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東部健康大不平!
由於建國百年熱潮,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在台北舉辦了健康論壇,成大的陳美霞教授提了一篇論文,比較1996-2009年台北市與其他縣市民眾平均餘命的差距,圖表中顯示,台東縣敬陪末座,比台北市少了8.5歲,花蓮縣則比台北少了7.9歲,另外還有與屏東、雲林、高雄、嘉義縣的比較,她認為從1980年代以來,較為鄉下的南台灣與東台灣農村地區人民與北台灣都市人民的健康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在會議中,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與陳美霞等人做出結論,「隨著財富分配的不平均,台灣人民的健康差距越來越擴大」;而新聞也做了一篇「健康大不平!東台灣人比北部人少活8歲半」的報導。
平均餘命差距減少
但是事實上,1996年的時候台東差台北9.8歲,花蓮差台北8.2歲,接下來14年間,差距其實是在逐年地縮小,餘命差距並沒有一直在擴大,而是緩慢的在減少?
所以「國民所得分配不平均,造成健康差距!」這句話是對的,而「國民所得分配越來越不平均,造成健康差距越來越大!」這句話就錯了!城鄉之間的平均餘命是有一段差距,的確不令人滿意,這是我們必須去改進的部份,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說是越來越惡化。
健保拉近健康差距
一般民眾如果看到這篇新聞報導,可能會覺得台東可能沒醫院或者是醫療資源不足。的確,台東醫療資源確實不夠,不管是北邊的成功、長濱,縱谷的關山、池上,南邊的太麻里、大武,這三條路線醫療資源都相當匱乏,但台東市內卻是另一番光景,馬偕醫院、署立台東醫院、榮民醫院、基督教聖母等醫院林立,所以不只有基層公衛的問題,偏遠地區必須才是解決之道。
此外,醫療資源不足對於健康差距的影響是最小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在美國JMA期刊發表文章,比較1995年全民健保實施前後國人的健康差距,1982-1992年其實是在惡化中,全民健保實施後,國人的健康差距拉近,而且女性差距拉近的幅度遠大於男性,就代表說造成健康差距拉近主因,並不是醫療,而是健保,而生活型態的不同更是主因。
跨部會解決健康不平等問題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主張,政府應逐年提升至少1%的公衛預算,然後將健康平等列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並且能夠跨部會解決健康不平等的問題,最後則是提升基層衛生所的人力與資源。
我們一一來分析,第一是「政府應逐年提升至少1%的公衛預算」,增加預算的話,我當然是百分之百同意,目前國內醫療保健預算大約有4%用於預防保健,90%用於醫療,剩餘則用於投資、研究與行政支出。其實這些預算4%用於預防保健是逐年增加的,只是增加不到一年1%,那我們不禁要問增加1%有何根據?我們必須根據研究數據,得到立論的基礎,才適合提出主張。
第二是「健康平等列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這個我絕對支持,要解決健康不平等必須先解決其他社會因子,譬如說社經地位、收入、教育、就業、生活習慣等,換句話說,就算增加台東醫療資源,對平均餘命的增加幫忙仍是有限。
第三是「跨部會解決健康不平等的問題」,這是相當正確的作法,而第四「提升基層衛生所的人力與資源」,當然也是沒錯,但我認為公共衛生不單單是衛生署、基層衛生所的事情,其實醫院也算是公衛體系的一部份,並可以發揮強大的力量。
馬祖的特例
還記得我之前寫的文章「馬祖-長壽之島」中提到,馬祖人比台北市民要長壽一點,但是馬祖的一些重症都還要送回台灣本島治療,難道馬祖醫療資源充足?還不算偏遠嗎?
對於平均餘命較低的人們,我也有幾點忠告,造成平均餘命差距過大並不全然是政府的責任,自己的生活習慣可以是操之在己,沒有錢的人難道就一定要抽菸、喝酒,怨天尤人嗎?由馬祖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偏遠的地方都能成為台灣最長壽的地方,靠自己努力加上政府政策的協助才是最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