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祖-長壽之島
2011/08/04 15:13:31瀏覽3909|回應2|推薦20

  以前我當醫政處長、健保局總經理時,每年都會固定到馬祖南竿一趟,當然是去關懷與協助改善落後的馬祖的醫療狀況。

  而民國88年我在台北市當衛生局長的時候,更是每個月去南竿報到,因為當時台北市衛生局所轄市立醫院與縣立馬祖醫院合作,每個月平均有四個醫師要飛往南竿支援,當時南竿機場尚未完成,只能飛小型飛機到北竿,再搭船去南竿。但是市立醫院醫師們大多不願意搭乘小型飛機,認為危險性高,所以每個月我就只好親自壓陣,局長親自帶隊,支援醫師就沒話說了。

  而馬祖當地的衛生單位,無論在醫師宿舍的設備上,或是假日的休閒安排,都算是非常用心來滿足醫師的生活需求。這種合作的機制一直持續到今年,也有12年了。

 國之北疆

  今年我心血來潮,帶太太張媚(她是護理老師)到馬祖旅遊,同時也想看看今日馬祖的醫療水準是否有成長改變?

  第一站我們到了東引島,人口大約一千多人,最著名的景點就是有107年歷史(1904年建造)的三級古蹟「東引燈塔」,以及可眺望北固礁的西引島峡頂上所刻的四個大字「國之北疆」。

有107年歷史的三級古蹟「東引燈塔」。

 

東引衛生所,超音波、X光、胃鏡、大腸鏡等一應俱全。

  不過最讓我映像深刻的是島上最漂亮的建築物-東引衛生所,所內超音波、X光、胃鏡、大腸鏡等等,所有設備一應俱全,只差沒辦法給病人住院而已。

馬祖醫院

  接下來到了南竿,衛生署花了2億多元補助縣政府蓋馬祖醫院,總共有6層樓,空間可容納100床,現在只用了1至3層樓的20床,院內擁有加護病房、手術室、產房、各式精密儀器、復健科、甚至是洗腎機、乳房攝影機,跟本島的綜合醫院沒有什麼兩樣,可以讓馬祖居民不必大老遠跑到台灣本島去治療。

 

6層樓高,可容納100床的馬祖醫院。




  值得一提的就是「電腦斷層」,也就是CT,馬祖醫院本來要買的是64切CT,可以兼作非侵襲性心臟血管攝影的檢查,但後來新儀器128切CT出現,費用差不了多少,暴露放射線量較低,而且操作更快更方便,衛生局終於決定改買128切CT。


最新型的128切電腦斷層攝影機。

馬祖人最長壽

  前陣子馬祖醫院落成,當時的楊志良署長到場剪綵,他說:「全世界有193個國家,恐怕有50個國家的中央醫院,都比不上我們的馬祖醫院。」楊署長太客氣了,事實上,可能一半以上國家比不上才對。

  你如果有點質疑,下一個事實更會讓你目瞪口呆:馬祖人口平均壽命高達83歲多,與日本、香港(世界前一、二名)相當,比台北市要好一點點,比台灣平均要多四歲,台灣本島平均壽命是79歲。

  我們可以說,馬祖的醫療照護和預防保健比台灣還要好,因為人口少,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比例較高,車禍與意外事故少,自殺與他殺少,居民接受各項預防檢查比台灣高出許多,相對地死亡率就低,可見馬祖的醫療照護與預防保健是相當成功的。

 

乳房X光攝影機,馬祖健檢篩檢率為全國之冠。

大國醫改的借鏡

  台灣基本上不論國民黨、民進黨,都是右派政府,都是走資本主義路線,但在醫療照護制度方面,卻可堪稱是大左派。在人口只有五、六千人的外島馬祖,醫療都可以做到如此,其精神恐怕不只是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更應該是真正「醫療正義的實現 」。

  近日拜讀大陸記者朱幼棣的大作「大國醫改」,書中他以一個個故事批判大陸「新醫改」的謬誤與病家的無奈。以往大陸的醫療人士來台考察,大都是去台大、長庚、慈濟等大型醫院參觀,但現在我會建議他們也去看看台灣山地離島、偏遠地區衛生所、小型地區醫院看看。

  一個國家是否配稱為大國,不只是看人口多少,GDP多少,經濟成長多少,還要看看人文、制度、社會正義等等的實踐。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staipei&aid=5502058

 回應文章

**J I 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於外島軍民真是一大福音
2011/08/07 22:32

記得在多年前馬祖當兵時

一架直昇機從台灣飛來

隨口問老兵說...是有長官來嗎?...

(原來當時飛機情非得已用來載後送

基於飛航安全..長官們是坐船來的)

原來那直昇機是緊急後送一位學弟的...擦槍不慎把零件射進眼睛

(後來覺得萬一還沒把病患後送成功 卻被對岸當靶打下來....那不就慘了)

所以當地醫療的確非常需要...

更何況現在開展旅遊觀光市場  更要有不錯的醫療設施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徵求同意
2011/08/05 01:07
署長您好:我們想把您的文章轉貼到馬祖資訊網,不知您是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