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功的美麗與哀愁
2012/01/20 10:41:33瀏覽1352|回應0|推薦9

書名:成功的美麗與哀愁

出版機關: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作者:王健文

出版時間:100年11月二版

這雖然是一本四年前出版的書,但是經過改版編輯後,老照片仍然娓娓訴說南臺黌宮陳年往事。

關於成功大學的生世,長久以來都是一個謎團,成大的前身是1931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在1946年光復後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學校,但是日治時期的這15年校史卻刻意地被忽視,冠上「扭曲褊狹的殖民教育」、「為日本帝國主義南進侵略培植人才」等負面評價,直至在1990年重編校史時才回歸以學校為主體的歷史記憶。

在成大改隸升格的過程中,成大曾當了10年無名學校。1946年10月升格為臺灣省立工學院,但是「臺灣省」是行政區名稱,「工學院」是學校體制名稱,但是專屬的名字是什麼呢?在二度改名不成後,直至1956年8月升格為大學後,才定名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成功」二字來自鄭成功。

至於校慶的日期更是一言難盡,版本甚多,1月15日是臺南高等工業學校開校紀念日,10月15日是工專升格為工學院法定日,10月25日是臺灣重回祖國之紀念日,12月27日是工專升格為工學院慶典日,但這些日期都不是成大的校慶。1956年11月11日當時省主席嚴家淦曾巡視大學校區,爰以長官巡視日為校慶,真是跳tone。

成大的第一棟建築物是理化學實驗室,現為物理系館,1931年3月完成,1946年修復,是奠基成大工科成就的發源地。本書書封的建築物為本館,建於1933年底,為行政大樓,曾經有過70歲高齡的鐵樹,現為校史館及博物館。本館後的講堂,建於1934年,目前為格致堂。這是成功校區的市定古蹟群。

光復校區是成大最美的校園,在1966年未納入成大之前,美麗的西式建築原是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大成館(工設系館)、舊文學院(歷史系館)、禮賢樓(藝研所)等大正時代的建築物,已被列為國定古蹟。榕園中的大榕樹是1923年裕仁皇太子親植,霖園集團並認養百歲榕樹為企業識別標誌的構圖,躺在大樹下,綠蔭蔽天,學風縈繞。而名聞遐邇的成功湖竟是當時興建新運動場,需要土方,挖東補西,權宜下所闢建的人工湖。

成大還有二處市定古蹟,包括臺灣府城垣東門段殘蹟,沿著勝利路興築,城外是成功校區、城內是光復校區,但是令人錯亂的是東門城垣旁兀自孤立著小西門,原來是西門路拓寬時小西門被遷建於此,歷史變遷如此奇幻迷離,肇造不可思議的窘局。而成大最鬧鬼的地方是「日軍臺南衛戍病院」,在力行校區,曾經是陸軍804醫院,目前正等候整修,陰森恐怖,鬼影幢幢,是成大人試膽大會的最佳地點。

而曾經被譽為成大十景的嫏嬛夜讀的舊總圖書館,位於勝利校區,在新的總圖書館啟用後,成為學生K書中心,從藏經閣變成練功房。與臺大的傅鐘同為姐妹作品的大銅鐘,以往矗立於成功校區的樞紐,高高在上,威風澟澟,但自從被遷至工學路南端,視線下降,也不再敲鐘,從發號司令的中樞變成路過的公共藝術,孤寂地漸次飄零。

誠如作者王健文所述:「歷史真實的容顏,深藏在層層堆覆的紋理之中,看不見的,是不是就逐漸被遺忘了?」透過《成大的美麗與哀愁》讓看不見的歷史紋理重現,讓看得見的老舊容顏發光,從而一窺「窮理致知」校風裡的美麗與哀愁,一探老成大人的青春、記憶與夢想。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pinfan&aid=6048191