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8/12 23:02:42瀏覽1116|回應2|推薦6 | |
§ 世界展望會會長:送愛心要有管理方法 「每個受災區域情況都不盡相同,援助方式也各異。」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指出, 像林邊受災範圍廣,但傷亡不大,最需要的就是安置及環境消毒; 春日現在則面臨斷糧危機,最缺乏的就是食物; 至於甲仙的小林村、旗山、那瑪夏等地區,目前還急需救難人員前進救援, 而原本展望會在當地的儲糧點也因走山而消失,幸好展望會已與當地的工作人員聯繫上,已進行緊急安置。 杜明翰表示,救災如同作戰,「需要短期、中期及長期計畫。」 至於如何把民眾的愛心送到災民手裡? 杜明翰說,在物資捐贈部分,展望會的做法是有一套管理制度,「因為隨著災情的進展,災民需求的物資也會有所不同。」 杜明翰說,每一筆物資進出都先要記錄,並按需求分配,才不致於有分配不均的情況發生。 而資金方面,杜明翰表示,現在有2至3千受災戶都需要補助, 其中幾百戶是隔代教養家庭、或是尚在求學、沒有謀生能力的學童, 在巨變中痛失親人,更需要重點補助,讓這些孩子得以完成學業, 「1戶至少要6萬、短期救助起碼要三千萬。」 至於長遠的重建計畫,其需求金額更是難以估計。 杜明翰指出,如果有100戶要進行遷村,「1億元以上跑不掉。」 不過他也強調,遷村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最重要的是原住民的適應問題、以及與大自然如何和平共存, 「其實很多風景漂亮的地方是不適合住人的。」 要遷村,就要先有完善的規劃,才能幫災民找到能安居樂業的地方。 杜明翰說,災難發生初期,政府要與民間合作的確有其難度, 但等災情過去,政府與民間該怎麼合作及分工,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政府應該考慮的是農業、建設等政策面, 而民間團體則以幫助個案、從基礎面協助災民重建家園為主。」 (台灣醒報記者林怡秀/0812報導) § 捐贈救災物資 勿集中於一時 來自各界的愛心物資這幾天大量湧入世界展望會台東辦公室,辦公室表示,救災工作將會持續很久,而且待所有災區道路都搶通之後,物資的需求會更大,因此,呼籲社會大眾,捐贈物資不要集中在一時,少量但持續捐贈,對災區幫助更大。 這兩天,世界展望會台東辦公室不斷收到各界捐贈的物資,有棉被、尿布,還有餅乾、罐頭,東西多到必須商借附近的社區活動中心和教會存放,這些都是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 民眾捐贈的物品中,很多是換洗衣物,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主任陳雅玲說,民眾很貼心的捐贈了各類衣物給災民們,只是,很多二手衣都沒有整理過,為了節省人力,希望民眾能先清洗並分類。 目前社會捐助的愛心物品,大多提供給太麻里地區的災民,至於交通中斷的大武、達仁和太麻里山區,只能以空投方式運送,世展台東辦公室預估,未來道路搶通後,將會需要更大量的救災物品,因此,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公關組長蔡恆偉呼籲社會大眾,募集救災物資,以細水長流、持續捐贈的方式會比較好。蔡恆偉:「希望大家可以先緩個幾天,因為台東還有三個鄉沒有搶通,災況都不明朗,到時候,他們也會很需要外界的幫助!」 救災工作是一條很長的路,感謝國人的付出,也期待,這樣的愛心能夠源遠流長,持續下去。 (教育廣播中心趙佳韻/0812)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