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嘉慶粉彩瓷器
2012/08/21 05:26:07瀏覽1060|回應0|推薦0

嘉慶粉彩瓷器的生產,承襲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不論器物造型、圖案、彩料,乃至窯工都要繼承乾隆時期的風格和特點:粉彩產品以色地勾蓮器皿為主,譬如各種色地勾蓮夔花鳳紋的各式罐、壺、盤,黃地勾蓮白裡飛蝠紋碗等。嘉慶官窯中的黃地粉彩花卉大盤、黃地粉彩開光題詩茶壺、粉彩百子圖碗、粉彩人物紋筆筒等極具乾隆遺風的同時,也有自己獨特之處:百花紋、團花錦簇,追求近乎民俗的複歸與繁華。裝飾上,嘉慶粉彩亦沿用乾隆時的一些工藝方法。軋道工藝常見於嘉慶的粉彩圓器上。在琢器上也喜歡用纏枝“洋花”做色地裝飾,器物口沿和足邊用料彩、金彩作邊飾,在腹部做龍紋或人物的凹雕裝飾或腹部開光。以胭脂紅地彩繪或胭脂紅地開光,在嘉慶朝被廣泛運用。

嘉慶粉彩官、民窯瓷器主要區別在紋飾上。官窯主要以各種色地花卉、粉蝶、花鳥、八吉祥、雲龍、夔龍、夔鳳等吉祥紋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眾多嘉慶粉彩精品中,格調高雅不遜雍乾佳作。以粉彩桃鹿圖雙耳瓶為例,該瓶瓶口外撇,頸部修長,螭耳精緻,腹部渾圓,造型秀麗,瓶內施白釉,口沿金彩弦紋為飾,外通體繪白地彩紋樣,頸、腹部通景繪洞石、桃樹、蝙蝠、梅花鹿、闌天竹等,取洞石示仙居,桃示壽、蝙蝠示福、梅花鹿示祿,闌天竹取意天祝,寓意“祝頌福、祿、壽三星高照”。整體構圖層次清晰,疏密有致,底落“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可為清代粉彩瓷器中的上品,幾處獨到可見其別緻:第一,一般嘉慶時期粉彩瓷器大多以色地為主,白釉為地為少見,此瓶恰恰以白釉為地,且白釉潔白濕潤,並不多見。第二,為使瓷器色彩更加豐富、更​​具立體感,乾隆時期開始將鬥彩與粉彩一同燒製於一件器物之上。由於工藝複雜,燒造損耗較大,即使在乾隆時期也較少使用,嘉慶時期使用該方法的器物更是鳳毛麟角。此瓶不僅使用青花,而且用青花繪山石等主要紋飾,突出了色彩對比。除使用青花外,還用了線刻工藝,瓶腹樹葉多處用單線或雙線刻出紋飾輪廓。第三,嘉慶粉彩瓷器的內裡、器底多施松石綠軸,用礬紅書寫年款,而此瓶內外均不施松石綠釉,書青花書款,是為難得。

嘉慶民窯粉彩則以白地粉彩為主,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風景瓷畫,如“廬山十景”“西湖十景”“蕭山八景”等。並常附墨書詩句,主要是作為風景地所售的“旅遊紀念品”。

嘉慶粉彩官窯款式基本上沿用乾隆時的寫法,以篆刻為主,用青花、紅彩或金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字體規整、結構嚴謹。民窯款式,常見一種青花篆書的“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筆劃不齊均由六字的半邊字組成,草率鬆散,還不易識別。

器型 不可埋沒的創新之處

嘉慶粉彩中不可埋沒的新作,主要表現在器皿上,新創的帽筒、折沿洗、格碟、茶船、渣斗等。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粉彩黃地雲龍紋帽筒,呈圓筒狀,筒身幾處不同形狀的鏤孔,餘處繪以粉彩紋飾。折沿洗較為新穎,其特點是洗沿較寬,沿上有二十幾個透空圓孔,沿下帶金彩環飾,洗壁比康熙時深,洗心繪粉彩花蝶或嬰戲紋飾;也有不帶圓孔的折沿洗。此種粉彩直孔形帽筒是嘉慶時新創品種。乾隆時帽筒燃香器以鏤空花式為主,內置香料,上承官帽。直筒形制多出現在嘉慶以後,直到晚清仍有燒製。

裝飾 “百花不露地”色彩之滿

嘉慶粉彩又一發展為“百花不露地”,與前朝相比趨向“滿”的通體裝飾。如粉彩百花圖瓶,其外壁從瓶口至圓足,所繪粉彩花卉層層密密,幾乎無一絲空間。這種“百花圖”或稱為“萬花獻瑞圖”的繁密圖案,在雍正淡描青花瓷和鬥彩瓷上出現過,但“百花不露地”的裝飾形式則開始於乾隆年間,皆用粉彩為之。這種粉彩百花瓶,雖乾隆以來的官、民窯都有製作,但圖案像這樣以黑彩一絲不苟地勾邊,色彩濃重而不妖艷、工藝又極其精緻的宮中佳品就不多見了。 “滿”之甚者,如粉彩金地百花紋大碗,內外壁連同圓足內皆以金彩為地,粉彩繪“百花不露地”圖案,藍斜彩雙方欄書“慶宜堂制”四字楷書款。

綜上可以看出,儘管嘉慶時期瓷器各方面開始走向衰弱,但粉彩瓷器,特別是精工細緻的官窯粉彩瓷器,在“出少求精”的理念驅使下,不乏精品,甚至出現獨到的粉彩珍品。這些濃裝淡抹的粉彩經典將嘉慶瓷器推向了整個王朝“迴光返照”般的高潮之中。這“最後的舞步”的藝術經典,而今正重新被人們發掘審視,回歸其應有的價值地位。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s555&aid=674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