗教問題了 而是地球也快完蛋了

看看這個吧

http://www.youtube.com/embed/einsI2BvKxw

還有這個

http://www.youtube.com/embed/Q6VQbt1GqzU

這就是我們自私的生活!

確來個全人類共享之「害」。

如果想要大家都能贏的話,看一看別人的做法,「環保酵素,拯救地球」是一個「和協共生」的雙贏方法。

再了解為如何 可救地球!

http://youtu.be/kMJkrJDyNu8

http://youtu.be/3Y6zdcqaIms

http://youtu.be/ITSVH1qUNqc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所說,請告知,

我這有還有「身體環保」的影音,可供分享。

陳睿志 0929120243


誠致邀請加入『心的家』

https://city.udn.com/10211

健康 慈善 幸福 美滿 南區推廣咨詢 陳睿志 0929120243(台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